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文化>>本網原創

  

憶陝北的小米:毛主席曾說陝北小米滋養了我們

秦  漢

2013年10月18日08:14    來源:人民日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陝北的小米

  小時候,假如我能夠吃上一頓小米蒸飯,那簡直是一種奢侈。我常常吃的是稻黍(也叫高粱)蒸飯,既難吃又難消化。偶爾吃上一頓小米和稻黍兩樣拌在一起的蒸飯,我就會喜笑顏開。現在生活好了,很少再吃小米蒸飯,代之的是大米蒸飯。有時候到飯館吃“黃米飯小炒肉”,只是為了調換胃口,更是為了一種純朴心境的回歸。然而,由小米熬成的米湯卻始終沒有離開過我的餐桌。對陝北人來說,無論你腰纏萬貫還是貧困潦倒,小米湯永遠是陝北人最美好的飲食,無論什麼湯和飲料都無法替代。

  陝北小米,亦稱粟,通稱谷子。谷子去殼即為小米。小米是粟脫殼制成的糧食,因其粒小,直徑1毫米左右,故名。小米原產我國,有幾千年的栽培歷史。最為有名和最好的小米就產在陝北一帶。小米是由野生的“狗尾草”選育馴化而來的。今天世界各地栽培的小米,都是由中國傳去的。它適應性強,農諺“隻有青山干死竹,未見地裡旱死粟”,說明小米的抗旱能力超群。它既耐干旱、貧瘠,又不怕酸鹼,所以在陝北山區廣泛種植。

  陝北光熱資源充足,晝夜溫差大,養分積累多,因而谷子成熟后稍加工,即成黃燦燦、香噴噴的小米。小米熬粥營養價值豐富,有“代參湯”之美稱,黃香柔滑、回味悠長。小米除食用外,還可釀酒、制飴糖。許多陝北婦女在生育后,都有用小米加紅糖來調養身體的習慣。

  小米是養人的好東西,走在陝北,你到處都可以看到如雲的美女,風姿綽約,是小米養出了魅力四射的女人,也養活了健壯如牛的男人。陝北男人那寬闊的胸懷,有力的肩膀,在風雨之中的那種從容,在處世之中的那種坦蕩,在浪漫之中的那種豪放,在信天游裡的那種粗獷,都令人想起小米那悠長的回味。

  陝北的小米成就了中華民族的歷史。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軒轅黃帝,就是吃著陝北的小米,縱橫黃土高原,統一了中國各部落。我們的祖先黃帝最終選擇在陝北棲息,也許就是難以割舍對陝北小米的依戀。

  毛主席說:延安的窯洞是最革命的。延安的窯洞裡也有馬列主義。其實,陝北的小米也是最革命的,陝北的小米裡也有馬列主義。吃著陝北的小米,陝北紅軍創建了陝北革命根據地,為中央紅軍結束長征、落腳陝北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黨中央在陝北的13年中,陝北小米滋養了千千萬萬的革命戰士,用小米加步槍打敗了反動軍隊的飛機和大炮,建立了新中國。

  陝北小米滋養著紅軍用步槍打了十幾年的勝仗,為什麼?還是要歸功於陝北的小米。陝北高原的黃土,這片通人性、識善惡的土地,深感它的責任與使命,它就傾盡所有的力氣,將全身的營養從厚厚的黃土層裡調出來供給谷子,這裡的黃土滋養了小米,小米又滋養了我們的紅軍,紅軍用生命換來了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我們要感恩小米!

  陝北小米不僅好吃好看,其革命故事也很多。革命戰爭年代,陝北人民支前,曾將最好的小米送上前線,慰勞人民子弟兵。1947年3月18日,毛澤東同志率中共中央機關轉戰陝北。有的領導同志從安全考慮,勸黨中央、毛主席離開延安東渡黃河,暫住山西。毛主席深情地說:“長征后,我黨像小孩子生了一場大病一樣,是陝北的小米,延河的水滋養我們恢復了元氣。在人民最需要我們的時候,怎麼能離開他們……陝北問題不解決,我決不過黃河。”轉戰陝北途中,有一次,警衛員想辦法弄來一點小米,蒸了一碗小米干飯給毛主席送去,毛主席最終沒有接受。在那種特殊的情況下,毛主席要與同志們同甘共苦,盡管他工作很勞累很辛苦,生活很艱苦,但他不願有絲毫的特殊,哪怕是一碗小米干飯,他也不肯接受。1973年6月9日,周恩來總理陪同越南黨政代表團參觀訪問了延安,這是新中國成立后周總理唯一一次回延安。午餐時,他端起米湯喝了口說:“真香啊。”並滿懷深情地說:“延安的小米好啊,是延安的小米哺育了我們,哺育了革命。”總理回延安吃小米干飯、喝米湯是意味深長的。總理在延安隻逗留了短短24小時,在延安24小時中,他工作了19個小時,隻休息了5個小時。而當延安人民為了表達自己的心意,送給他一點小米和豆子時,他都如數按價付了錢和糧票。延安的人民群眾看到總理這一言一行,都激動地說:咱總理還是“老延安”!   

  陝北的小米裡也飛出了動聽的歌謠。陝北民歌《小米飯香來土窯洞暖》裡唱道:“山丹丹紅來(喲)山丹丹艷,小米飯(那個)香來(喲)土窯洞(那個)暖。”由歌唱家劉秉義演唱的陝北民歌《回延安》裡唱道:“小米兒香啊延水甜,邊區的人民養育了咱!”更有著名詩人賀敬之寫的《回延安》享譽華夏,裡面有一句:“羊羔羔吃奶眼望著媽,小米飯養活我長大。”……

  然而,陝北的小米又是謙遜的。每到秋收季節,你看那黃土地上的溝溝??、山山梁梁,沉甸甸的谷穗無論長得多麼飽滿驕人,卻一律低下了頭,仿佛深深地向人們鞠躬施禮。谷子喂養了人類,卻在成熟時彎下了腰,這是一種謙遜的品格。而狗尾巴草(又叫谷毛英)雖然和谷子是近親,卻結不出像樣的果實來。但它卻一直高昂著頭,隨風搖曳,炫耀自己。在這古老的黃土地上,小米永遠是謙遜的,隻知道生兒育女是她的本分,供養人們食用是她的天職。

  我從小是吃著陝北的小米長大的。我愛陝北的小米。


  《 人民日報 》( 2013年10月18日 24 版)

(責編:值班編輯、許心怡)

相關專題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