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文化>>滚动新闻推荐

甲骨文“四方风”展出 首次入选“珍贵古籍名录”

2013年12月12日11:40    来源:北京青年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甲骨文“四方风”展出 首次入选“珍贵古籍名录”

甲骨文“四方风”展出首次入选“珍贵古籍名录”

甲骨文“四方风”原件

  轰动史学界的甲骨文“四方风”原件出现在国家图书馆稽古厅,这也是甲骨文作为重要出土文献首次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昨天,“古籍普查重要发现暨第四批国家珍贵古籍特展”在国图开幕。展览精选了110余部极具代表性的古籍珍品,包含甲骨文、敦煌遗书、宋元旧拓和外文善本等。

  “四方风”是展览亮点

  “东方曰析,风曰协;南方曰夹,风曰微;西方曰夷,风曰彝;北方曰宛,风曰役(‘役’字改双立人旁为单立人旁)。”与《山海经》中的记载相似、一块刻在牛肩胛骨上的珍贵文献“四方风”,无疑是此次展览中的亮点。由于它被发现考证的曲折过程,更成为轰动史学界的发现。

  据介绍,这块牛肩胛骨的原藏家是近代收藏家刘体智。刘体智的旧藏甲骨共有28450片,是国内外私藏甲骨中最大宗者。他的这批甲骨于1953年夏天售归当时的文化部文物局,1958年由该局拨交给现在国家图书馆的前身北京图书馆。最初,有的甲骨学者对这片被称为“四方风”的牛肩胛骨并不看好,认为它只是一片伪刻牛肩胛骨。该骨最早的拓片险些埋没了这件珍品。由于该拓片只拓了有字部分,并没有拓出该骨的全形,同时,上面的刻辞也非卜辞,骨的背面也没有施以钻凿的痕迹。拓片没有拓全、没有钻凿痕迹可作参考,这些都给正确判断该骨的真伪增加了难度,进而导致甲骨学者对该骨作出了错误的判断,认为这是一片伪刻。所幸,著名甲骨学家、史学家胡厚宣先生对这片牛肩胛骨进行了考证。他认为,该骨字体遒劲,文气古奥,文理通达,与杜撰不同,应属武丁时期刻辞。他在1944年发表了《甲骨文四方风名考》一文,并印证其与《山海经》中的记载相似。

  本次展出国家图书馆所藏甲骨共18片,涉及祭祀、军事、农业、田猎等内容。为方便观众理解甲骨文的内容,展览首次在展出甲骨文献的同时配以拓片和内容丰富的展板,介绍甲骨的发现、释读、科学发掘等情况。

  《敦煌遗书》领衔古籍普查新成果

  在此次特展中亮相的还有新发现的重要古籍50余部,普查陆续发现了一批珍稀孤罕的善本古籍,具有重大的文物和学术价值,促进了相关学术研究的深入开展,这其中首推《敦煌遗书》。

  《敦煌遗书》是指莫高窟藏经洞出土的古代文献。抄写刻印于4至11世纪。除写本外,还有少量刻本和拓本,其中90%以上为佛教典籍。文种包括汉文、藏文、回鹘文、于阗文、粟特文等。据国家图书馆敦煌学专家林世田介绍,入选第四批《名录》的敦煌遗书26件、吐鲁番文书2件,包括佛教经、律、论、注疏,也有道教讲经文和一些世俗文书,《文选》、《蒙求》等也因其重要的文献价值入选。《敦煌遗书》为学术研究提供了多方面的珍贵文献资料,并已形成一门以敦煌遗书和敦煌艺术为主要研究对象的世界性学科——敦煌学。

  在展出的珍贵古籍文献中,《敦煌遗书》中《佛说佛名经》有十二卷本、二十卷本、十六卷本三种。其中,十六卷本是在三宝崇拜思想的背景下,中国人假托佛说,编纂的一部伪经。中国书店多年来收集了近百件《敦煌遗书》,种类丰富,不乏精品。此次展览展出隋写本《大般涅槃经》,由七张纸粘连而成,其中有四张纸的单纸长度在140厘米以上,最长者143厘米,充分显示出隋代造纸工艺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为研究我国古代造纸工艺的发展提供了极为珍贵的实物资料。

  (文/王岩)

(来源:北京青年报)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