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文化>>媒體聯播

首份中日韓共同常用漢字表完成 含808個漢字

2013年11月12日10:04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首份中日韓三國共同常用漢字表完成 含808個漢字

  近日,首份《中日韓共同常用八百漢字表》編輯完成。該課題組人員稱,隻要熟記808個漢字,即使不會漢語、日語和韓語,在中日韓這三個國家也可以進行簡單的語言文字交流。

  三國漢字表求同存異

  在2010年第五屆東北亞名人會上,時任中國人民大學校長的紀寶成教授提出編制一份《中日韓共用常見漢字表》的建議,得到日韓代表的一致贊同。在今年7月8日召開的第八屆東北亞名人會上,中方課題組提交的《中日韓共用常見八百漢字表草案》獲得會議原則通過。

  在選擇標准上,課題組對中國1988年3500字的《現代漢語常用字表》、日本2010年2136字的《常用漢字表》和韓國2000年1800字的《教育用基礎漢字》進行了比較分析,在今年10月召開的中日韓三國專家會議上,最終確定了808個漢字,並按照繁體漢字統一碼編碼排序。其中,屬於中國《現代漢語常用字表》中常用字的801個,屬於次常用字的7個﹔屬於日本“教育漢字”的710字,其余98字均見於日本《常用漢字表》﹔屬於韓國初中漢字的801字,屬於高中漢字的7字,符合“共同常用”的標准。字表分為總表和對照表,總表以繁體漢字形式列出,對照表按中日韓三國各自通行字形進行分類對比。

  在808個漢字中,有540個在中日韓三國的寫法完全相同,這些漢字都來源於中國的古漢語,例如日語中的“飲”字,仍保留了古漢語中“喝”的語義,還有“壽”、“會”、“精”等字,即便讀音不同,其在中日韓三國文字中的字形和意義也大多相似。

  助推三國文化交流

  編寫三國共同常用字表的初衷,源自紀寶成在日本訪問時參觀的一個展覽。當年在日本籌措革命經費時,由於語言不通,孫中山先生隻能通過文字和友人宮崎滔天進行交流。這給了紀寶成很大啟發:“語言不通,但是寫字能看明白,這件事對我觸動很大。漢字是中日韓三國共同的歷史文化財富,把這筆歷史財富變成一個使我們交流溝通更便捷的載體,是一件有意義的事情。”

  課題組成員、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古代漢語教研室主任趙彤副教授解釋說,漢字是表意文字,在特定場合,即使語言不通,也可以借助漢字實現簡單交流。據保守估計,掌握共用字表中的漢字后,街道上80%的漢字招牌、簡單漢字說明都能看懂。拿著一本漢字表,旅游者在中日韓三國之間往來將更加便利。

  據悉,《中日韓共用常見漢字表》的最終方案將在2014年舉辦的第九屆東北亞名人會上公布。

  鏈接:

  部分形同義異字

  太:現代漢語主要解釋為“過於、很、高、大”等,在日語中則有“粗、胖”之義,在韓語中有“大的、最初”等意思。

  祭:現代漢語主要是“對死者表示追悼、敬意的儀式”,或者指“供奉鬼神、祖先”﹔但在日語和韓語中,除了這層意思,還增加了“節日”的用法,比如“櫻花祭”就是櫻花節、“映畫祭”就是電影節。

  走:現代漢語主要是指“行,移動”,在日語中有“跑”的意思,在韓語中也指“跑、逃跑”的字意。

(責編:鮑坤子(實習生)、黃維)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