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文化>>滚动新闻推荐

"24小时"能否成为实体书店转型突破口?

2014年04月10日08:04    来源:中国经济网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24小时"能否成为实体书店转型突破口?

  中国经济网北京4月10日讯(记者 杜平)8日是北京市三联韬奋书店24小时试营业的首日,店方首日夜间销售额约为1万4千元,有记录的销售笔数为150笔。在取得经营业绩的同时也获得书虫们得好评,很多读者特意赶来“尝鲜”。据中国经济网记者了解,如果试营业顺利,三联韬奋书店将长期24小时营业。由此三联书店将成为北京首家真正意义上24小时全天候开放的书店。当下受电商冲击,实体书店普遍不景气,三联韬奋此举可谓是兼顾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9日晚九点钟三联韬奋书店依然有很多读者在看书 中国经济网记者杜平/摄

  其实,三联韬奋并非内地首家“24小时”书店,早在2012年,上海大众书局福州路店就开启了“24小时”模式,自2012年3月15日重张开业后,除因台风停止营业七个小时外,已经连续营业超过两年。另据中国经济网记者了解,北京精典博维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精典博维”)正在筹备“24小时博书屋”,目前书店还在装修阶段,预计“五一”左右开业。

  “24小时”并非只是营业时间的延长

  与电商大打价格战相比,实体书店的最大的优势就在于体验性,“24小时”模式可谓进一步提高了读者的体验感。资深读者小李向中国经济网记者表示,氛围是书店是最吸引他的地方。“白天上班没有时间,周末又有很多事情要做,平时想去书店总是没时间。现在好啦,下班之后就可以直奔书店。”对小李来说,三联韬奋书店24小时试营业绝对算得上一件大喜事。

  按照三联韬奋书店的安排,试营业期间的夜读时间为晚9时至次日上午9时。每晚进入“夜读时间”,书店靠窗户的区域就会摆上阅读桌和阅读灯,恭候读者的到来。书店方面特别承诺,试营业活动期间,对深夜到店的读者提供打折、满赠、换购、返券等多项优惠措施。同时,为了不让夜读的“书虫”感到寂寞,三联韬奋书店还与楼上的雕刻时光咖啡馆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双方将同步24小时营业。

  据上海大众书局总经理助理董谌镰介绍,在大众书局福州路店,图书、咖啡饮品和其他商品的销售比例为4:3:3,白天与夜间的比例为8:2至8.5:1.5。在实际运营中,读者对通常的打烊时间晚上10时并不敏感,在晚10时-凌晨1时的福州路店,销售额仍然与晚9时-10时的状况相当。

  精典博维总经理陈黎明也表示:“书店营业后,将在夜间提供丰富的文化活动,如夜间剧场、音乐欣赏,满足读者夜间消费需要。”

  “24小时”不是你想开就能开?

  成本问题首当其冲

  想要全天候经营一家书店,首当其冲的是成本问题。据三联书店总经理樊希安介绍,店方筹划24小时营业的想法其实由来已久,“直到去年,国家出台对实体书店的扶持政策,韬奋书店得到100万资金支持,加上国家税务总局出台政策免除实体书店增值税等,三联每年盈利收入有100万。而试行24小时书店恰好需投入200万。加之交通愈加便利客流骤增,周边文化商圈逐步成熟,我们觉得条件已经具备了。” 樊希安表示:“我们对三联的要求主要是为大家服务,而非盈利。”

  一位在北京经营了十几年的书店老板在接受中国经济网记者采访时表示,“24小时”模式虽然没有增加额外的房租成本,但在人员成本、安保等方面要加大投入。“全天候经营虽然可以增加一部分读者,但真正有多少可以转化为购买力?我们一般经营到晚上九点钟就够了。不是我们这种中小书店想开就能开的。”

  位置选择是成败关键

  除了成本问题,位置选择也很重要,甚至可以直接决定成败。以三联韬奋为例,书店地处王府井、人艺、美术馆和隆福寺等几大商圈和艺术场所包围中。距离三联韬奋书店不到五分钟的步行路程内,就有包括夜班车201路、202路在内的15条公交线路,而6号线和即将随8号线三期工程开通的中国美术馆站,更是能将来自城市四方的读者带到三联韬奋书店。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是三联韬奋能够成功开启“24小时”模式的重要原因。

  最早运用24小时营业获得成功的当属台湾诚品书店,在台湾获得极大成功之后,开始进军香港和内地。在进驻香港时,也选择了24小时书店模式,可往往凌晨过后,大部分读者还是会被地铁末班车带走。因“水土不服”,一个月之后,香港诚品书店决定取消通宵营业。

  所在城市的文化氛围很重要

  郑州三联书店的一位负责人告诉中国经济网记者:压根没想过“24小时不打烊”。她向中国经济网记者透露:平时到8点钟人就非常少,虽然也有少量读者坚持到打烊,但根本不能平衡24小时营业多出来的电费和人工成本。

  武汉新华书店的负责人张先生告诉中国经济网记者:虽然新华书店没有房租压力,但仍然不会考虑24小时营业。用他的话说:“延长时间带来的收入都不一定能平衡多出来的成本。”他认为,24小时模式跟一个城市的文化氛围和文化消费能力相关,像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聚集了大量的小资、白领,有着强烈的文化消费能力,不是二三线城市能比的。

  “24小时”书店社会效益大于经济效益

  中央财经大学文化创意研究院执行院长魏鹏举认为,“24小时”书店虽然具备不错的社会效益,但从民营实体书店的转型升级来说,是绝对“不经济的”。尽管此番三联韬奋书店重塑为24小时书店初衷并不在盈利,但如果吸引不到读者,24小时常态化经营恐怕难以为继。他认为实体书店要走O2O的模式,线上具有线下不能比拟的打破地域限制的优势。“线下是体验,线上才是真正的销售”。O2O一体化经营后,就能用线上的利润补贴线下的成本。”

  魏鹏举建议,实体书店要有品牌意识,实现从经营图书到经营品牌的转变。用品牌发展多业态多元化经营。三联可以利用现有的实体空间结合线上店铺,制作、销售阅读器、外围产品等,而不能仅仅依靠图书。

  中央编译出版社总编辑刘明清在接受中国经济网记者采访时表示,“24小时”书店为读者提供便利的阅读条件,有助于进一步推进“全民阅读”活动,具有很强的社会效益。在实际操作中,“24小时”书店对城市的文化氛围,文化消费能力以及交通条件等要求较高,目前还不具备广泛推广的条件。刘明清认为,在一定条件下,社会效益也可以转换为经济效益,至于能否成为实体书店转型的突破口尚待进一步观察。

(来源:中国经济网)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