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文化>>媒體聯播

音樂裡的"中國元素":不只是表象符號 更是精神傳承

李媛媛

2014年12月29日08:26    來源:光明日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音樂裡的“中國元素”:不只是表象符號,更是精神傳承

  隨著中國經濟文化實力的不斷壯大和國際文化交流的日益增強,“中國元素”成了世界藝術創作中的流行詞匯。鳥叔的神曲《Hang Over》音樂錄影帶裡出現了中國料理和李小龍的身影﹔好萊塢影片《功夫熊貓》主打中國國寶熊貓的故事﹔《2012》裡連逃難的方舟都是中國制造的﹔《變形金剛4》裡汽車人在香港和四川武隆與敵人展開戰斗﹔舞台藝術大師弗蘭克·德貢執導的駐場舞台秀“漢秀”在表演中融入了十二生肖等意象……近年來,各種藝術形式中的“中國元素”越來越多,味道卻發生了改變。一些創作者對中華民族的文化精髓缺乏深入了解,僅憑個人喜好或商業目的,將一些淺層符號生硬地加入作品中,少了韻味,多了噱頭,使“中國元素”淪為“中國符號”。這一趨勢對中國藝術創作也產生了一定的不良影響。具體到音樂藝術領域,面對這一現象,應該如何運用“中國元素”,才能將傳承中華民族文化內涵與創新結合起來,使作品彰顯獨特而深沉的中國精神?這股讓人心動的樂壇中國風到底該吹向何方,才能更加持久而雋永?這些問題成為新時代背景下中國音樂界需要思考的課題。

  對民族精神和內在價值深度開掘

  在社會高速發展的今天,“中國元素”可以提升人們的音樂審美需求,滿足人們更高層次的精神追求,激發個體獨立思考,塑造獨特審美取向﹔另一方面,在全球化的趨勢下,“中國元素”助力音樂藝術進行更廣泛地國際傳播,更有效地展現中國魅力,塑造中國形象﹔同時,“中國元素”在音樂藝術產業中的運用,可以更好地促進創意、科技與文化的相互融合,促進音樂藝術與地方經濟的緊密結合,為社會經濟發展提供鮮活動力。

  然而,眾人皆談“中國元素”,其內涵究竟該如何界定?我認為,所謂“中國元素”就是指被中華文化圈及世界各國文化認同的、存在於人們意識形態中、凝結著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精神和內在價值,反映著中國人文精神和民俗心理,並體現國家形象和民族氣質的外在形象、文化符號或風俗習慣。作為一種特有地域的國家文明,它由中國固有元素、中國傳統文化元素和中國現代文化元素所組成,依附於外在有形物質符號和內在無形精神內容載體上,是中國獨有、能反映中國精神、認知中國文化的符號表象。可見,“中國元素”雖然依附於某種具體形式,但在這種外在表現背后,卻承載著豐富的文化內涵和內在價值,體現中華民族獨有的精神氣質,這才是其區別於其他國家文化的本質屬性。比如,秧歌是一種中國元素,我們在藝術創作中運用其營造喜慶氣氛的最終目的應該是展現中國人樂觀積極的生活態度。再比如,在歌詞中運用中華詩詞,不只是為了讓歌曲更加流暢優美,更重要的是傳承弘揚中國傳統文化經典,表達對中國深厚文化底蘊的贊頌。所以,音樂創作者必須分清主次關系,不可一味為了在形式上引人注目,而忽略了對內容和思想的開掘,造成本末倒置。

  讓中國文化與音樂藝術融會貫通

  當然,我們強調內容和形式的主次關系,不是要將兩者分割開來。在音樂藝術中要體現“中國元素”,首要任務就是將思想文化與音樂藝術融會貫通,將傳統藝術精神與現代音樂創作意識相結合,通過對民族樂器的模仿、對民歌小調的借鑒、對歷史故事的描繪、對民間藝術的引用等外在手段,對“中國元素”實行精准的借鑒和運用,使音樂作品充滿濃郁的中國風味,傳達濃濃的中國情懷。

  從周杰倫的《青花瓷》、王力宏的《花田錯》、林俊杰的《江南》,到后弦的《唐宋元明清》、霍尊的《卷珠帘》……曾幾何時,華語流行樂壇中國風盛行,眾多歌手使出渾身解數,將“中國元素”與流行音樂元素巧妙結合,獲得大眾追捧和市場肯定。古典韻味十足的歌詞,流行與通俗音樂的主體格式,戲曲唱腔和新派唱法的融合,懷舊背景與現代節奏的結合,古色古香的中國味道,含蓄、優雅、輕快、憂愁的音樂風格,雖然仍是以贏利為主要目的的商品音樂,卻多了一份沁人心脾的人文情懷和厚積薄發的文化能量,成為在整個流行音樂發展史上獨具風格的一筆。

  “中國元素”不隻出現在流行音樂中,以民族文化為基礎的民族音樂創作對它的應用更是發揮到了極致。我國是多民族國家,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獨特的文化,多種多樣的民族文化為音樂藝術帶來了無窮無盡的創作源泉。諸如新疆民歌《達?城的姑娘》、西藏民歌《北京的金山上》、廣西民歌《山歌好比春江水》、蒙古民歌《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陽》、陝北民歌《信天游》等民族音樂經典,都是深入各民族現實生活深刻體驗感悟之后的作品,具有獨特的民族風格和文化個性,呈現出千差萬別的“地方色彩”,音樂形式簡明朴素,曲式結構短小精悍,表現方式直接朴實,表達情感真摯動人,音樂形象准確生動,做到了民族性、原生態與藝術性的統一,值得借鑒。

  “中國元素”在音樂藝術中的應用,不僅體現在歌詞曲風中,還體現在對我國傳統樂器的應用上。傳統的民族民間器樂音樂中,蘊藏著異常豐富的東方神韻。在當今時代,傳統音樂也緊跟時代主旋律,與時俱進,在不少新創音樂的演奏過程中採用鈸、鐃、鑼、簫、竹笛、古箏等傳統器樂參與編曲,增加了音樂的中國特色,使音樂表現出中國獨特的意境和情感,為音樂藝術的發展帶來活力。

  對人文情懷和藝術意境精准把握

  猶如一滴滴濃濃的中國墨融入一盆清水中,“中國元素”早已順著日常生活、文化背景滲透於中國音樂人的思想意識深處,並隨著音樂人的活動影響著中國音樂藝術的各個層面。我們主要是在具體應用上,存在一定誤區。諸如《法海你不懂愛》《愛情買賣》等神曲,或將中國文化的內容進行丑化、玩笑化,或選取一些奇風異俗甚至文化糟粕進行展現,以博取觀眾的注意力,失去了音樂藝術應有的人文情懷和藝術意境,更感受不到創作者的理解和敬畏之心。所以,在音樂藝術中運用“中國元素”,就必須對中國傳統和現有的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進行充分了解掌握,准確把握其內涵和實質,掌握文化應用規律。

  運用“中國元素”的音樂作品之所以受人喜愛,除了其具有豐富的藝術形式和強烈的藝術感染力外,還傳遞著獨特的人文價值觀,影響和熏陶著人們的思想和靈魂,塑造著中華民族獨有的性格特質。因此,在音樂藝術中加強“中國元素”的發掘運用,首先要把握中國文化中的精神元素,運用各種倫理道德、精神素養和價值觀念,指導人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比如《時間都去哪了》《常回家看看》等歌曲,就將“孝老敬親”的傳統文化理念融入朴實細膩的旋律和歌詞中,觸發全社會關於孝道的反思。其次,在音樂創作中要大膽使用“中國元素”。我國古代的詩詞曲賦、歷史典故、民間神話和武俠文化,為音樂藝術創作提供了豐富礦藏,要准確把握這些“中國元素”的神韻,挖掘其文化內涵,拓展其文化意境,形成基於“中國元素”獨具魅力的藝術佳作。比如音樂家谷建芬看准了古詩詞這塊文化富礦,多年來致力於為傳統詩詞譜曲的“新學堂歌”創作,用動聽的旋律讓孩子更快樂地親近、學習和傳承經典。最后,要整合我國文化資源,增強“中國元素”音樂作品優勢,必須加強與國外音樂藝術產業進行合作與聯盟,提高我國音樂藝術產業的國際競爭力。

  歌唱家劉歡說過,要用世界通行的方式把我們自己的聲音表達出來。而找到世界通行的方式,就是在“世界”格局中,努力地找到自己的坐標。對“中國元素”裡文化精神的准確把握就是這個坐標。在全球化的今天,要吸收和借鑒西方音樂藝術先進的發展理念,首先要把握好我國文化發展的正確方向,在此基礎上再將外來文化與我國傳統文化融會貫通,構建系統的“中國元素”理論體系,形成獨具本土特色的音樂資源。所以,音樂人應堅守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以個體的獨立思考和個性化表達為出發點,追求中國文化本體與自我精神相契合的創作方向,將各種創新技法融會貫通,讓“中國元素”中蘊含的精神力量穿透當前的地域差異和文化障礙,在世界舞台上生發出具有強大生命力的藝術形態。

  (作者單位:首都師范大學音樂學院)

(責編:易瀟、許心怡)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