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文化>>本网原创

后红线女时代 缺乏好编剧仍是粤剧之痛

刘卫东

2013年12月13日10:57    来源:人民网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后红线女时代 缺乏好编剧仍是粤剧之痛

  粤剧大师红线女骤然离世,让更多人的目光重新回到粤剧本身,这个30年前的广东荧屏霸主,如今却面临被“拯救”的境遇。

  红线女的离世会对粤剧产生什么影响?当前粤剧存在着哪些问题?要实现自我拯救,青春版《牡丹亭》之于昆曲的成功模式是否可以效仿?面对日益“衰落”的粤剧,我们该持有一种什么心态?

  本网编辑就此专门采访了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古代戏曲学会副会长、中文系教授康保成和该中心副主任、中国古代戏曲学会理事、中文系教授宋俊华。

  红线女离世不会对粤剧产生太大影响

  有评论曾认为,粤剧之所以在中国及海外华人华侨中风靡不衰,有相当的因素要归功于女姐的艺术功力和个人魅力。如今,旗帜性人物的离去,会对粤剧的发展产生哪些影响?

  “会产生一些影响,但并不像有人说的那样夸张。”康保成说。在他看来,由于早年前已经退居二线,红线女离世对粤剧产生的影响总体上是有限的,但从某些特定领域来看,会有不利的影响,“比如说呼吁有关领导加强对粤剧的重视这方面,由于艺术成就和个人魅力,红线女老师有其不可替代性。”

  而宋俊华则坦言,红线女逝世将对粤剧发展产生影响,他担心的是粤剧传承教育工作将受到影响,他说:“红线女是红派粤剧的重要继承人,一直致力于粤剧的传承与教育工作,她的逝世将对粤剧传承教育工作产生影响。”

  缺乏好的编剧仍是粤剧之痛

  与红线女备受尊重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粤剧的风光不再、甚至暗淡。红线女也曾自承,一个人的影响、一个人的魅力都是有限的,而剧本缺乏是她无数次提到的问题之一。

  对于红线女“粤剧缺乏好剧本”的看法,康保成用“非常同意”四个字来表示赞同,“粤剧不缺好的演员,最缺好的编剧。”

  康保成认为,其实不光是粤剧,目前整个传统戏曲界,甚至整个戏剧界,都缺好的编剧与剧本。而这个“缺”,与戏剧编剧拮据的收入有着直接关系。

  最近新出炉的中国编剧作家富豪榜就刺激到了他,“创作《闯关东》的编剧(高满堂),一个人的收入就有3000万,这在粤剧界乃至戏剧界,都是不敢想象的。”

  他随后举出了一个曾经失败的案例:“文化部前几年为了鼓励戏剧创作,悬赏20万征集好剧本。与影视剧的几千万相比,这20万实在是不够吸引人,相信有才华的(编剧)宁愿去做影视剧了。”

  粤剧很难产生自己的“青春版《牡丹亭》”

  粤剧已经于2009年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早在8年前,同为传统戏曲的昆曲就已是世界级非遗。2004年4月,青春版昆曲《牡丹亭》开始世界巡演,人们惊呼,古老的艺术又焕发出了青春的活力。

  同为非遗,既然昆曲可以靠青春版《牡丹亭》焕发青春,粤剧可不可以走类似的道路呢?在康保成这里,答案是不可以。

  “青春版《牡丹亭》的确是一个范本,但这个范本有其独特性,并不好复制。汤显祖个人、《牡丹亭》原作和白先勇个人的三重魅力,再加上雄厚的资金支持,使得青春版《牡丹亭》大获成功。”他说。

  反观粤剧,并没有《牡丹亭》这样惊世的作品,也缺乏白先勇这样极具号召力的公众人物。不过,红线女生前也一直主推粤剧的青春化,比如大力培养新人,亲自配音全球首部粤语动画片《刁蛮公主憨驸马》,等等。

  “不一定要走青春版《牡丹亭》的路,扎扎实实做好自己的创作即可。”康保成表示。

  其实,粤剧是否“衰落”还有待商榷

  在大师去世之前,人们可能不去在意粤剧的处境。当大师猝然离世,已经是老话题的话题又重新涌了出来:“从此无大师?”、“如何拯救粤剧”、“怎样复兴粤剧”,不一而足。

  对于此类现象,自诩“改革派”的康保成则看得很开,他表示,连戏曲本身都不是从来就有的,粤剧自然也会面临一个从无到有、从盛到衰的过程。

  “我们一方面要用积极的态度拯救它,尽可能长时间地留住它,让那些好的绝活能够延续下来;另一方面也不要奢望能让它重回万人空巷的黄金时代,毕竟现在可供人们娱乐的方式很多,戏曲只是其中一种罢了。”康保成说。

  而宋俊华则提供了另一种观点,他认为,所谓粤剧的“衰落”,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一般人所理解的粤剧衰落,是从城市剧院上座率来说的,在这方面,粤剧确实是不如以前了;如果从民间的私伙局和农村的祭祀性粤剧来看,粤剧并没有衰落,仍然活在粤港澳粤语人群的生活、信仰之中。”宋俊华说

  对于粤剧未来的发展,宋俊华更为乐观:“只要粤语群体存在,粤剧是不会消失的。”

(责编:王鹤瑾、许心怡)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