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本是件安静的事,但“读书”这个话题却一直热度不减。
暑期里,各大报刊、出版社、网站纷纷邀请专家、学者、书评人推荐暑期书目,古今中外应有尽有,名著经典陶冶情操,休闲读本愉悦心情,都有“非读不可”的理由。各大书店更是在最打眼的地方集中摆出暑期读物,“XXX推荐暑期读本”的鲜艳腰封引人注目。可能过不了几天,随着新学期的开始,又将是一轮新的推荐榜单,腰封也将纷纷换成“XXX推荐课外必读”了。因为宣传的铺天盖地、推荐的新奇有趣和营销的无孔不入,读者们或许买了书,为“暑期畅销”“新学期热卖”做了贡献,但买回来之后,阅读行为却一再被拖延甚至搁浅,似乎挑书、买书本身已经耗尽了热情。
上海书展也是今夏一大热点。一方面是嘉宾云集,书展“大咖”频频亮相,另一方面是组织得力,各种温馨贴士、书展攻略引人心动。于是书展的队伍里,不仅有阅读爱好者,也有观光团和大批游客,一场阅读和文化交流的盛宴在很多人那里变成了肤浅跟风的旅游参观、跟名人合影留念,相较于书展的初衷,有些变了味。
日本畅销书作家村上春树曾在《人们为什么不读书了》一文里坦言自己读书少了,并梳理了其中原因,进而说到现在的年轻人也不怎么读书了。“我猜想原因恐怕同样在于把大比例的钱、时间和精力花在了读书以外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上”。此帖一出,立即在微博、微信等各大社交媒体上引发了大量的跟帖、转发、讨论,一眼望去,都是“我读书也是越来越少了”的坦诚。
荐书、书展以及网络上关于读书话题的讨论,无一不显示出人们对于读书的关注。但是,当我们在朋友圈里收藏了各种让人眼花缭乱的推荐书单,组团去书展一睹名人风采,忧心忡忡地参与“人们为什么不读书了”的讨论争辩之后,为何却是一副义务已尽的姿态,紧接着就欢快地投身于读书之外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去呢?
读书话题热而读书读得少,既是因为我们不能沉下心来,也是因为我们的读书习惯还没有养成。受教育阶段,在题海中摸爬滚打,读书成为一种应付。零碎的名言警句、片段的优美词句、枯燥的阅读理解,我们带着功利的眼镜去审视读书,坚信读书应立即“为我所用”。工作了以后,随着信息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快餐式消费文化的兴盛,习惯了在短而快的阅读中迅速捕捉信息、消遣娱乐,阅读之浮躁不言而喻。而社交网络的建立,更是加剧了通过碎片化阅读、浅表性阅读来积累谈资的问题。这种“被读书”只会让人与真正的读书渐行渐远。
对“人们为什么不读书了”能够有所意识且有所关注本是一件好事,可是,根治疾病的方法不是嘘寒问暖。“读书”不该成为一阵风似的转发吐槽,蜻蜓点水般地走过场。何不将转发吐槽或者人云亦云的功夫省下来,携一两本好书,沏一壶淡茶,真正沉下心来耐心阅读?何不抛开“为我所用”的功利诉求,远离纷繁复杂的借口,捧着一颗虔诚的心去探索文字之美?“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只有从经典名著中汲取渊博的知识和丰富的营养,在书海中感受思想的碰撞和灵魂的启迪,在读书的过程中,提升自身的思想和气质,才知布衣暖,菜根香,才知读书滋味长。
《 人民日报 》( 2014年08月22日 24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