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法自然——大都會藝術博物館精品展”
國家博物館的“道法自然——大都會藝術博物館精品展”分為東西兩個展廳,每個展廳可容納150—200人。展覽分7個主題,127件藝術珍品,跨越4000年人類文明史,自2月1日至5月9日展出,票價20元/人。
進入展廳,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寬1.5米,高1米的取材於《死亡冥想》的《風景》,氣勢恢弘。標簽的下方有一個二維碼,用手機輕輕一掃,便跳轉到展品的專題網頁,展品介紹和背景都在其中,展品高清圖片也可下載保存。
展覽中最令人期待的當數文森特·凡·高創作的《柏樹》。《柏樹》在第六板塊“大地與天空”展出,作品描繪了普羅旺斯的一棵柏樹,畫面色彩濃烈,站在作品前便能感受到一種驛動不安的激情。凡·高曾說,該柏樹“線條和比例就像埃及方尖碑一樣優美……它就像明媚風景中的一個黑點,但又是最有趣味的黑色符號,同時也最難精確描繪。”
大都會博物館館長最喜歡的展品是第三板塊展出的獅形頭盔。這隻頭盔是現存最早的幾件文藝復興時期意大利制造的仿古頭盔。頭盔的外層是精美的銅鑄外殼,外殼表面巧妙地雕刻出獅頭,然后火法鍍金為其鍍上一層金色,外形流暢。頭盔的原型為古希臘神話中的尼米亞猛獅的獅頭。
“佛羅倫薩與文藝復興:名家名作”展
“佛羅倫薩與文藝復興:名家名作”展自去年7月6日至今年4月30日,雖然展覽時間過半,依然看展人絡繹不絕。
文藝復興展收10元門票,到國家博物館網站提前預約可以免費。為了讓看展人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展廳裡從展牌、射燈、玻璃罩到門口的大理石前台都是意大利制造﹔抬頭可見平放在天花板上的投影電子屏,播放著文藝復興時期佛羅倫薩的城市規劃手稿,似有時空穿越之意。
從展覽本身來說,的確稱得上一流。時代的變革,往往都會反映在藝術作品中,而反過來,藝術的轉型、思維的解放,也推動了時代之輪的轉動。文藝復興時期的意大利,群星璀璨,思想的火花碰撞出一幅幅傳世經典。
繪畫作品中,匯集了達·芬奇、拉斐爾、波提切利、保羅·烏切洛、貝亞托·安吉利科、菲利波·利比等人的藝術精品,蛋彩畫、油畫、壁畫、素描多個門類讓人目不暇接。內容上, 宗教主題的作品和人物肖像畫佔了大多數。
為什麼那個時期都畫宗教題材?“那時候畫宗教,就像現在跳騎馬舞一樣,是一種流行。”展廳講解員打了個比方。文藝復興時期人們的生活與宗教息息相關,像展出作品《佛羅倫薩大教堂廣場上的宗教游行》中畫有皇室、神職人員、教徒、儀仗隊,可以清楚地看到歷史、宗教、市政、藝術的交織與重疊。
然而,擺脫了基督教神學桎梏、走出中世紀霧霾后的文藝復興時期,宗教藝術歸根到底是一種人的宗教藝術。
展廳裡關於聖母的作品有不少,像安德烈亞·德爾·薩爾托的《聖母、聖子和幼年聖約翰》、桑德羅·波提切利的《斯卡拉聖馬丁醫院的天使報喜》、彼埃特羅·佩魯吉諾的《聖母、聖子和二聖女》。聖母的形象,總是平易又庄重,自然而純真,傳達出人類的美好願望和永恆感情。
文藝復興時期的畫家多是虔誠的信徒,他們把對宗教無限的執著和自己對宗教的理解,付諸流暢的線條、協調的用色、明確的透視結構上。展廳裡有兩幅風格迥異的維納斯像,波提切利筆下的維納斯婀娜多姿、優雅獨立,而在洛倫佐·迪·科雷迪筆下,維納斯體態豐腴,甚至不能算做美麗,卻多了母性的寬容、淡定和慈愛。這樣的反差,其實反映的是畫家理解的不同。看畫人又有怎樣的理解?這或許就是畫家留給后人的問號。
藝術的本源來自哪裡?這可能是全世界藝術家們都在尋找的目標。不論你是喜歡中國傳統繪畫、中國當代美術還是西方經典繪畫,停下匆匆的腳步,回頭望一望走過的路,或許就能找到答案。
推薦展品
第一部分 “理想化的自然”
主題:呈現藝術家受理想信念或文學典故啟發描繪的自然景象。
推薦:倫勃朗的《芙羅拉》
看點:藝術家如何將自然的某些形態擬人化,並以人物形象展示出來。
第二部分“人與自然”
主題:自然充當了人們生活、勞作的背景,成為人類故事的舞台。
推薦:高更的《沐浴的塔希提婦女》、雷諾阿的《海灘上的人》
看點:兩幅作品創作於同一年,反映了不同文化與社會背景下女性迥異的生活狀態,兩相對照,別有趣味。
第三部分“自然生靈”
主題:體現了人類與共同生活在這個世界上的動物之間的密切關系。
推薦:獅型頭盔,美索不達米亞的青銅牛頭,北極熊大理石雕塑
看點:不同時期的獅子表現方式。
第四部分“花卉與花園”
主題:畫家們贊頌自然,並與自然同在的美好意願。
推薦:古代埃及與土耳其地區的花卉圖案作品、路易斯·康福特·蒂凡尼設計的玻璃花瓶
看點:藝術家如何從鮮花中獲得靈感,並通過創造性處理將花朵進行藝術變形。
第五部分“鏡頭中的自然”
主題:藝術家“用光寫作”,記錄的自然景象。
推薦:日本籍藝術家杉本博司的《博登湖》
看點:該攝影作品最簡潔、基本的自然形象:即一條將海天分隔開來的天際線,別無其他。
第六部分“大地與天空”
主題:集中表現自然景觀,尤其是樹木、山脈和天空的形象。
推薦:凡·高的《柏樹》
看點:各種風格迥異的自然景觀的意境。
第七部分“水的世界”
主題:聚焦於海景、瀑布、河流和其他水體景觀,同時也展現了水生環境中各種魚類和其他動物的形象。
推薦:透納的《從安康聖母教堂的門廊眺望威尼斯》和《威尼斯大運河》、莫奈的《艾特達附近的岩門》、塞尚的《從埃斯塔克眺望馬賽海灣》
看點:《威尼斯大運河》對光線的捕捉與呈現極盡其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