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北京日報報道,隻要熟記808個漢字,即使不會漢語、日語和韓語,在三個國家也可以進行簡單的交流。記者從中國人民大學獲悉,歷時三年,由該校原校長紀寶成牽頭編制的《中日韓共同常用八百漢字表》已經完成。借助該字表,三國青年可以“筆談”,方便旅游,增進交流,還能為三國青年互相學習彼此語言提供方便。
古老的漢字已有三千多年的歷史,日本和韓國使用漢字的歷史也已超過千年,漢字被視為中日韓三國文化交流的天然紐帶。2010年,時任人大校長的紀寶成在參加東北亞名人會時,提出編制一份《中日韓共用常見漢字表》的建議。人大文學院和外語學院的專家學者共同參與字表研制。課題組比較了我國的《現代漢語常用字表》、日本的《常用漢字表》和韓國的《教育用基礎漢字》,最終制作成三國共用字表。
最終字表中的808個漢字,在中國《現代漢語常用字表》常用字中出現的有801個字,7個字屬於次常用字﹔屬於日本“教育漢字”的有710個字,其余98個字均見於日本《常用漢字表》﹔屬於韓國初中漢字的有801個字,屬於高中漢字的有7個字。
字表分為總表和對照表,總表以繁體漢字形式列出。對照表中,包括無繁簡之分的漢字,大約有550多個,其中三國寫法相同的漢字佔大多數,有540個字左右﹔還包括有繁簡差異的文字,有200多個漢字。
目前,漢字表總表已制作完成,分類表正在補充完善,明年有望正式發布。
相關鏈接
三國部分形同義異字
太:現代漢語主要解釋為“過於、很、高、大”等,在日語中則有“粗、胖”之義,在韓語中有“大的、最初”等意思。
祭:現代漢語主要是“對死者表示追悼、敬意的儀式”,或者指“供奉鬼神、祖先”﹔但在日語和韓語中,除了這層意思,還增加了“節日”的用法,比如“櫻花祭”就是櫻花節、“映畫祭”就是電影節。
走:現代漢語主要是指“行,移動”,在日語中有“跑”的意思,在韓語中也指“跑、逃跑”的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