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文化>>本网原创

  

观《返城年代》有感 艺术呈现的理性力量

陈超英

2014年04月08日08:14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手机看新闻

  电视剧《返城年代》比起梁晓声以前的一些类似作品如《年轮》《雪城》等,在艺术的思想性方面更上了一个层次,对现实的观照更紧密了。剧中表现的不光是返城知青的就业即民生问题,还有随着改革开放和思想解放,人们观念更新、价值观重塑的问题,比如人性的回归、法制建设,等等。通过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和一个个矛盾冲突的事件,《返城年代》把这些问题摆在了观众面前,发人深省。在这里,我想着重谈谈这部剧的人物性格以及所呈现出的理性力量。

  如果说《返城年代》是一个完整的故事链,那么一个个知青就是一个个“碎片”,通过知青在不同情景下的回忆把这一个个“碎片”链接起来,使得故事和人物关系向前推进,同时衬托和丰满了人物性格。而两者的交织和递进又使整部剧的故事架构更加完整、逻辑性更强、人物关系更加清晰、性格发展更富有张力。

  这部剧的男一号无疑是林超然,对于返城后的困境,他不怨天尤人,而是带领一帮返城知青自谋出路,用自己的勤劳和汗水来证明生存能力和存在价值。“饺子”事件把林超然推到了风口浪尖,也就是把人物命运推向了极致,并随之出现了转变,先是到市知青办当副主任,后又考上大学,最后是到法国“洋插队”。这一切的改变都离不开改革开放的时代背景。看前半部分,我对林超然的性格特征并不看好,层次不够分明,性格的丰富性也不够,有点单薄,比如自己心爱的人的去世在他身上看不到强烈的反映。直到后半部分,他喝醉酒后错把静之当凝之,对其吐露衷肠;还有面对失去的三个亲人的遗像,他表现出的对命运的无奈,才更加丰富了他的性格,性格的发展才有了起伏变化,也才有了他后面人生道路的重新选择。

  看似是这部剧女一号的凝之,编导并没有给她足够的表现空间,故事讲述到一半就让她不幸去世了。这部剧真正的女一号其实是凝之的妹妹静之,她个性鲜明,一出场就很出彩,在学校操场上滑倒的那场戏就奠定了她性格的基调。随着考大学、谈恋爱、当辩护律师,直至最后爱上了姐夫等一系列故事,人物性格充满了张力,也很有戏剧色彩,形象渐渐丰满起来。稍显不足的是编导在她身上赋予了太多理想化的成分,如果把她的思想深度和眼光的锐度放一些在林超然身上,可能更符合这两个人的性格特征和内在的逻辑发展。同样当过知青,一个是知青中的小妹,一个是知青中的营长,一个是学法律的,一个后来学的哲学,应该说,林超然从年龄和阅历上都比静之要深刻一些,而且从剧情的发展看也的确如此,那么这种人物思想的某种错位显然就有点不合适了。

  《返城年代》里不仅有知青,在以知青为主体的同时还描写了其他普通劳动者,何家三姐妹的父母就是“文革”以至“反右”中受到迫害的众多知识分子中的代表,林超然的父亲则是千千万万为祖国建设东奔西走最后落叶归根的工人代表,他们也是返城年代中的一部分,是返城年代中的一代人。返城后他们有的无怨无悔地继续奋斗在工作岗位,有的默默无闻地养育着知青的下一代直至默默地死去,他们才是共和国的脊梁,他们用无私的奉献支撑着我们头顶上的蓝天。这种人物形象的感召力以及所呈现出的理性力量,使得这部剧的主题得到了升华。从这个意义上说,《返城年代》在塑造艺术形象的过程中,给这些鲜活的艺术形象注入了理性的力量,这种力量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不竭动力,我以为这才是这部剧的魂。


  《 人民日报 》( 2014年04月08日 14 版)

(责编:易潇、许心怡)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