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首页|频道首页

在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这样说:“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人的文化自信,不仅源自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源自我们的文化积淀和精神信仰,更源自五千年来中华民族产生的一切优秀文艺作品,以及创作这些作品的德艺双馨的文化大家。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艺,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精神。正值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怀揣对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的敬畏之心,人民网推出融媒体文艺栏目《见证人丨致敬改革开放40年·文化大家讲述亲历》,邀请改革开放40年以来当代中国最具代表性的文化艺术大家,分享其求艺之路的艺术探索与思想感悟,呈上对改革开放40年文艺发展最具诗意的表达,通过有情感、有温度、有底蕴的人物呈现,彰显艺术作品的时代之美、信仰之美、崇高之美。

专访樊锦诗:锦瑟华年去,莫高永留诗

 
  冬日的北京阳光和煦、空气清冽。在人民网会客室,我们见到了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樊锦诗。她此次来京,是为参加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作为文物有效保护的探索者,樊锦诗获得了由党中央、国务院颁发的改革先锋称号。华发如雪、身材清瘦的樊锦诗已经年至八十,但只要说起敦煌,我们仍能感受到她扎根大漠逾五十年从未褪色的热忱与活力。
 
  在敦煌研究院,有一座名为“青春”的雕像伫立其中——一位短发少女拿着草帽,身体微微前倾,迈出去的步伐彰显着......[更多]

毕业后我被分配去敦煌,其实是符合我所学专业的。第一次亲身前往敦煌后,石窟艺术的博大精深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在学校的学习以及当时实习的经历也让我对敦煌有了较为肤浅的初步了解。

做出这个选择其实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敦煌越久,越深入地接触它之后,就越发地感叹敦煌艺术真的博大无边、深不及底,仿佛有一种很强的磁力,牢牢地把人吸引住。对敦煌的了解越深,就会对它越发热爱。

改革开放后,敦煌研究所的工作逐步走向正轨,此时我和我的先生都已经有了自己的事业,一边是工作,一边是家庭,这让我非常纠结。1986年,在我和我先生结婚的第19个年头,这个问题终于解决了——我先生了解我,知道我对敦煌的感情,最后他决定随我扎根敦煌。

敦煌莫高窟从开窟至今已经1652年了。在16世纪中叶,随着陆上丝绸之路衰落,嘉峪关封关,莫高窟因长期无人管理而被荒废遗弃,任人偷盗破坏,神圣的艺术殿堂几成废墟。直到1944年“国立敦煌研究所”成立之后,才重新得到保护和管理。

敦煌莫高窟符合世界文化遗产评定的全部六条标准,这在世界范围内非常少见。其艺术之博大精深也让它在世界遗产中独树一帜。因此,当上敦煌研究院院长后,我深知自己肩上担子的重量。

壁画的保护要从最基础的地方开始研究——壁画的泥巴的成分、草的种类、颜料的元素等等,在将基础问题搞清楚后,再分析形成病害的原因机理,最后才能根据不同的病害情况,采用相应修复技术和工艺。敦煌莫高窟至今已经超过1600年了,将洞窟的保护工作做好是我们的唯一选择。

无论是保护、研究还是弘扬,都是我们敦煌研究院的责任。在这一方面,我们的数字档案功不可没,利用数字化的手段,大家在手机上就能欣赏到敦煌之美。

为了增强游客的体验,改变以往走马观花式的参观方式,我们利用数字档案,推出了两部时长各约20分钟的数字电影:《千年莫高》和《梦幻佛宫》,让游客对莫高窟有初步的了解。

既然辛苦又为什么坚持?因为过程虽然辛苦,但是期间的探索更能让人感到乐趣无穷,而探索出了成果,也会为此高兴。所以,我愿意品尝这份“辛苦”,更愿意留在敦煌。回望我这一辈子,我觉得非常值得——敦煌莫高窟是那么了不起的文化遗产,能为它服务是我的幸运。如果再让我选择,我也会选择坚守敦煌。

见到樊锦诗是在北京冬日里的一个阳光和煦的晴天,上午十点,她如约来到人民网。“岁月悠悠倏忽如一晃,上海姑娘两鬓也如霜”,年至八十的樊锦诗满头银丝,身材清瘦。

谈起初到敦煌时,樊锦诗笑笑,仿佛在述说一段久远的故事。1962年,她来到心心念念的敦煌实习。然而,艰苦的条件令常年生活在大城市的她结结实实地吃了一惊:没有电灯、没有自来水、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她一边说着,一边侧过头,做出洗发的动作,“在敦煌洗完头发之后,头发都是黏的,水的碱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