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影集团(简称中影)、中影股份董事长韩三平,这位昔日的中国电影界“江湖老大”,日前因为年龄原因卸下上述两职务。韩三平的隐退,或许标志着中国电影进入一个新的时代,即从传统的商业大片时代,到多元化的市场大片时代。
特殊身份
成就个人魅力
在中国影视行业内,韩三平是当之无愧的“江湖老大”,“韩三爷”的尊称,多少有点江湖的味道。有人说他借助的是“中影”这块金字招牌,呼风唤雨,还有人炮轰他是垄断,是独大的“座山雕”,因为他手下的盘子确实太大了。
对于这种称呼,从事电影研究的山东师范大学博士、副教授李超说,这种江湖的味道,反映了韩三平在中国电影特殊发展阶段的个人魅力,“这种魅力和体制有关,毕竟韩三平是中国电影旗舰中影集团的掌门人,做了不少事儿,也掌握不少政策性资源。这种魅力也和个人有关,韩三平是导演出身,这比一个纯粹的国企掌门人更能塑造个人魅力。”
作为“江湖老大”,韩三平最得意的,还要算当年拍摄了众星云集的《建国大业》和《建党伟业》。这么多知名演员的加入,影片仅花费了3000万元的制作成本,几乎全部的大腕都是“零片酬”出演,最终斩获4.2亿全年国产片最高票房,这一现象还上了当年的《新闻联播》。
李超说,韩三平的退休,标志着中国电影由个人魅力时代转向专才治理的工业时代,“成熟的电影工业需要专才治理,新任中影股份董事长喇培康曾活跃于政策性岗位(电影局副局长),也活跃于市场性岗位(中影集团进出口公司副总经理),国际市场运作经验丰富,更接近于专才。”
韩三平成就
商业片转型
韩三平2007年出任中影董事长后,推出一系列高成本高回报的商业电影,包括《投名状》《赤壁》《梅兰芳》《长江七号》等影片,无论从制作模式还是营销、发行等各个方面对整个行业都具有深远的影响,使得中国电影开始进入成熟的大片时代。
但最近两年的中国大片,大多与中影无关,虽然目前仍然能够占据四成左右的市场发行,但华谊、博纳、光线、乐视、星皓等民营影企的崛起,让“中影出品”的牌子不再那么闪耀,今年春节档的两大强片《西游记之大闹天宫》和《爸爸去哪儿》,一个是大投入大产出的大片,一个是小投入大产出的小片,市场上的商业片类型更加多元化,韩三平前几年接连推出大投入大产出大片的景象不复存在。
李超说,在扶持年轻人和中小成本电影方面,韩三平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由韩三平一手扶持的宁浩、陆川、徐静蕾、刘江等导演,目前早已成为中国影视行业的中坚力量。最著名的当数宁浩。当年宁浩执导了《疯狂的石头》,却无人问津,韩三平看了之后,就把宁浩叫到了办公室,对他说,“你这部影片挣到的钱,就是你下部影片的拍摄成本。”结果《疯狂的石头》以300万元的投资收获了3000多万元的票房,成为业界黑马典范。
“说韩三平是中国大片的推动者,倒不如说他是目前多元化商业片的推动者,或者说,韩三平是中国电影市场的过渡者,从大片时代到成熟的多元化商业片时代,他都是主要参与者,主要推动者。当然,如果没有韩三平,一定会有张三平、李三平来完成这个使命,无论谁处于中国电影旗舰掌门人的位置,也都要顺应中国电影市场这几年的潮流,并起推动作用。”李超说。
与好莱坞合作
应无变化
在好莱坞,韩三平被称作中国电影产业的“守门人”。好莱坞的中国电影产业专家罗伯特·凯恩曾这么形容韩三平:“他在中国的地位就相当于杰克·瓦伦提(美国电影协会前会长)、卢·沃瑟恩(环球影业前掌门人)以及史蒂文·斯皮尔伯格的总和。”简言之,韩三平有政策主导者、旗舰影企老板、导演等多重身份。在好莱坞看来,韩三平的退休,或对好莱坞在中国的发展产生影响,毕竟,中影的“独占性”资源对好莱坞分账片影响极大。
但业内人士分析,好莱坞需要适应新的中影掌门人,但中影旗舰身份、“独占性”资源以及对好莱坞的政策,应该没有大的变化。资料显示,中影股份新掌门人喇培康履历里最为人看重的身份是曾担任电影局副局长,曾参与制定了目前中国电影市场引进好莱坞分账大片的相关流程和规定。中国与好莱坞正在实行的合作流程,主要的推动和实施者,是这位中影股份新董事长。韩三平的退休,对好莱坞与中国的合作应该无大的影响。
(来源:齐鲁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