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節日被“異化” 專家憂中國節價值被嚴重扭曲--文化--人民網
人民網>>文化>>滾動新聞推薦(時效性強新聞)

傳統節日被“異化” 專家憂中國節價值被嚴重扭曲

2013年02月24日16:48    來源:北京青年報    手機看新聞

  專家擔心:中國節價值被嚴重扭曲

  傳統節日被“異化”、“空洞化”、“物化”——

  “今天是中國的另一個重要傳統節日元宵節。在熱熱鬧鬧的表象下,更多專家在擔心傳統節日的“異化”、“空洞化”、“物化”。“壓歲錢水漲船高,變成了負擔失去了原來祈福去災的本意”、“廟會辦到商場裡邊,實際就是商品交易”、“群發短信拜年,平均給每個人的情感又有多少?”專家感嘆,作為春節的傳統節日僅僅成為了一個時間概念,甚至一些本來美好的節日中的價值被扭曲。”

  蛇年春節假期剛過,在另一個重要傳統節日元宵節即將到來之際,由文化部主辦的“傳統節日文化論壇” 在中國藝術研究院舉行。

  “年味越來越淡,越來越沒意思。”這是很多人過年的感受。專家們認為形成這一現象是傳統節日的“異化”、“空洞化”、“物化”等原因造成的。春節作為傳統節日僅僅成為了一個時間概念,和通常假日沒有太多區別,甚至一些本來美好的節日中的價值被嚴重扭曲。要改變這樣的現狀,要提高全民的文化自覺,讓傳統在現代社會得到很好的延續。

  節日內涵被嚴重扭曲

  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專家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劉魁立講到了自己今年春節經歷的幾件小事情:其中一個是關於壓歲錢的,他和一些農民工聊天發現,有人回老家壓歲錢就要給出六七千元,“按照現在的發展,它實際上已經失掉了祈福去災的本意,會不斷朝著另外一個方向發展。對孩子的價值觀也是一種扭曲。對於整個社會來說,也會產生不良的效果。”這樣的現象,劉魁立將其稱作“異化”。

  中國藝術研究院副院長呂品田指出:現在我們很多傳統節日徒具形式,僅成為一個時間概念,“原來的傳統節日是有大量的豐富的民俗活動的,這些節俗活動是在歷史中形成的一些民俗的講究或者說生產生活的習俗緊密關聯在一起,和節氣、時令、氣候、水土這些東西關聯在一起,和祭祀、主導、祈禱、敬仰、吟誦等民俗事項關聯在一起,有著緬懷、祝願、慶賀、祈願、敬祭等種種內涵。”

  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研究院劉錫城則尖銳地指出,很多傳統節日變成了利益單位和商家的合謀,應該讓節日回歸民間,挖掘節日的傳統內涵,不要把一些意志強加到節日身上。

  我們的節日漸漸失去了靈魂

  當節日失去靈魂,就隻剩下形式,中央民族大學教授陶立璠說,“節日和人一樣,都是有靈魂的,所以我們節日文化裡邊要講到信仰,這信仰不是光信神,信仰裡面包含了許許多多倫理道德的東西。春節文化是一個典型的教育,敬神、祭祖、尊老愛幼,通過一系列儀式來完成。失去信仰,這個節日就名存實亡。”

  他以放鞭炮為例,傳統的年節講究辭舊迎新,半夜子時要放鞭炮,過去講爆竹一聲辭舊歲,為什麼要燃放爆竹?很多年輕人不懂,那是要接神的,接什麼神?主要是接灶業,臘月二十三送上天,除夕晚上要接回來,還有許多財神要和我們一起過年。神與民同樂。現在燃放爆竹有什麼意義?沒有這層意義,現在都成為災害了。“除了浪費錢、空氣污染還有什麼意義?”

  城鎮化不能割裂鄉村文化

  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專家委員會委員田青提出,城鎮化是中國未來的大趨勢,但他希望在這個過程中應避免和傳統文化的斷裂,要讓傳統文化能夠在新的傳統文化的環境裡有一個生存之地。

  他以走進城市的農民歌手為例,“現在電視上已經出現了幾個城鎮化文化的LOGO,一個叫大衣哥,一個叫草帽姐,一個叫旭日陽剛,這都是已經城鎮化的新的明星。旭日陽剛兩個農民,現在據說都開著豪車,但是大家注意到沒有?他們引吭高歌的時候懷裡抱著的是吉他,唱的是搖滾,唱的是現代流行樂曲。如果我們城鎮化之后的文化就是這麼一個樣子,就是讓農村來的這些新市民全盤地毫無挑選權利地接受我們以電視為代表的城市文化的話,那麼我們原來的鄉土文化誰來繼承?我們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靠誰來繼承?”這是田青所擔憂的。

  記者 羅皓菱

(來源:北京青年報)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