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读书
爱看电视剧《刘伯承元帅》
[主持人]:于老师,我们知道您的儿子田壮壮老师也是中国电影第五代代表人物之一,您对现在的电影人有些什么期盼呢?
[于蓝]:说老实话,现在电影看得很少,因为我腿不好,虽然我也有优待券,去买票很方便,但是我必须得带着阿姨去,自己去不了,最主要是耳朵听不好,如果声音大还行,没有字幕也不行,电视上都有字幕我还能看,所以基本上从我的耳朵不行了以后,大概在85岁以后,我就不怎么看电影了,我基本上也就从电视上看了,不怎么看电影。我现在对于看这些东西,我还是喜欢看抗战时期和红军时代的,就是从前咱们旧中国黑暗的社会,共产党怎么奋斗的,这些我都愿意看。只要演得好,拍得好,我就愿意看,要是不好,我就不想看。现在我看《刘伯承元帅》,非常爱看,我觉得拍得很朴素、很认真、很真实,挺好的,我就喜欢看。谈情说爱的,像我们这么大岁数了,都不爱听不爱看了。
最爱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
[主持人]:于老师刚才提到你爱看书,您现在还看书吗?
[于蓝]:现在看书很少了,因为眼睛不好了,都得拿着这个东西(放大镜),现在有一些同志寄来的书,他们自己写的,我看一看,名著什么的我基本不看了,再说了我年轻时候都看过了,像旧俄时代的,托尔斯泰什么的,屠格涅夫的,还有法国的,我基本上都看过了,基本上不看了。
[主持人]:在您看过的书里面,对您影响最大的几本?
[于蓝]:《战争与和平》。
[主持人]:您有没有特别喜欢的作家呢?
[于蓝]:当然就是托尔斯泰了。我就对这个作品始终还是印象很深很深的。此外,屠格涅夫写的《贵族之家》也不错,写得很好。
读书教我什么是真善美
[主持人]:读书给您的生活带来什么影响呢?
[于蓝]:我觉得对你的判断力很有用处。我看托尔斯泰的时候都是初中时看的。现在因为眼睛不好,基本上不怎么看了。那个时候看的书,对我的后来人生的道路影响很大,什么是好、美、丑、恶,哪些是正确,哪些是不正确,我的判断能力比较强。像我是东北人,日本人占领了东北,我们家,我父亲不在东北工作,在张家口工作,就都逃难到张家口,以后我父亲做律师,在北京,我们又都到了北京,所以我念书都是在北京念的。上学的那个时期,我在天津女师学院中学部,因为我的姑姑在那,父亲不放心我一个人,姑姑带着我,她在文学系,我在中学部,我就在天津念书,再以后日本人占领北京后,我只念了半年辅仁中学就不念了。
读书让我投身革命
[于蓝]:因为我有文化的修养,所以对帝国主义的侵略,自己是很仇恨的。当时很勇敢地就决定离开沦陷区,到抗日的地方。但是,那个时候,你看我就很明白,国民党绝不是抗日的材料,他决不会真正的抗日,因为他净想打共产党,我那时候就看出,他就是“攘外必先安内”,打日本人必须先安内,安内就是消灭共产党,所以我对国民党那些贪官污吏,当时国家的那种无能、那种败落,这不都是国民党的事吗?所以我心里头对他们是很仇恨的。我就要找真正抗日的地方。这时候我就知道共产党是真正抗日的。那时候说老实话,延安还不是很清楚,就知道有这么一个地方,但是还没有想,因为到延安,那个时候,都得从天津坐海船到广州,从广州再从中国的大陆的内地,坐火车到西安,由西安你再步行到延安。我就觉得那对我来讲,家里没有这个经济条件,你要坐轮船,要从北方到南方,然后还要从南方再到北方,没有钱,我哥哥已经给他打发出去了,他在云南念联大,没有第二个人了,我们家里。我是去不了,没有钱了,这个时候就听说,平西有一个抗日根据地,就是共产党的。这个时候我也胆子够大的,我就敢去。因为我看透了国民党绝对的不行。
辗转到延安
[于蓝]:我觉得我自己文化素养比较高,能看明白,对国民党看透了,不是真正抗日的。这个时候,我相信共产党,他在敌人的心脏里头,还能建立根据地,那他就是了不起的。所以,我就想着,我一定要到这个平西去。我们同学中间还是有认识的人,互相传来传去的,就找到了平西的副主任,他是经常到平津一带来接学生去参加革命,所以,他一听人家说我要去,我那会儿也就是小孩子一个,就知道我们有几个青年要去,所以他就又到北平来做别的工作,就把我们带出去了,带到斋堂,从斋堂然后学习,在那待了一阵,后来,在斋堂见到了杨成武,我对杨成武印象非常好,我也挂了他的相片。后来,我们知道他就是首先过大渡河的英雄,就更佩服他了,他接见了我们,让我们换上军装,还让我们又到延安,我们又有十几个人步行到延安,全是走去的,走的都是根据地,晋察冀的根据地。走到晋察冀、晋西北,日本人虽然全都占领了,但是真正的广大农村都在共产党的手里头。我们就都在这儿,到了延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