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映球作品
罗映球
3月22日下午,“铁笔如椽 雕刻人生——罗映球版画艺术展”在深圳文博宫祥山艺术馆揭幕。展览共展出广东已故著名版画家罗映球120余幅精美的版画作品。这些作品跨度70年,从中可以看到罗映球延续一生的创作轨迹。
作为上个世纪30年代中叶就参与新兴木刻运动的艺术家,罗映球秉承鲁迅的木刻精神,早期作品就用木刻艺术来表现人民疾苦,激发抗日斗志,呼唤社会觉醒。建国后,罗映球抱着对新生活极大的热忱,以积极乐观的眼光看待事物。改革开放后,罗映球更是紧紧把握时代脉搏,用刻刀唱响了这一时期的主旋律。“我的父亲是一位真正的歌者,吟诵着一曲曲新世界阳光灿烂的田园牧歌。”罗映球的儿子罗秋帆说,“他的一生,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新中国建设、文革、改革开放,他的作品也浓缩了中国70年间的社会变化,反映了各个时代的面貌,不仅有艺术价值更有文献价值。”
虽然罗映球已经离开了8年,但罗秋帆提起父亲,依然激动不已。罗秋帆告诉记者,直到去世前几个月,父亲依然坚持刻版画,他未完成的遗作也呈现在展厅中,版上刻的是山林的怡然景色,延续了他“版画山水”的风格。罗秋帆清楚记得,在生命最后的日子,父亲喜欢将画好的国画铺在地上欣赏。临终时他已无法说话,却颤抖着在药单上写下“把地上的画拾起来”。“他对我们儿女没有任何叮嘱,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都在考虑画作。他仿佛为了艺术而生,也为艺术而死。”罗秋帆说。
目前学术界认为罗映球是中国绝版套色木刻的最先实践者,罗秋帆对父亲这一举动印象深刻。他介绍,一般的套色版画都是刻几块版,每个版印刷一种颜色,但父亲为了节省材料,在同一块版上重复使用,刻一版印一次颜色,继续刻再印另一种颜色。由于每种颜色的印刷机会只有一次,所以作品成品的数量取决于他第一种颜色印刷的数量,版刻完了就不能再印刷了。“往往他觉得够用就行了,所以他的画作一般不会超过5幅。这也是现在他作品的存世量不多的原因。”
“从1936年发表第一张木刻作品到临终前几个月才放下刻刀,几乎可以说,他不是中国新兴版画最早一批拿起刻刀的木刻家,却是坚持到最后一刻的战士之一,也是木刻实践最为长久的中国艺术家。”祥山艺术馆馆长汪在满表示。
在广东省美协专职副主席兼秘书长王永看来,罗映球的作品之所以打动人,正是由于他那种淡泊名利、对艺术执着追求的精神,这正是当代艺术家所缺少的。
本次展览由广东省美协、中共兴宁市委、兴宁市人民政府、深圳市美丽集团主办,文博宫祥山艺术馆、肇庆学院美术馆承办。 (记者 梁婷)
(来源:深圳特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