蛇文化其實很深厚
歲末年初,“無春年不宜婚嫁”在網上、網下引發了一場大討論。為此,有的人趕在“龍尾”“閃了婚”,有的還在猶豫要不要蛇年結婚。
除了這種爭論外,記者在採訪中也並未感受到“蛇”生肖元素營造的濃厚年味兒。在年貨市場,受訪者告訴記者,“蛇”的生肖年貨遇冷,一方面跟動物本身有關,另一方面也跟風俗傳統有關。因為“蛇”與“折本”“賒”諧音,所以經商的人普遍不喜歡。
此外,蛇年跟“蛇”相關的拜年詞也少了很多。網友“海南李君”說,一直在想跟蛇有關的拜年詞,可百度了一下,這問題也難住了各網友,還真沒什麼吉祥詞。隻能祝大家金蛇狂舞,能伸能屈。
民俗傳承需與時俱進
山西省民俗專家、原山西省民間文藝家協會副主席王玉魁說,“蛇”其實是美好的生肖之一,在傳統文化中,是跟原始生命力、財富、美麗、知恩圖報等聯系在一起的。
王玉魁介紹,在中國傳統民俗中,一般將蛇生肖稱為“小龍”,並有“蛇盤兔,必定富”之說。這不僅是兩個屬相的美滿相配,還逐漸演繹成了民間吉祥物。中國北方地區節慶時會做“蛇盤兔”造型的花饃。婚俗中,女家派人給婆家送“滿家餃子”,中間捏成“蛇盤兔”,寓意婚姻美滿幸福。
對於蛇年不討喜的現象,山西省民俗學家楊進升說,現代社會裡,民俗文化正在發生深刻變化,必須調整理念,跟上時代的步伐。楊進升舉例說,民諺有“見到蛇蛻皮,不死退層皮”和“驚蟄有雷鳴,虫蛇多成群”的禁忌,這些就如同“寡年無春,不宜結婚”的說法,沒有科學根據,甚至帶有迷信色彩,應該排除在現代民俗之外。(記者王學濤、宋蔣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