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文化>>媒体联播

80后“怪咖”过年循老礼儿 醉心于民俗

袁云儿

2015年02月17日08:29    来源:北京日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80后“怪咖”过年循老礼儿

一碟糖瓜儿、一碟南糖、一碟料豆、一碗清水、一碗茶水……农历小年这天一大早,韩硕预备下祭灶需要的用品。不单祭灶,一年365天的各种传统节日,韩硕都严格照着老礼儿过。在别人眼中,他是醉心于民俗的另类80后,可他觉得自己不是刻意标新立异,“这些民俗都是从小跟姥爷学的。从他那代一直到我,这些年都是这么过的。”

铜制香炉摆在灶台正中,两边的蜡扦儿上已插下蜡烛,花斛里插好了花,“供神钱粮”也已到位——全部由韩硕和家人手工制作,“买不到!好多人都没见过这些东西,你说上哪儿买去?只能自己做。”

“来,儿子,送灶王爷上天喽!”韩硕领着刚刚一岁半的儿子,在厨房里开始了他们家的祭灶。按照“女不祭灶,男不拜月”的习俗,家里只有他和儿子参加这场仪式。焚香,磕头,拿糖瓜儿在灶王爷嘴上抹一下——让他向老天爷述职时多说好话,少说坏话。

几天前,韩硕去了天津一趟,专门办年货。在天津古文化街的年货市场,他买到了杨柳青年画、手写春联、手工窗花。也不是没遗憾。“依照老礼儿,供品里还得有蜜供,但现在早没地儿买了!”他说。

韩硕口中的蜜供,是一种极富老北京特色的春节供品,由麦芽糖和面粉制成,呈条状,但当作供品时则要在特殊的架子上一块块垒成宝塔状,“现在北京德丰斋、正明斋卖的蜜供,只有当点心的那种,不能用来上供。”

现在,春联、剪纸之类的年货仍在市面上有出售,蜜供却已绝迹。早在三四年前,天津尚有一家老字号桂顺斋有蜜供出售,韩硕每次都在那儿提前预订。“后来他们就不做了,卖不出去!现在谁还买这个呀?”谈起再也买不到蜜供,韩硕的语气有点无奈,“要是有一天,这些老物件儿都没了,那年味儿可就淡不少啊。”

“姥爷去世时还惦记着把他教我的那些东西传下去。其实不需要特意去传,这些东西打从我记事时就一直在我身边,可以说已经融进了我的血液。”韩硕说。

有人觉得坚持老礼儿的他是个“怪咖”,可他却觉得人们对这些千百年传承下来的老礼儿看得太简单。“为什么我们要过年?过年的习俗其实来源于数千年来的农耕生活。老百姓辛苦劳动一年,春种秋播,夏收冬藏,春节是对这一年的总结,同时也代表新一年的开始。”

韩硕认为,一切外在礼数的内在,映射的是人们对天地、对他人的态度,“冬至我们祭天,是感谢天地万物对我们的恩赐,同时也是祈愿来年能够风调雨顺,五谷丰登;除夕我们祭祖先,是感谢历代祖先对我们的庇佑;初一我们走街串巷拜年,是感恩乡亲邻里一年来的互帮互助……老礼儿背后是一种民族的精神。”

“别人怎么过年我没办法决定,但是我自己还是不能抛弃那些民俗。”韩硕笑称,自己对传统民俗的传承是一种“以家庭为单位的传承”。他有两个孩子,四岁的女儿和一岁半的儿子。儿子还没开始正式学民俗,但各种仪式他早已不陌生,“祭灶的时候跟他讲,这个是什么,为什么要磕头,他就听着。”女儿已经会背《三字经》《弟子规》,“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这些道理在她真正明白之前,就已经牢牢记在心里。

心声

民俗课受冷的无奈

三四年前,韩硕还有另外一个身份,北京市东城区一所小学的校外民俗课老师。在两年间里,他给孩子们讲传统文化,讲节庆习俗,有时还做手工,风筝、扇子、兔儿爷。

“比如讲扇子,先得从扇子的历史说起,然后便是扇子的种类、扇子中蕴含的文化意义。最后还要理论结合实践,让孩子们亲手做一把传统的纸制折扇。”

制作扇子可是一项大工程,学校的美术老师也过来帮忙。先教孩子们在扇面的一面画上国画,另一面写毛笔字。“一般是写一首和画面相配的唐诗。”然后韩硕再手把手教孩子们把纸制的扇面和木制的扇骨一页页对齐粘好。

等到孩子们拿着自己做的扇子,跳起音乐老师新教的扇子舞时,韩硕觉得特有成就感。本以为可以在学校继续教下去,“至少让我们的下一代知道有这些东西”,但是,新一任校长上任后,韩硕的民俗课就停了。“家长们老说,学这些东西有什么用啊?学校要抓成绩,要看升学率,我们这些‘没用的课’,就只能牺牲一下了。”回忆起这段经历,韩硕表现得十分淡然,“学校也没办法。”

韩硕也曾试过自己收徒讲民俗,但到现在为止,接受他“口盟”的学生只有几个,“大多数人学着学着就没音信了,还是那句话,学这个有什么用呢?!”

链接

老北京春节民俗日历

腊月二十七,宰公鸡

这一天该准备过年用的鸡肉了。鸡在民俗中谐音“大吉大利”,年夜饭上可不能少了它。

腊月二十八,把面发

为腊月二十九的活动做准备,得把面发好。另外,数字8也和“发”谐音,寓意“要发”。

腊月二十九,蒸馒头

这一天得准备好从大年三十到正月初四家里要吃的主食。北方蒸馒头,南方蒸年糕,讨的都是“蒸蒸日上”的好彩头。上供专用的“面鲜儿”,也要在这天准备好。

大年三十,熬一宿

早起大人小孩都要换新衣。开门要放炮,为的是除晦气,也能吓跑“夕”这头大怪兽。

下午要贴春联、福字、窗花。傍晚时分举行上供仪式。神码、祖宗牌位摆好,各色供品码放整齐,点上蜡烛、香,全家人行三拜九叩大礼,表达对众神及祖先的敬畏。之后便是年夜饭。

年夜饭上有三道菜是必备的:鱼、鸡,还有豆腐(谐音“多福”)。我们常说的饺子,按照老礼儿应该在子时,也就是晚上11点钟吃,寓意“交于子时”。

正月初一:满街走

这天的主要活动是拜年。从正月初一到初四,不少人遵循着四点老规矩:不能生气,不能开灶火,不能动刀剪,不能洒扫。

正月初二:回门

出嫁的女儿回娘家拜年。这一天还有一个重要活动:迎财神,供品则是一块羊肉加一条鲤鱼。

正月初三:盒子

讲究“盒子往家转”,要吃“盒子”,寓意“和和美美”“和气生财”。

正月初五:破五

正月初一到初四的所有禁忌在这一天可以破除。这一天还要吃饺子,但是饺子一定要煮破,寓意“破五”,吃饺子还有捏小人嘴的含义。

正月初六:开市

这一天要放炮开市,掌柜的要请伙计吃饭,给他们包红包。

正月初七:步入正轨

从这天起,大部分人要开始工作了。

正月初九:玉皇会

传说这天是玉皇大帝的生日,老北京民俗中要举行玉皇会。

正月十五:元宵节

春节活动的尾声,这一天结束,年也就过完了。元宵节活动非常丰富:吃元宵、猜灯谜等,老北京还有花会表演。

(责编:易潇、许心怡)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