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文化>>滚动新闻推荐

中国缺乏独立精神的策展人 需建立标准化策展机制

2014年03月24日10:56    来源:南方日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中国缺乏独立精神的策展人 需建立标准化策展机制

  原标题:第八届AAC艺术中国首评年度策展人

  近日,由雅昌艺术网发起的“第八届AAC艺术中国·年度影响力评选”初评结果公布,王璜生、朱朱等人入围首次增设的年度策展人奖项。年度策展人奖项是AAC艺术中国首次设立的奖项,初评小组组长由美术批评家、策展人贾方舟先生担任,对去年具有突出贡献的艺术策展人进行评选。这一奖项的出炉让“策展人”在艺术圈中的分量回到公众视线。

  说起策展人这个职业,艺术圈外的公众并不熟悉。事实上,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东西方文化交流日益增多,越来越多的中国策展人带着国内艺术走向海外。从上世纪90年代初起,威尼斯双年展等大型国际展览纷纷出现中国策展人的身影。

  策展人赴海外办展要考虑观众和当地语境

  知名策展人王璜生认为,策展人做的工作跟艺术家还不一样,艺术家只需要考虑他自己,但是策展人的工作之一就是考虑观众。一个展览的呈现往往是需要设计的,这种设计不仅仅是视觉上的审美,而是展陈逻辑,观众在看的时候或许没办法发现一个让人震惊的东西,但在观看过程中,观众的观看就已经被设计了。

  展览的策划只是考验策展人专业能力的一部分,只需要一个策展人或策展团队进行前期规划,但是在后期,更多是实际操作,考验的是策展人的沟通协调能力,有时会碰到很多矛盾,如学术矛盾、人和人的矛盾,如何解决问题,如何把展览所有相关方协调好,如何维持进程,这些都是策展人必须要做的。

  知名策展人夏彦国认为策展人的工作不是技术型的,是创意性的,每个展览都要主题明确,然后选择符合主题的作品。但是在这之前,策展人肯定得明白,为什么是这个主题,而不是其他。就跟你要去讲故事,语境是什么,观众是谁,要讲多少,讲到什么程度,轻松的还是深奥的,甚至有的时候则需要通过一定的负面刺激去完成你的表达。还要考虑赴策展国时展览所用的当地语境。

  知名策展人王春辰认为,现在国际上交流越来越频繁原因主要是因为西方和别的国家也看到了中国艺术家的价值。无论是在美术馆、画廊、学校或者空间都一样,有的属于交流,有的属于商业性质的。营利与非营利没必要过分讨论,总方向上都是一个好现象。

  但也有业内策展人吐露要出国做展览就要报关的问题,关税也是一样麻烦事。报关中涉及到作品押金,还有就是罚金。如果作品从海外回来比预期定的时间晚很多就要交一笔罚金。

  中国缺乏独立精神的策展人

  王璜生谈到,1990年代早期的策展人会强调展览的理论出发点、问题意识、探索角度等等,关注艺术在社会中的位置,个人与艺术间的关系等等。策展作为一门专业、一个学科,是有它的专业性要求的。而目前很多策展人的专业化程度不够。现在的情况是,策展人没有一个准入门槛,这是非常大的问题。

  其次,有了门槛之后必须有标准。国际上的策展人大致分为美术馆、机构的策展人和民间独立的策展人。前者与美术馆、文化机构,也与公众、藏品的关系都会相对固定,而后者虽然身份独立,但不管他在民间空间策展或在美术馆空间策展,总有一种行业中被认可、约定俗成的标准和操作方式,在一个展览的方方面面比如资金、学术主题、艺术家联络、布展、公共教育等等都有自觉的思考与规划。但这种思考和规划,在中国策展人的身上有很多是难以实现的。

  在国外,策展人通常都是“独立策展人”。他们按照自己独特的学术理念来策划组织艺术展览,其策展身份是不隶属于任何展览场馆或组织的。而在中国,很多策展人则是“复合身份”,他们可能会是画廊主或者是某个空间的合伙人。这种身份的不独立性一直都存在争议,比如策展人策划的展览是否跟商业有关,是营利还是非营利的问题。

  “中国不是缺独立策展人,而是缺有独立精神的策展人。”王璜生说,越来越多的独立策展人又在面临一种全球化的批判,全球都在反独立策展人,因为独立策展人也是一个权力集中的结果,他们对艺术家、作品的选择,甚至还向藏家、美术馆推荐作品,权力过于集中,一个人的判断是否能代表大众?这种论调在今天已经被怀疑,所以很多大型展览采取的多是团队策展的机制。

  国内需建立标准化策展机制

  业内人士建议,应该通过社会评判机制,建立策展人的淘汰制度,在这个过程中,探索、建立规范化、标准化的策展机制。比如如果一个美术馆能有它的评判机制,那就可以以它的标准去寻找独立策展人合作,合作的效果则通过业界、公众、包括媒体的反馈体现,形成比较良性的互动效果。

  “借鉴国外的经验,策展有被社会共同支持的机制,展览资金可以向基金会申请。但基金会有自己严格的审核机制,比如对资金的流向,展览价值、效果的预判等。”王璜生介绍,这就要求策展人在提出申请要求的时候,已经审慎地考虑过自己方案的完整性、可行性。同时,它也会有比较健全的评判机制,比如一个策展人申请到一笔钱做展览,但展览的反响,无论公众、媒体还是批评界都很差,下次他可能无法再在这个基金会申请资金,乃至其他基金会也会在他申请时考虑到这个记录的存在。这种机制迫使策展人对他的工作极其在意。而不像中国的策展环境,美术馆只管租场地赚钱,策展人要费力找钱,出资机构又有自己的要求,在这样的环境下,自然影响策展人的学术态度和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

(来源:南方日报)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