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昆明10月17日電(馬騫)1200度高溫的熔爐前,一名工人把提煉好的熔液滴入模具,另一個工人幾秒后將之擠壓出來,一顆黑子便初具雛形。17日,在昆明東南郊的官渡古鎮雲南圍棋廠,工人們正手工制作著傳承數百年的棋中聖品——雲子。
琴、棋、書、畫是中華民族的“四大雅藝”。“雲子”是“雲南圍棋子”或“雲南窯棋子”的簡稱,有500多年的歷史,早在明朝時期就作為雲南進貢給皇帝的貢品。劉昆《滇中雜記》中寫道:“滇南皆作棋子,而以永昌第一”。發明於明代的古“雲子”以永昌(今保山)所生產的圍棋子為上品,故又稱“永子”。
“雲子”工藝精巧、大小規則,視覺感受、落盤聲音都不一般。一顆黑子放在棋盤上,俯看時漆黑一點,拿起來迎光一看,黑色的棋子變得通透晶瑩,猶如天然玉石磨制而成,光照射黑子邊緣現碧色光環,宛如清潭春水,給人悅目清晰之感﹔而白子則晶瑩似玉、古朴渾厚、沉重扁圓、弧線自然。
然而,如此精巧絕倫的雲子,其制作技藝卻一度失傳。雲南圍棋廠副廠長羅玲介紹,古“雲子”的絕密配方曾於民國初期遺失,“直到上世紀70年代中期,雲南省體委才從民間搜集到幾顆老永子,憑借殘存的棋子,昆明第十二中學校辦工廠經過無數次試驗,終於在1974年制成了質量完善的新雲子,將它發掘復原。”說起“雲子”的前世今生,羅玲如數家珍。1980年,工廠正式改名為雲南圍棋廠,生產“雲”字牌圍棋子,終於將雲子從絕境中拯救並傳承。
雲子生產恢復后,與玉石棋子、日本的蛤貝棋子和哈馬力石棋子等一樣,成為世界各大圍棋比賽的指定棋具。“在所有圍棋子中,雲子的使用者是最多的,中國、日本、韓國、新加坡等國的圍棋愛好者都非常青睞,陳祖德、聶衛平等著名棋手也甚是喜愛。”羅玲說,雲子也曾被作為“國禮”贈送給外國貴賓。日本前首相中曾根康弘、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都收到過雲子。2009年,“雲子”及其制作工藝被列入雲南省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且2008、2009兩年間,海外市場銷售異軍突起,“雲子”受到美國、澳大利亞、加拿大以及一些歐洲國家圍棋喜愛者的喜愛,許多國家還建立了經銷點。
正在雲南圍棋廠發展如日中天時,一個大大的“拆”字幾乎擊碎“雲子”人的夢。2011年恰逢城市改造拆遷,原本位於昆明市一環以內黃金地段的廠房將被夷為平地,雲子生產陷入困境。“將來圍棋廠的去向,圍棋的發展,一時間都打上了問號。”羅玲說。所幸絕處逢生,經政府及相關部門協商,雲南圍棋廠於今年9月整體搬遷到昆明著名的歷史文化古鎮——官渡古鎮。
“現在我們整個場地擴大,廠區環境得以改善,已經煥然一新了。”羅玲說,在新的環境中,唯有“雲子”的制作工藝如舊,依然是純手工。“還是選料、配料、熔煉、滴子、退火、打磨、清洗、選子、上油、包裝、驗收進庫等十多道工藝,‘雲子’可謂是浴火重生了。”
現在的雲南圍棋廠採用了“前店后廠”的布局,雲子棋院裡不僅有雲子生產工具及材料的展示,也有雲子博物館裡雲子發展歷程的記載,儼然成為圍棋文化展示中心。“未來我們還打算開展圍棋培訓、組織賽事,此外還會對圍棋棋盤、國際象棋以及收藏禮品等品類有所考慮。同時,如兒童智力游戲以及游戲用品也應該得到充分發展。”羅玲說,要大力拓展圍棋的產業鏈,“要讓‘雲子’如同‘迪斯尼樂園’一樣,有更長遠的文化發展,也期待雲子會在海外市場綻放得愈加美麗。”(完)
(來源:中國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