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文化港城”:留住城市“文化之根”
成功创建首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群星奖”、“文华奖”和“中国戏剧奖”获奖数居全国县(市)第一;成为“中国曲艺之乡”和江苏省首批“书香城市”;建立全国第一家长江文化博物馆、全国唯一一家长江文化基金会、全国唯一一个中国戏剧家协会小戏小品创作基地……2013,张家港文化建设交出了一份漂亮的“答卷”。
“张家港的文化建设很有前瞻性,在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过程中,不是简单的迎合式满足,而是注重引导,为全国文化建设探索出了不少新经验、新做法。”前不久,来张家港调研的中国文联副主席杨承志这样评价道。
公共文化服务深入百姓生活
在去年11月举行的张家港第十届长江文化艺术节上,身穿白绿相间长裙、手托碧绿荷叶、身材曼妙的大新沙上秧歌表演团队,和长江流域12个省区市最具民族风情的26支代表队一起,惊艳亮相在踩街展演中,清新脱俗的表演吸引了众多市民沿街观看,也让“草根明星”们更有信心。
把一种文艺表演样式在全镇范围进行推广,使之成为一种家喻户晓的特色文化品牌的做法,并不仅限于大新镇。目前,张家港“八镇两区”全都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文化。“杨舍镇的威风锣鼓、南丰的龙翔群狮、锦丰的沙上婚俗、乐余的摸壁鬼、凤凰的河阳山歌等等,都是各个区镇今年打造的地方特色文化品牌。”张家港市文广新局副局长孙建忠介绍道。
“一镇一品”的特色文化是如何建设起来的?走到张家港的大街小巷,答案不言而喻。2011年底,张家港在全国首推“网格化”公共文化服务模式,并以此为契机,连续两年推出“幸福港城”网格文化系列活动,全年开展“幸福网格乐翻天”才艺PK赛、“激情广场”广场舞蹈万人赛、“我要上春晚”网格达人秀、“青春之歌”文艺青年选拔大赛等大型文化活动20项以上,全部免费向市民开放。“丰富的公共文化服务催生了群众文艺百花齐放的局面。”张家港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杨芳表示,“网格化”公共文化服务实施以来,张家港市新增群众文艺团队335支,总数达480支,全市各镇文化网格新创作文艺节目超过500个,累计编排剧(节)目超过4000个,为张家港实施地方特色文化繁荣工程垒起群众基础。
精品频出筑起“文化高峰”
在去年11月6日举行的第五届“中国戏剧奖·小戏小品奖”颁奖晚会现场,张家港创作的小品《幸福指数》摘得了小品类的金奖第一名。主演李晓华说,作为张家港文艺招贤赛引进人才,这次拿到金奖对他来说有着特殊意义。
李晓华是国家一级演员,去年9月作为文艺人才被张家港引进。而像李晓华一样,通过文艺招贤进入张家港的文艺人才,已经有40多名,他们给张家港的文艺创作充实了年轻的力量,输送了新鲜的血液。“在第十届中国艺术节‘群星奖’获奖名单里面,张家港的获奖作品占江苏获奖总数的四分之一,数量不仅在苏州大市、江苏全省拔得头筹,更位列全国县(市、区)首位。这些应该说都离不开文艺人才加盟的贡献,因为这些人才,我们的创作、特别是表演力量全面提升。”张家港市文广新局局长陈世海说。
不仅引才,更要育才。一年一度的长江文化艺术节也是张家港文艺精品生产的加速器。长江文化艺术节举办十年来,来自沿江12省区市的近200个演出团体在张家港同台献艺,带来了超过500场的文艺演出。在借鉴、交流、吸收和互动中,张家港市专业文艺团体实现了艺术创作和表演的整体提升。中国戏剧家协会分党组成员、副秘书长周光表示,“这就是长江流域文化艺术节的一个成果,就是你不断看到各地的剧目,看到好的,看到不足的,然后自己能够有所吸收,然后对自己的作品就会精益求精。”以张家港市艺术中心为例,他们创排的新编锡剧《一盅缘》今年刚刚拿下第十四届文华奖“文华剧目奖”和“文华导演奖”。而谈到成功经验,“离不开张家港浓厚的文化氛围”成为大家的共识。
不遗余力保护文化遗存
去年11月1日,经过近一年的闭馆装扮,张家港博物馆以崭新的面貌开门迎客,当天重磅推出的“崧泽之光”东山村遗址考古成果展和黄泗浦遗址考古成果展,可谓赚足了目光。“这可都是我们张家港人的‘根’啊,一定要保护起来的,更要让下一代人知道张家港的过去。”特意带着孩子一起过来参观的郭守兴老人这样说。
与装饰一新的博物馆同时开馆的是全国第一个以长江文化为主题的博物馆——长江文化博物馆。这个博物馆集合了长江流域的历史、宗教、民俗、文学、工艺美术、表演艺术等多方面的内容,展示着长江流域的风土人情,同时也对张家港十年举办长江文化艺术节的成果进行了系统的总结与展示。“这个博物馆不仅是长江文化艺术节的见证者,更是实实在在的参与者,我们最大的收益还是在于通过艺术节十年的积累,博物馆的馆藏大为丰富,增加了四百多件当代书画精品。”长江文化博物馆馆长钱峻说。
这几年,张家港的地方文化资源挖掘整理工作一直在不断走向深入,以记载和传扬本土民风民俗、地理历史文化的各类展示馆在全市各地应运而生。2009年,位于锦丰镇联兴村的“沙上文化展示馆”建成开馆;2010年,全面展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河阳山歌历史文化精髓的河阳山歌馆对外开放;2011年,位于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知青文化馆正式面世;2012年,“沙洲县抗日民主政府纪念馆”向观众开放。在此同时,用文字来记载本土文化的各类丛书,也如雨后春笋般相继出版。
张家港不遗余力保护文化遗存就是要留住城市文化的“根”。目前,张家港境内拥有文物保护单位41处,其中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处。2013年,张家港东山村、黄泗浦遗址、杨氏宅第成功入选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实现国保单位“零”的突破。
(来源:新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