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文化>>本网原创

 (且行且思) 

语文教材“脱胎换骨”引热议:“真语文”的追求

张  烁

2014年06月19日08:42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手机看新闻

  日前,语文出版社修订的语文教材出炉,有了很多新鲜变化,比如减少课文篇目,比如收入贴近时代的诗歌,比如换上文质兼美、儿童喜爱的课文,语文出版社社长、该教材修订版主编王旭明用“真语文”概括新教材的追求。何为“真语文”?笔者认为,需要在教材、教法、教学三个方面去把握。

  教材要回归本位,忌喧宾夺主。语文姓“语”名“文”,选编教材固然要体现思想性、知识性等,但不可让其承载过多重任。长期以来,我们的语文课是社会课、自然课、科学课,但就不是语文。

  教法要回归本真,忌越俎代庖。语文培养的是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知能力,读高尔基的《海燕》,100个孩子心中有100个海燕,但如果用视频展示,那就只剩下1个海燕了。为此,有专家呼吁,语文课少用声光电,这些东西破坏了学生对语文的感受,使本应由大脑想象的东西变成了视觉和听觉,这是代替孩子去思维甚至剥夺孩子的自主思维,会削弱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知能力。

  教学要回归本能,忌缘木求鱼。语文要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主要表现为听、说、读、写。长期以来,语文教学“解剖”式的划分文章段落、归纳段落大意,让一篇篇美文支离破碎;对文章立意过度拔高,甚至揣摩出出乎作者本人意料的“深刻含义”,失去了朴实的表达和真性情;“三段论”式的作文模板,“万金油”式的名人事迹、名言,生编硬造的“有意义的事”……看似读书写作的捷径,实则不知不觉走上了歧途,让语文与其最基本的功能渐行渐远。

  更重要的,让考试评价发挥指挥棒作用,倒逼语文改革。返璞可以归真,这一系列综合改革,来不得半点浮躁,我们不妨重新审视语文课,迎接“真语文”的到来。


  《 人民日报 》( 2014年06月19日 18 版)

(责编:王鹤瑾、许心怡)

相关专题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