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短他们
陈凯歌:《霸王别姬》之后开始自满
芦苇看来,陈凯歌是个“非常有诗意的人,对许多东西都很敏感”,两个人合作的《霸王别姬》之所以能成功,正是因为彼此取长补短,互补了彼此的缺陷。在他看来,陈凯歌的不少电影都“充满了剧情缺陷”。“他不懂情节片的结构,没有受过训练。”芦苇这样评价陈导最新的电影《搜索》:“结构不完整,情节不合理,人物支离不全,价值倾向游离不定———这是老问题,依然没有解决。”
芦苇甚至直言,陈凯歌在《霸王别姬》之后开始自满:“他的创作状态在这之前和之后是判若两人。当时他很有激情,判断力很敏锐,之后多的是精细筹算与自负自满,而品格的灵气却离他远去了。”
顾长卫:真的不了解底层人
芦苇表扬李安,认为李安的电影“料给得很足”。他拿最近的《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举例说:“李安的电影类型清楚,这是我们的导演望尘莫及的。我们的问题是基本内容缺位,方方面面都在偷工减料。”他批顾长卫的《孔雀》和《立春》,说导演“真的不了解底层人,真正的人性是善恶交织”,而顾长卫电影里“人物扭曲失形,有一种病态的卑贱感。”
王全安:
《白鹿原》假充“民族史诗”
芦苇拿冯小刚的《一九四二》和王全安的《白鹿原》这两部大题材电影做对比。他认为《一九四二》的叙事技巧上还有待改进,线索太多,冲突分散,但是“可贵的是有文化坚守的品质”。而他对《白鹿原》则近乎讽刺,“假充‘民族史诗’,实为炕上的色情剧。”(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