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文化>>本網原創

諾蘭談《敦刻爾克》:不是戰爭電影 而是幸存者的故事

2017年09月05日08:19 | 來源:人民網-文化頻道
小字號

點擊進入人民網文化頻道“文藝星青年”工作室>>

【文藝星青年按】著名導演克裡斯托弗·諾蘭最新執導戰爭巨片《敦刻爾克》在北美票房一路飄紅,上周五在中國大陸上映后也收獲好評不斷。英國歷史暢銷書作家約書亞·萊文出版的圖書《敦刻爾克》是該電影劇本的基礎,他本人也擔任了劇本創作和拍攝歷史顧問。在得到電影官方獨家授權的《敦刻爾克》圖書中,諾蘭與約書亞·萊文展開了一席長談,諾蘭坦露心跡,暢談他關於電影拍攝屏前幕后扣人心弦情節。

最困難、最危險的事情:橫渡海峽真切體驗戰爭環境

《敦刻爾克》劇本寫完前諾蘭沒告訴任何人。諾蘭是聽著敦刻爾克的故事長大的,為此諾蘭還特意和妻子還有一個朋友去過一次敦刻爾克,一起冒險橫渡海峽。

那真的是一件非常艱難的事情,天氣惡劣,三人擠在一個小船裡,朝著原本的戰區駛去。親自登上小船重現那段旅程,可以窺見那些勇士的壯行,他們完成的壯舉太需要勇氣了。諾蘭說,重現敦刻爾克戰役是其經歷的最困難、最危險的事情,還好沒人朝他們頭上扔炸彈,完好無損地回來了。

最感動的事情:敦刻爾克撤退后受人民夾道歡迎

敦刻爾克大撤退中最令諾蘭感動的一點——就是當這些小伙子們獲救回到家鄉后,他們陷入了深深的內疚和自責,大多數人都認為自己讓故鄉的英國人民失望透頂,然而他們卻發現自己竟被當成戰斗英雄、被夾道歡迎,在諾蘭看來這是情感上的巨大轉折。

歷史上,這種情況發生的原因在於人們並不明白在敦刻爾克究竟發生了什麼。他們隻能從報紙上獲得信息,隻能在大撤退完成之后才逐漸明白,他們到底經歷了什麼。因此,電影中有了人們去閱讀報紙上丘吉爾的演說的情節。

最果斷的決定:絕不讓德國人出現在電影中

諾蘭認為自己做的不是一部戰爭電影,而是一個幸存者的故事。這就是為什麼諾蘭決定在影片中絕不讓德國人直接出現了,甚至連提及他們都毫無意義。影片純粹以幸存者的角度進行敘事,而不是去展現事件的政治沖突。就像《大白鯊》裡的鯊魚,或許觀眾能看見魚鰭,卻看不見鯊魚本身。如此一來,在人們腦中,即使在評判影片中的其他人物,其道德感也會自動將納粹看成最邪惡的東西。

諾蘭認為影片的責任是避免帶有誤導傾向地展現納粹形象,但影片一再讓觀眾關注納粹主義與其注目之處,卻並不直接展現納粹主義,在諾蘭看來是恰當的。

(責編:湯詩瑤、陳苑)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視頻
  • 雲游大家故居:李白故居
  • 《燕雲台》主演談如何解鎖歷史人物
  • 王千源:別丟掉,對表演的熱愛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