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文化>>滚动新闻推荐

1873年汉口顺丰茶砖厂开始用蒸汽机 上千工人生产

2014年08月18日09:18    来源:长江日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1873年汉口顺丰茶砖厂开始用蒸汽机 上千工人生产

摄于1910年左右的汉口顺丰砖茶厂及新泰砖茶厂全景图 王炎生 供图

新泰茶厂的老墙(地处兰陵路距沿江大道约40米) 王炎生 摄

  核心提示

  一直以来,人们对武汉三镇的认识建立在这样的基础上:因为汉阳铁厂等一批近代工业,汉阳是武汉工业的发源地;因为有武钢,武昌青山是新中国红色工业的重地;因为有汉正街,汉口则是武汉乃至中国的商贸重镇。

  而通过对万里茶道起点汉口制茶历史的挖掘,才发现汉口才是武汉近代工业的起点。武汉市地方志办公室专家董玉梅告诉记者:近一个半世纪前,随着顺丰砖茶厂、新奉砖茶厂、阜昌砖茶厂等一大批现代制茶工业企业在汉口腹地设立,它们率先引进蒸汽机生产砖茶,开启了武汉的机器时代,催生武汉成为近代中国三大工业基地。

  汉口建起第一家砖茶厂 上千工人以准现代方式组织起来

  汉口兰陵路与洞庭街交会处有一幢西式风格的老房子,老屋门前镶嵌着一块黑色大理石,铭牌上文字显示:此处为当年俄国茶商所建的“顺丰茶栈”旧址,“建于十九世纪六十年代”;“1861年俄国茶叶商人李凡诺夫来汉,从事由湖北崇阳、咸宁羊楼洞等地销往俄国的茶叶制作和买卖,并先后开设顺丰砖茶厂、顺丰茶栈码头、顺丰茶栈”。

  此幢老建筑由武汉市人民政府于2012年11月公布为优秀历史建筑受到保护。

  今天的“顺丰茶栈”旧址内住着人家,门口是卖百货的小商铺,这幢历经一个多世纪风风雨雨的4层西式老楼,看上去显得窘促和古旧。老房子的第三层临街建有阳台,外墙水泥柱,装饰简洁,室内地坪、楼梯踏级采用水磨石,具有公用建筑特征。

  年逾六旬的王炎生先生从小在汉口长大,业余热衷对汉口城市变迁的考证和研究。他说,这是当年顺丰砖茶厂留下的惟一一栋建筑实物。董玉梅说,整个19世纪,英国商人虽然是中国茶叶最大的买主,但首先在湖北设厂加工制造,最早捷足先登的却是俄国商人。

  1861年汉口开埠后,俄商紧随英商之后,在汉口设立茶商办事处,直接收购红茶。两年后,俄国商人不再满足于在汉口从华商手中收购茶叶,开始把触角伸向以羊楼洞为中心的鄂南茶区,在那里自行设庄,直接从茶农手中收茶,并创办了顺丰砖茶厂。

  19世纪70年代,随着中俄砖茶贸易的不断扩大,汉口作为茶叶集散中心市场的地位日显突出,俄商将顺丰砖茶厂迁址于汉口俄租界江边。王炎生介绍,实际上早在1863年,顺丰茶厂主就已经买下了这块地皮,并着手建厂事宜。

  根据《湖北工业史》的记载,1873年,顺丰迁址汉口后,将原来的手工制作砖茶改为用蒸汽机器压制,并用准现代的方式组织上千工人生产,从而成为湖北最早使用机器生产的第一家近代工业企业。

  董玉梅认为,砖茶制作方式在汉口由手工改为机器,成为开启近代武汉机器时代的标志。此前,蒸汽机对武汉人而言为陌生之物。

  长江边建专用码头 机器时代刺激砖茶贸易增长

  武汉作家胡榴明著有《夕阳无语:武汉老公馆》一书。据她考证,“顺丰”生产茶叶的茶叶原料,由羊楼洞运到汉口,加工制成砖茶,然后从汉口陆路水路外运,当时茶厂雇用的中国工人达800名。工厂自行发电,日夜开工,三部蒸汽水压机将制成的茶叶挤压为块状,制成品有青砖茶、红砖茶和茶饼等。为方便砖茶和茶叶的的大量装运,1871年,顺丰砖茶厂又在长江边开辟“顺丰茶栈码头”,作为工厂产品运销的专用码头。这是汉口长江边上第一个工厂专用码头。

  当年“顺丰茶栈”码头旧址在何处?王炎生先生带着记者来到汉口沿江大道,位于黎黄陂路与兰陵路中间段的马可孛罗酒店门前。他指着对面江滩公租自行车“兰陵路站”所处位置说,此处即是“顺丰茶栈”码头遗址。码头一直到上世纪末尚存在,汉口江滩进行改造时拆除。

  王炎生听老人们说,当年的“顺丰”规模不小,在洞庭街与沿江大道之间,从兰陵路至黎黄陂路整个区域均为顺丰砖茶厂址所在区域。

  砖茶制造方式从“手工时代”跨入“机器时代”,大大刺激了砖茶贸易的增长。据记载,1874年,汉口输出砖茶83402担,4年之后猛增至152339担,数年间增加之数几近一倍。到1894年,汉口一地共有包括顺丰、新泰、阜昌在内的4家俄商砖茶厂。此时4家砖茶厂共计安装砖茶压机15架,茶饼压机7架,日产砖茶2700担,茶饼160担。

  据统计,到20世纪初年,俄商顺丰、新泰、阜昌3家砖茶厂已有资金400余万两,资产约500万两,年产值高达5300余万两,制茶季节雇用工人最多时约有5000余人,各厂动力均在900马力以上,生产规模已颇为可观。

  100多年前,机器砖茶厂高高的烟囱成为汉口租界里最引人注目的建筑,也是武汉进入近代工业城市的标志。王炎生向记者展示的一张百年前老照片,呈现了长江沿岸这一区域的历史形态。这张老照片为位于当时俄租界的顺丰砖茶厂和新泰砖茶厂全景图,今天已经消失殆尽的西式厂房建筑,及高耸的烟囱记录了当年制茶业在汉口的辉煌。

  汉口外资制茶工业 激发民族工业加速崛起

  史料记载,中国近代最早引进机器生产的企业是“安庆内军械所”,这是曾国藩于1861年,在安庆引进西方先进机器和先进制造技术,建立的近代第一家用机器生产枪炮的军工企业。武汉虽然比上海等第一批开埠城市晚开埠20年,却因茶叶生产成为中国内陆最早引进机器工业的城市之一。

  据汉江关不完全统计,1892至1901年的10年间,经江汉关出口的砖茶和茶饼价值,计达白银26415574两,俄商砖茶工业产值长期居湖北外资工厂首位,顺丰、新泰二厂还在九江开设了分厂。机器砖茶业成为湖北最重要的工业部门之一。

  市社科院研究员张笃勤认为,俄国商人在汉口创办砖茶厂,以机器压制砖茶,成为武汉最早的近代工业,它推动武汉成为中国近代三大工业基地之一。

  张笃勤说,以俄商在汉开办机器砖茶厂为开端,英、德、日等国商人也先后来汉开办以加工业为主的各种近代工厂,至1911年,外资在汉工厂达到30多家,总投资1500多万元,行业包括制茶、榨油、冷冻、面粉、烟酒、冶炼、电力、机械、修理、工程建筑、蛋品加工、棉花打包等,其中,创办于20世纪初的英和商记蛋雇工达2000多人,年产量达到7000吨,并在全国开设有108个分蛋庄。

  汉口外资工业的发展,激发了武汉民族近代工业的崛起。1889年,洋务派官僚张之洞调任湖广总督,面对外国列强瓜分中国的危机,为了自强自立,先后在武汉建成了亚洲规模最大的现代化钢铁联合企业汉阳铁厂、湖北枪炮厂,及在国内纺织行业数一数二的湖北丝麻四局等一批大型工厂,使武汉成为中国近代钢铁、纺织工业的发祥地。受洋商和官府的影响,一部分商人和手工业者在甲午战争后开始投资近代工业。到清末,民办企业已发展到100余家,其中像宋炜臣1897年创办的燮昌火柴厂,月产火柴150箱,行销华中各省,是民族资产阶级工业中的佼佼者。

  著名历史学家冯天瑜认为,以首先开始使用蒸汽机器为标志,武汉工业在汉口以制茶工业起步,激发了民族工业的突飞猛进,进入20世纪后更是一路直追,与上海、天津鼎足而立。

  (记者蒋太旭 实习生汪峥)

  链接

  汉口诞生

  武汉首批近现代企业

  俄国茶商李凡诺夫是开启武汉机器时代的幕后人物。正是他在汉口开设顺丰茶砖厂,将代表近代工业文明的蒸汽机首次引进到武汉。而汉口“巴公房子”原来的主人巴诺夫在汉口设立的阜昌砖茶厂却后来居上,成为汉口最大的砖茶企业,鼎盛时期,员工数千人。砖茶产量达到30万箱。如此庞大的一个现代工业企业,它究竟是如何运作和管理的?

  人才:从哈尔滨引进骨干

  武汉作家胡榴明在《夕阳无语:武汉老公馆》《闻名老汉口的“巴公房子”》一文,讲了这样一个鲜活的小故事。

  阜昌砖茶厂的老板巴诺夫是一个精明强干的“中国通”,能熟练使用汉语。茶厂创建之初,管理人员奇缺,巴公从东北哈尔滨等城市聘任了一个会汉语的俄国人来汉口,然后,派他们去鄂南产茶区羊楼洞去收购茶叶,并在阜昌建于当地的茶叶加工厂内实习制茶的全套技术,后来一批俄国人成为阜昌茶叶公司的技术及管理骨干。

  管理:设“联合经理”

  在俄商于汉口设立机器砖茶厂前,武汉的企业大多是传统的手工作坊,谈不上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据胡莲孙在《俄国商人巴诺夫与阜昌砖茶厂》一文中撰述:阜昌砖茶厂的厂主实际上不止巴诺夫一人。这家砖茶厂实为他和另几位俄商人集资开办。

  砖茶厂实行现代企业管理制度,除了有专任的董事长一职,巴诺夫和另一位合作者拉萨丁任联合经理,他俩的分工是:巴诺夫负责管理全厂工作,拉萨丁执掌有关俄国业务。“董事长”、“联合经理”等,这些对武汉而言是一个全新现代企业概念。

  砖茶厂的设立不仅首开武汉的机器工业时代,同时也为武汉引进了现代企业的管理制度。

  用人:雇用“中国买办”

  阜昌砖茶厂在健全体制后,业务有了很大发展,很快超过了顺丰和新泰两家当时汉口最早最大的砖茶厂。与此同时,巴诺夫还雇用中国买办为其效力。

  巴诺夫在茶叶出口报关中,认识了在江汉关任抄班的刘辅堂(后来的汉口首富刘子敬之父),巴诺夫以高报酬,促使刘跳槽到阜昌任中国买办,而刘亦不负巴诺夫“知遇之恩”,尽“汗马之劳”,为阜昌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利益,也使自己及儿子刘子敬成为“汉口首富”。

  技术:革新蒸汽压茶机

  汉口人称巴诺夫为“巴公”,他的弟弟“小巴公”齐诺·巴诺夫在汉口制茶工业史上,也算是一个举足轻重的人物,他以工程师的身份来到中国。1890年,他用技术革新手段设计的蒸汽压茶机,极大提高了制茶工效质量,制茶工人由1000人减少为400人,为茶厂带来了庞大的利润,使得阜昌年产砖茶达30万箱,运销俄西伯利亚、蒙古、中国新彊等地。

  阜昌带头,其他俄商砖茶厂纷纷仿效,改用机器制茶,使汉口的砖茶生产空前提高,砖茶出口呈现跳跃式增长。据《海关十年报告》及历年关册所载:1865年汉口砖茶出口仅有2416担,1869年为73758担,1878年为152339担,到1895年一下子增加到354450担。砖茶出口猛的增长,主要是砖茶生产力的提高。

  营运: 组建跨洲际的营销网络

  阜昌砖茶厂还组建起了跨地区、跨国域、跨欧亚大陆的一个巨大的营销网络。

  资料记载,阜昌生产的砖茶外销运输以水路为主,并组建了一支俄罗斯志愿远航船队,若运至俄国欧洲,则由汉口启运,经上海、东南亚、苏伊士运河,抵达黑海线敖德萨城;运至俄国西伯利亚,则由汉口经上海北运海参崴,若冬季港冻,则运至天津、经铁路抵达张家口,再驮运至俄边境恰克图。水运最大好处是转口少,货物安全得到保证。阜昌砖茶厂将总公司设在汉口,还在上海、天津、九江、福州,今斯里兰卡、海参崴、敖德萨、圣彼得堡、恰克图等地建立分公司或办事处,建立了一个大的营运网络。

  为了方便水运,阜昌还在长江边建栈房仓库,每年3月至8月,茶叶上市季节,各地茶商云集汉口江边,住满附近的客栈和旅馆,码头工人搬运砖茶箱日夜不停,江面上运茶轮船络绎不绝,一派热闹景象。

  (记者蒋太旭)

(来源:长江日报)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