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文化>>本网原创

  (金台论道)

传承热闹之后的思考 "舌尖"成功将传承融入社会

王  珏

2014年06月19日08:43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手机看新闻

  在刚刚过去的中国第九个文化遗产日中,各地纷纷举办了纪念活动,展示、讲座、展览、知识竞赛……可谓丰富多彩。其实,每年的各类节日、庆典、大型活动,非遗展示几乎都成为保留节目,或是动态呈现制作流程,或是现场载歌载舞,无不热热闹闹。

  我国的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经过数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长足进步,今年的“丝绸之路”和“大运河”正在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目前列入世界遗产的中国项目已经达到了45处,位居世界第二,进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中国名录也已经达到30项,可以说,成果显著。

  但是,在热闹的展示之中我们也看到,每次展示,往往讲历史辉煌的多,介绍当代精彩传承的少;说往昔故事的多,展现当今创新的少,而且,究竟有多少文化遗产能够真正融入现代人的生活、多少非遗项目可以推动社会和经济的发展,答案总不能令人满意。文化遗产领域展示有余、创造不足,保护有余、传承不足的问题也日益凸显出来。

  如今,一些地方还特别看重非遗的拍卖活动,尤其那些天价拍卖,既有点击率,又有看点,煞是热闹,可惜的是,真正的传承却显得冷冷清清。今年广州在文化遗产日里举办的非遗培训班,虽然免费,却没能吸引多少学员,有的只有几人,有的甚至根本没人。

  尽管文化遗产日原本就是宣传,就是扩大文化遗产的影响;各种非遗现场演示、现身说法,也可以满足人们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唤起更多人的保护意识,让文化遗产保护的观念渐渐深入人心;尽管非遗拍卖可以制造声势,显示非遗的巨大价值,但是,如果日常的文化遗产保护总是在等待这每年一日的宣传上,而且老是仅仅停留在展示的热闹、拍卖的火爆中,那么,距离文化遗产的真正保护就会越来越遥远。

  其实,举办演出、兴办拍卖、热热闹闹搞活动,将文化遗产收集保护起来让观众参观,如今并不太难,文化遗产的重要历史意义也正被多数人所认同,难的恰恰是如何想方设法传承遗产,尤其是活的传承。这种传承首先要融入当代社会,成为现实的一种需要。《舌尖上的中国》的成功之处,就是让亿万观众看到了饮食文化的现实魅力,于是,相关的菜肴、厨具、菜谱、传人被纷纷发掘出来。传承还需要大批的后起之秀、大量的年轻人才,没有传人,何谈传承?可是,要让年轻一代喜欢文化遗产,自觉参与传承文化遗产,在当今社会还需要下很大的功夫。这就需要我们在传统和现代的结合上不断作出探索,创造出吸引一代又一代人的传承方式。

  传承,既要警惕“抛弃传统”,也要当心文化遗产仅仅成为展示台上的摆设,更要防止在保护工作还不够完善时就盲目推向市场,造成资本对文化遗产的扭曲。

  传承,是一种艰巨的工作,千万不能只图热闹!


  《 人民日报 》( 2014年06月19日 19 版)

(责编:王鹤瑾、许心怡)

相关专题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