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文化>>媒体联播

爆竹春秋时已成过年习俗 有驱魔消灾的寓意

王茜李臣

2015年02月15日07:44    来源:华西都市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延续上千年的过年习俗

过年就在眼前,烟火爆竹的声音给了新年很浓的年味,虽然现在的爆竹多指的是有火药的鞭炮,但爆竹的渊源比火药长得多。巴蜀文化专家谭继和说,爆竹的历史有三四千年,当时是把湿的竹子剖开放在火上烤,竹子爆裂会噼啪作响,这种爆开的声音被认为可以驱魔、辟邪。

爆竹 春秋时已成习俗

因为人们常在过年的时候烧爆竹,而爆竹又有驱魔、辟邪、消灾的寓意,所以在后来的传说里,“年”逐渐演变成为一种恶魔,而家家户户的爆竹声,就是为了驱赶“年”这种怪物。

春秋时期,点爆竹形成习俗,晋文公时,介子推带着老母亲躲进深山,而重耳为了让他出山,选择烧山,山上长有竹子,烧山之时竹子啪啪作响,后来点爆竹又多了纪念介子推的意义在里面。

我们熟悉的有火药的炮仗,或是鞭炮,则是到宋代时出现的,将芒硝、硫磺等矿物质依照一定比例制成火药,用纸或者竹叶将火药包起来,就成了鞭炮。虽然形式变了,但是声音则是很像。过年的时候点爆竹,也有了祈求吉祥、生活红火和表达过年喜悦的心情。此后,放鞭炮这种形式从过年延续到其他的场合,比如婚丧嫁娶。

而在放鞭炮以外,还有喝屠苏酒的习俗,在正月初一这天喝。所以王安石在《元日》中这么写到:“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烟火 宋后贵族家的风尚

和鞭炮总是相提并论的,是烟火。谭继和说,早在唐代,烟火就出现了。当时人们已经发现了这种有火花产生的现象,但是并未普及。宋时,因为火药的发明和相关技术的发展,制作出了各种形状和颜色的烟火。宋时,燃放烟火是一种风尚,盛行于皇室贵族中。

因为放烟火这一习俗的盛行,留下了不少关于烟火的诗句,比如辛弃疾在《青玉案·元夕》中所写“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与鞭炮相比,烟火因其绚丽的色彩和花样,颇受欢迎。由于制作工艺精细、复杂,烟花只是贵族富商特殊的享受。

《武林旧事》一书中,记载了南宋皇室燃放烟花的情景、:“宫漏既深,始宣放烟花百余架。于是乐声四起,烛影纵横,而驾始还矣。”也就是说待到夜深人静之时,一道圣旨传来,原本屏气凝神的人一下子沸腾起来,举行一场盛大的狂欢,燃放烟花的同时还配合有器乐歌舞表演,华丽的场面好似古时的灯光音乐烟花秀,和现代人的夜生活比起来,古人也丝毫不逊色。华西都市报记者王茜李臣

(责编:易潇、许心怡)

相关专题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