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文化>>滚动新闻推荐

“纪念海子诗歌分享会”举办 探讨其对个体生命影响

2014年03月24日10:16    来源:中国新闻网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纪念海子诗歌分享会”举办 探讨其对个体生命影响

  中新网北京3月24日电(唐云云) “诗与春天—纪念诗人海子诗歌分享会”于3月23日下午在北京字里行间书店举行。本次读诗会是“文艺之声十周年系列活动之小马阅读会”的首场活动,由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十佳主持人小马担任主持。人民文学出版社诗歌编辑、诗人王清平,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诗歌评论家姜涛,女诗人潇潇等嘉宾出席了此次活动,与现场读者一同分享了读海子诗歌的体会,探讨了海子诗歌的价值及其对个体生命的影响。

  诗人海子在25岁的短暂生命中,创作了近200万字的作品,他始终忠实于自己的内在灵魂,虽然生前得不到世人的充分理解,死后却被誉为“中国90年代新文学史中一位全力冲击文学与生命极限的诗人。”作为海子几乎同一时期的北大校友,王清平不可避免受到海子的影响。他曾以参与编辑出版海子抒情短诗精选集的方式,表达对这位天才诗人的怀念。王清平表示,虽然世人关注认可较多的是海子的抒情短诗,但海子本人最看重的是长诗作品,富有极高成就和价值的也是长诗;海子的诗歌价值并不等同于它们的朗诵效果,《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的知名度高或与它朗诵效果好有关,但不一定代表它的价值高。

  姜涛感触最深的是海子的诗学理想和抱负。他表示,海子诗歌触及了人类最基本的感情,碰触到了中国人的内在隐痛。姜涛谈到,海子16岁时从农村考进北大,成为北大法学系精英群体的一员,但他同时也深深地品尝到挫败感和创伤感,身上带有当时特定历史条件下由农村进入城市的某种伤痕。同时,姜涛还表示,海子诗歌的一个明显特征就是富有奇特的想象力,例如把山楂树比作女神的自行车;一些表达看似胡言乱语,实则相当精准。

  潇潇1988年在成都跟海子有过接触,当时海子受到了四川民间诗人的接纳和认可,给他苦闷的生活增添了一丝慰藉。而此后不久就传来海子自杀的消息。“如果当初世人对海子诗歌价值认识到位,他也许就不会自杀,”潇潇十分遗憾地表示。潇潇在海子自杀之后对他的诗歌开始投入更大的关注,对海子自杀前的最后一首诗作《春天,十个海子》有了深切的理解。潇潇说:“《春天,十个海子》实际隐藏了海子的死亡密码,它就像一封遗书,包含了海子的赴死的心情。潇潇同时还谈到海子诗歌里所展现的“幸福”:“那种幸福其实并不‘接地气’,而是‘接天气’,描绘了城市的理想生活。”

  在读诗会活动现场,嘉宾、主持人、读者纷纷登台,分别深情朗诵了《山楂树》、《黑夜的献诗》、《以梦为马》、《九月》等海子的部分诗歌,这也许是海子诗歌对个体生命强大的、经久不息的影响力的最好证明。

(来源:中国新闻网)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