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收藏藝術品要有前瞻性
本期專家:資深書畫收藏家陳俊明
我從高中畢業就開始收藏,至今已近30年,算是個“老收藏者”了。說起為何對收藏情有獨鐘,我想淵源應該是父親曾習美術, 家中有些關於書畫藝術的好書,我讀中學時隨林威先生習書法,讀政協書法班,畢業后又隨麥漢興先生習畫,后又追隨何紹甲先生習書法,謝征先生習古詩文。
其間天天跑新華書店,一見到書畫篆刻類書籍以至挂歷等即購買,《書法》雜志,《書法叢刊》、《藝苑掇英》、《西冷藝叢》、《上海博物館藏印》等影響猶深。后經廣東省博物館孫曼雲女士引薦得以入著名書畫鑒定家蘇庚春先生門,從而開始了收藏之路。
如今,收藏藝術品好像成為“大眾熱門娛樂活動”,很多人都自詡為“收藏家”,其實卻只是“買賣家”。真正的收藏不僅以盈利為目的,更重要的是在收藏中提高自己的修養、品鑒水平。真正的藝術品一定是美的、有生命力的,學會如何欣賞藝術品、懂得發現藝術品的美、了解畫家創作的緣由、找到表現生命力的手法,不停發現、研究、品味,是一個人自我修煉的過程。
收藏要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隻有了解作者的生平、社會背景、交往關系,才能對作品的理解更為深入。通過較長一段時間的學習和實踐,我發現歷史上不少文化名人雖作為中國文化的脊梁,作品價格卻極低,而一些所謂的“大師”,作品行情卻居高不下、遠超前者。
我認為,往后隨著社會整體收藏水平的提高,真正的大師的作品價格一定會不斷攀升。
事實証明我的預測是對的。三五年前我就經常跟採訪我的媒體舉例,諸如章太炎這樣的大師級人物作品價格才兩三萬元,極不合理。如今,他的一副對聯價格至少可達二三十萬元。由此可見,收藏需要有前瞻性、超前意識,收藏者要懂得自己的藏品的真正價值。收藏有真正價值的藝術品才是真正的收藏。
在目前的收藏市場裡,藝術品已經被金融手段所左右。包裝一個藝術家,最常見的方式不外乎先做展覽、出書,接著作品亮相大拍賣會,價格不斷拉升,從而吸引眾人跟風。 身在這樣的市場中,為了欣賞到真正好的東西,就要學習更多、了解更多,選擇能引起自己共鳴的作品。隨著鑒賞力的提高,收藏的品位、財富的積累也會相應提高,而財富的積累又將反過來提高收藏的品位。
(來源:廣州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