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文化>>媒体联播

评:姜文最大的敌人是游出来的的聪明

2014年12月30日08:25    来源:北京青年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姜文最大的敌人是游出来的的聪明

  ◎李宁

  许多人将姜文的这种肆意挥发的破坏力归之为“红卫兵情结”。学者王一川就称姜文为“离地高飞的红小兵”,他担心其“飞得太久、飞得太高时难免会缺乏必需的大地情怀及现实物质依托。”现在看来,《一步之遥》确如片尾飞翔的马走日一样,自由不羁,却远离了大地。

  看完《一步之遥》,记住了姜文在电影中的一句台词:“我还是个孩子。”孩子是天马行空的,是负才任气的。所以当被顶礼膜拜的“太阳之子”无节制地沉溺在自己的想象世界中难以自拔时,不要怪其晦涩难懂,因为他早就在《太阳照常升起》中借周韵之口说过:“你是没看懂,不是没看见。”

  一直觉得姜文是中国电影史上戛戛独造的存在。无论是《太阳照常升起》中天马行空引发拆解风潮的意象系统,还是《让子弹飞》里行云流水令人大快朵颐的叙事狂欢,他游走于现实与想象的作品往往不拘绳墨,没有绝大多数中国导演的含蓄节制,因此显得超逸不羁、徜徉恣肆。而在《一步之遥》中,姜文进一步释放了自己的创造力,他尝试将《太阳照常升起》式的个人呓语与《让子弹飞》式的大众诉求缝合到一起,冲决作者与商业的堤坝,消弭类型的区隔,解构历史与现实的边界,打破真实与荒诞的藩篱。然而当斑驳陆离的影像元素混杂到一起时,它们却相互抵牾,失去了节制,也令影片充满了太多无意义的喧哗与骚动。

  对于具备电影史知识的人来说,听闻《一步之遥》取材于民国时期的“阎瑞生案”,不免有几分兴奋。这倒并非此案多么曲折离奇,而在于1921年据这一案件所拍摄的《阎瑞生》构成了中国长故事片的滥觞。显然这次姜文并不囿于侦探片的格局,而是极尽想象之能事,烹制了一道令人眼花缭乱的类型大杂烩。花域总统大决选的段落是好莱坞歌舞片的翻版,马走日逃亡与被捕的段落堪为黑色电影或侦探片的样式,而后段马走日与武六的情感纠葛俨然一副爱情片的面目。不仅如此,影片还加入了电影、滑稽戏等艺术样式的创作场景。

  颇有意味的是,《一步之遥》的类型杂糅或反类型是通过大量戏仿或借用传统的方式实现的。影片中,我们能够看到《教父》、卓别林、卢米埃尔兄弟、库布里克等或历历可辨或影影绰绰的身影。影片沉浸在“互文本”的建构之中,力图展示出各种类型与风格纷沓而至的盛宴,然而我们却迷失在暴露的身体、啰唆的对话、绚烂的色彩以及大量伪记录风格影像等构成的形式的泛滥之中。

  与形式的奢靡同步,《一步之遥》表现出了隐喻的泛滥与意义的虚无。姜文电影最重要的特质之一便是鲜明的寓言性,往往在荒诞、隐喻的修辞中暗藏深层的现实指涉与批判意识。当然,并不能说《一步之遥》在这一方面是付之阙如的。例如影片中的“暴发户”气质显示出物质对于人的异化;马走日与项飞田“棋子”的隐喻象征着权力网络的无孔不入;殖民时期万国来仪的选美盛况所制造的上海即世界中心的假象,以及“世界的才是世界的”话语表述形成了一种对于民族性和世界性的思考;而报纸、滑稽戏等媒介对于马走日杀人犯形象的形塑显示出对于媒介暴力的反思等。然而与此同时,影片却沉溺于一种话语的狂欢中,了无新意的段子、不知所谓的言说,都显露出一种故作高深又沾沾自喜的姿态。如果说当下一些“轻电影”是平面而无深度的话,那么《一步之遥》则难以确认话语背后的深层内涵。从断裂的能指链中找寻其深层的意义,注定是徒劳无功的。

  《一步之遥》荒腔走板式的过度自嗨,说到底是姜文才华倾泻之下的肆意颠覆与解构。冯小刚对此曾有过忠告:“我的问题是如何才能达到好的标准。姜老师则不然。他的问题是如何能够节制他的才华。对于他来说,最大的敌人就是淤出来的聪明。”许多人将姜文的这种肆意挥发的破坏力归之为“红卫兵情结”。学者王一川就称姜文为“离地高飞的红小兵”,他担心其“飞得太久、飞得太高时难免会缺乏必需的大地情怀及现实物质依托。”现在看来,《一步之遥》确如片尾飞翔的马走日一样,自由不羁,却远离了大地。不过值得欣慰的是,姜文电影最迷人的地方,《一步之遥》里一直还在,那便是“往事越千年”的豪迈道尽所显露出的“挥手自兹去”的柔肠。

(责编:易潇、许心怡)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