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文化>>滚动新闻推荐

专家谈夏志清:还张爱玲、沈从文等人以本来面目

2014年01月02日10:14    来源:文汇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专家谈夏志清:还张爱玲、沈从文等人以本来面目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荣休教授、著名中国文学评论家夏志清先生近日因心脏病去世的消息传开后,海内外学者共同缅怀夏志清先生的研究成就,话题尤其集中于他的代表作《中国现代小说史》和他与中国作家的友谊。这本出版于1961年、不断再版的英文著作特别推崇钱钟书、沈从文和张爱玲3位作家的艺术成就。其后数十年,国内主流文学史著作陆续肯定上述3位作家的文学成就,不能不说与它的影响有关。正如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陈思和对本报记者所述:“《中国现代小说史》总体来说对现代文学是提供了另外一种很好的参照系。将夏志清的文学史和主流文学史结合起来看,会对中国文学了解得更加全面。”

  与沈从文的“神交”

  “夏志清先生的文学史很好的一点是谈具体作品,特别是碰到比较符合他的审美趣味和文学观念标准的作家,评价是比较准的。”复旦大学中文系张新颖教授说。

  张新颖以沈从文的例子说明这一点。夏志清在《中国现代小说史》第八章里专门讨论沈从文。其中说到,沈从文作品中的“田园气息,在道德意义上讲,其对现代人处境之关注,是与华兹华斯、叶芝和福克纳等西方作家一样迫切的”。他将沈从文笔下的萧萧和福克纳小说《八月之光》中的利娜·格洛夫相比较,认为“两人人格之完整,却丝毫未受侵害。由此看来,沈从文与福克纳对人性这方面的纯真,感到相同的兴趣(并且常以社会上各种荒谬的或残忍的道德标准来考验它),不会是一件偶然的事”。

  张新颖认为:“夏志清将沈从文和华兹华斯、叶芝、福克纳和海明威这样的西方重要英语大作家的作品并列比较,表明沈从文在夏志清心中的地位很高,更是无意中揭示了沈从文在文学上的某种‘野心’:他要使自己的作品,特别是短篇小说,达到与世界作家比肩而毫不逊色的程度——晚年沈从文曾在与好朋友的私人信件中表露过这种心愿。虽然夏志清写作这本书时与沈从文还没有交往,却传神地把握住了这点。”

  《中国现代小说史》出版近20年后,沈从文才与夏志清会面。1980年11月7日,沈从文应邀访问美国,在哥伦比亚大学演讲《二十年代的中国新文学》。校园内贴出的海报尊称沈从文是“中国当代最伟大的在世作家”。这场演讲中,夏志清亲自担任主持人。1983年,沈从文已小中风,夏志清去北京时专门前往他家探望。

  “文学史的多元是历史的进步”

  夏志清对中国现代文学的贡献,绝不仅仅在于“重新发现”了哪位作家,更在于他提供了文学史的另一种写法——从审美的、艺术的标准,“以对优美作品的发现与批评作为首要工作”(夏志清教授生前接受访问时语)。

  陈思和回忆,上世纪80年代初,他大学毕业不久看到了《中国现代小说史》的中译本。一阅之下,感到“轰溃”。在此之前,陈思和阅读了大量国内出版的文学史著作。“这些文学史的作者虽然不一样,但对作家的评判和选择标准却差不多,缺少个性。”陈思和说,“夏志清的文学史当然也有意识形态的印记,但他的主要标准还是艺术性和文学性,是对作品的审美。”正是受到了《中国现代小说史》的“刺激”,陈思和才去读了沈从文、张爱玲的作品。

  不过,陈思和并不认同长期以来流传甚广的“夏志清一手捧红钱钟书、张爱玲、沈从文”的说法,“夏志清不是捧,而是还这些作家以本来面貌。因为这些作家的艺术当得起这样的赞誉,只是过去因为历史原因被遮蔽了”。

  2005年,《中国现代小说史》简体中文版由复旦大学出版社推出,与国内读者见面。陈思和说:“现在,我们对文学史的理解已经比较多元了,这是历史的进步。”本报首席记者 吴越

(来源:文汇报)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