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鄭州2月13日電 (徐全盛)“踩高蹺、走旱船、耍猴戲、抖空竹……”近日,鄭州城隍廟新春文化廟會上演了一系列精彩的節目,吸引了市民們的關注,“逛廟會”也成為鄭州市民口中的“熱詞”。
12日上午10點,記者來到位於商城路上的鄭州城隍廟,廟會周邊已經滿是小吃攤和雜貨攤,許多市民帶著孩子正在門口排隊等待進入,一位姓周的先生告訴記者,他年年都來逛廟會,孩子也特別喜歡廟會的節目,“聽說今年新增了高蹺表演,孩子就吵著說要來看。”
據了解,今年的鄭州城隍廟新春文化廟會活動於2月10日至2月25日舉行,除了有地方戲曲演唱等河南本土特色節目外,還有四川變臉,雜技表演等多種民間特色活動,高蹺方隊表演是今年新增的節目。
剛走進廟裡,就聽見“咚、咚”的鼓聲,記者跟隨人流來到中院看到,市民們已經把表演場地圍的水泄不通,很多家長把孩子舉在頭頂,或是讓孩子坐在肩膀上,場地內已經開始舞起了龍獅,市民們不時“爆發”出一陣陣掌聲和“吶喊”。
表演節目從上午9點持續到下午5點半,中間不間斷的演出,既有鑼鼓喧天的龍獅舞,也有歡快充滿笑聲的踩高蹺,還有精彩的猴子表演,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小丑表演,兩位小丑用他們的妝容和動作贏得了孩子們的青睞,表演中甚至出現了許多孩子一窩蜂沖上場地搶奪小丑禮品的情景。
市民李女士是第一次參加廟會,“沒想到還有這麼好玩的節目,孩子非常開心,特別喜歡耍猴戲,說明天還要過來再看一次。”她說,“來逛廟會不僅能看到很多好看的節目,還能買到很多民間工藝品。”
此次廟會的表演場地有前院、中院和后院,中院是節目演出的主要場地,后院則是一些民間工藝品的展示,傳統的吹糖人、捏面人,剪紙、泥塑等民間手藝都能在這裡看到,還有“猴加冠”、“剪人影”等多種形式的工藝展示和豫劇藝術等陳列展覽,來此游玩的市民們絡繹不絕。
“可以說從建廟之日就有廟會了,”鄭州城隍廟會組委會組長馬玉鵬告訴記者,城隍廟會已有上百年的歷史了,“以前的廟會規模更大,現在只是過去廟會的‘縮小版’。”
“我們希望廟會不僅能成為市民們春節游玩的場所,還能是展示民俗文化的地點,”馬玉鵬稱,每年我們都會盡量增添不同的節目,有時還跑到小縣城去找表演團隊,“希望能讓市民更多的了解民俗文化,民間工藝。”
鄭州城隍廟建於明洪武年間,距今已有600多年的歷史,“逛廟會”已經成為鄭州市民過年不可缺少的一項活動,廟會中熱鬧的氛圍和濃濃的年味非常受市民歡迎。
“現在的年味越來越淡,來逛逛廟會,看看表演,能感受一下熱鬧的氣氛嘛,多少還能增添點年味,”市民李桂琴說。
(來源:中國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