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文化>>媒体联播

学者称李白颜值很高 父亲是位侠客教会其用剑

王茜王浩野

2015年03月01日08:25    来源:华西都市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诗人们在成都的风花雪月

作为在唐代数一数二的繁华城市,成都有其独特的魅力,这不仅是商业繁盛,更重要的是,四川地区与中原迥异的地理环境和人文风气,吸引了不少知名诗人入蜀。“自古诗人皆入蜀”这句话始于中唐韩愈,夸张表达了唐代诗人总到巴山蜀水中“一游”的情况。初唐四杰、李白、杜甫、元稹,这些诗人或许出于宦游、或许出于浪游,都曾在巴山蜀水中徜徉。

唐那朝些人那些事

王勃:

悠游之天府宇宙之绝观“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城阙辅三秦,烽烟望五津。

四川大学文化学者、诗人向以鲜介绍,初唐四杰——王杨卢骆都先后到过四川,并在这里呆过一段时间。而王勃,和其他三人都有所不同,其余三人或是因为工作关系,“宦游”至此,而王勃的入蜀,则是被四川风光吸引入迷,要在四川的风物中寻求安慰。

话要从王勃入蜀前说起,王勃成名甚早,未及弱冠,便应试及第,在朝中任职,授朝散郎。所作文章也受到当时唐高宗的称赞,称其为“奇才”。当时沛王李贤也挺喜欢王勃,让他在沛王府上做了一个官。有一日,沛王和英王李哲斗鸡,王勃戏作一篇《檄英王鸡文》,讨伐英王的斗鸡为沛王助兴。不料文章传到高宗那里,高宗很是生气,认为王勃是在挑拨兄弟感情,革了王勃的官职,王勃立马成了“草根”。

被革职的王勃选择了四川,而在向以鲜看来,王勃被革职以前,即可从那时的诗文中看出他在仕途上不是很如意,以及他对四川的景色的向往。“以《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为例,他写这首诗的时候还不满20岁,但诗中透露的是与年龄不相符的老练,‘同是宦游人’一句,隐隐透露他当时仕途上并非一帆风顺。”而从这首写于入蜀之前的诗里,也可以读到王勃对四川风物的熟悉和向往。“烽烟望五津”指的就是树中景色,“五津”就是岷江上的几个重要码头。

王勃选择四川,另一个原因可能是方便,从长安越秦岭南下,经金牛道即可入蜀,沿途风光奇伟,与中原完全不同。

唐高宗总章二年(公元669年)夏天,王勃入蜀,于咸亨二年(公元671年)离开四川,在这不到三年的时间里,王勃的足迹主要在川北一带,留下有关梓潼、巴中风物的诗作。王勃此次在蜀中的浪游,写下了三十多首诗作编入《入蜀纪行》,“可惜只流传下来五六首,我们也无从探知王勃的其余行踪。”向以鲜很是遗憾。在《入蜀纪行》里,王勃如此感慨:“悠游之天府,宇宙之绝观”,还说“山川之感召多矣”。如果说入蜀前的王勃是期望能在这块土地给他安慰,那么这三年左右的时光回馈王勃的,是完全契合甚至超出他想象的,以及他的创作高峰时段,甚至对王勃的诗风形成,也有着决定性的作用。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 ”

李白:

—《上皇西巡南京歌十首(其二)》草树云山如锦绣,秦川得及此间无。九天开出一成都,万户千门入画图。

颜值高会剑术青年时代游成都

国学教师邱泓又说,才华横溢、豪迈不羁的李白,算是上天的宠儿。相比杜甫的诗直到后世才逐渐被认识到其重要性,得到诗圣的名号。李白可是在40岁出头时,就被当时的文坛泰斗贺知章称为“谪仙人”,原因无他:诗才太高。

李白还有颜值。据说李白出生在贝加尔湖畔,他爹是个侠客,教会了他剑术。就像现在有颜值又有专长技能的男人,男神级别啊!5岁时,李白就随他爹迁徙到了现在的绵阳江油一带,与成都的距离也就没多远了。

青年时代,李白游历成都也算顺理成章。他在成都登过散花楼、瞻仰过司马相如琴台、扬雄故宅。《登锦城散花楼》描写了成都当时在蜀王府中亭台楼阁可眺望到的美景:“日照锦城头,朝光散花楼。金窗夹绣户,珠箔悬银钩。飞梯绿云中,极目散我忧。暮雨向三峡,春江绕双流。今来一登望,如上九天游”。《白头吟》则讲述了锦江当时的情景:“锦水东北流,波荡双鸳鸯……”

离蜀后不复还诗作为蜀代言

邱泓又说:“人说‘少不入川’,李白和很多人的思维不一样。”20岁出头,这个豪迈的男神便出川去了,此后便没有再回来过。纵然如此,他依然写下了至今仍在给四川“代言”的名句。“很多诗人歌颂四川的名句,都是离开以后才写的,好像离开以后,这种思念之情才能够表达出来,才能够名垂千古。”

当年的李白,唱着《峨眉山月歌》坐船东渡: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出川入湖北时,他又写了一首《渡荆门送别》,对巴山蜀水充满深情:“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至今,李白的《蜀道难》仍是经典中的经典,剑门关的代名词。在《上皇西巡南京歌十首》中,他又将最华丽的溢美之辞给了成都:“九天开出一成都,万户千门入画图。草树云山如锦绣,秦川得及此间无。”

人日题诗寄草堂遥怜故人思故乡“ ”

高适:

—《人日寄杜拾遗》柳条弄色不忍见,梅花满枝空断肠。人日题诗寄草堂,遥怜故人思故乡。

老年投笔从戎入蜀镇压叛乱

李白是少时入川,高适来四川的年龄就有点大了,53岁的时候,他跟着经历安史之乱的唐玄宗来到成都。但是,高适来了成都也没干啥,因为天子很快又回到了长安。邱泓又说,现在成都还有个天回镇,天回就是天子回头的地方。那个时候,诗人没有不兼济天下的,他们读书的唯一上升途径,就是当官,偏偏常年混迹边疆,成为著名边塞诗人的高适,成了唐代这些诗人里做官最成功的:可是通过军功封了侯的。

高适50岁前,曾经穷困潦倒到行乞,这种郁郁不得志的心态,在他最著名的诗《别董大》中展现得淋漓尽致:“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看似慷慨激昂,但又何尝不是心酸的自我树立自信呢?

50岁后投笔从戎的高适,56岁时,出任彭州刺史;57岁时,改任蜀州(今崇州市)刺史,花甲之年的高适,平定了当时蜀中的叛乱,稳定了四川的局势,因此在60岁时,被迁任为剑南节度使。61岁时,高适又奉诏回朝,进封渤海县侯,最终实现了仕途上的成功。

蜀地诗作不多资助杜甫生活

邱泓又说,高适虽然在四川留下的诗歌不多,但是高适在四川期间,却和另一个人结下了革命友谊,这个人就是杜甫!杜甫当时流落成都,就在一个浣花溪旁的破庙容身。当高适还是彭州刺史时,得知杜甫流离到了成都,从彭州寄诗问候,还送了些粮食给杜甫。当了官的高适资助落魄的杜甫,在浣花溪旁修起了自己的“草堂”,而人穷志短的杜甫只能写诗答谢故人的资助“古寺僧牢落,空房客寓居。故人供禄米,邻舍与园蔬。”

高适后来改任蜀州刺史时,杜甫也从成都赶去看他。他乡遇故知,自然是互道衷肠。分别之后,高适为表思念之情,便在正月初七日写下了《人日寄杜拾遗》,派人送往在草堂。“人日题诗寄草堂,遥怜故人思故乡。柳条弄色不忍见,梅花满枝空断肠。”

蜀为西南一都会国家之宝库“ ”

陈子昂:

—《登幽州台歌》独怆然而泪下。念天地之悠悠,后不见来者。前不见古人,

算起来,陈子昂是地道的四川人哦!老家就在现在的遂宁射洪。他年纪比李白、高适要大得多,是初唐就当上官的人。后辈李白、杜甫在诗中赞誉他为“麟凤”、“雄才”、“名与日月悬”。

与同龄人贺知章耄耋之年才逝去不同,陈子昂刚刚40出头就去世了。现在留下的最著名的诗《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悲愤感慨、思绪翻涌,却是在当官时在北京西北的幽州台所著。

陈子昂18岁前颇为“任性”,击剑伤人后,乖乖地弃武从文。在20岁、22岁时,他都曾出三峡,北上长安,进京赶考。但直到24岁的时候才考中进士踏上仕途。关于陈子昂考进士,还有一个故事。向以鲜说,陈子昂在临考前,去了长安东市,有一位老者抱着胡琴叫卖,说这把琴好,要价百万。陈子昂环顾周围,就出资千緡把这把琴买了下来。围观群众被陈子昂这一掷千金的举动惊住了,陈子昂说,我擅长弹这个。大家就问我们可以听吗。陈子昂就说,可以啊,明天中午,到我住的地方来,我演奏给大家听。

第二天,围观的百姓、应考的学子都如期而至,陈子昂当着这么多人的面,说自己是西蜀来的陈子昂,文名不显,于是把这把琴当众毁了,然后把准备好的文章送给了在场的人,一天之内“名满都下”。

在他当官了3年后,武则天准备开雅州(今四川雅安市西)由蜀道攻生羌,因以袭击吐蕃。陈子昂坚决反对,立上《谏雅州讨生羌书》。其中写到“蜀为西南—都会,国家之宝库,天下珍货,具出其中。又人富粟多,顺江而下,可以兼济中国”。除了上书外,他为了表明他反对不义战争的立场,又兴寄为诗,“丁亥岁云暮,西山事甲兵。赢粮匝邛道,荷戟争羌城……”,这里的西山就是成都以西的雪岭,也就是蜀西强人的聚居之地。

陈子昂发挥了自己从小在蜀地长大,了解地理形势,点出了战争前景实在不光明,是一场政治冒险。而后来武后终于未派兵袭击生羌,也算是采纳了陈子昂的意见。

陈子昂曾经作为随军参谋平定契丹,但听说了“父亲元敬为本县县令段简所辱”,十分气愤,便以父年老为辞,上表乞归四川故里,获准。回到射洪后,他种树采药,悉心侍奉老父,谁知父亲很快去世了。而他也因为被县令段简陷害,捏造罪名逮捕下狱,在42岁的时候冤死在自己的老家。

曾城填华屋季冬树木苍“ ”

杜甫:

—《春夜喜雨》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心生厌倦弃官客居秦州

杜甫是说起成都不得不提的一位诗人,到草堂凭吊者甚众。四川省杜甫学会秘书长李霞锋介绍,杜甫从公元759年入蜀到公元765年离开,在成都住了共计三年零九个月。

杜甫入蜀是乾元二年(公元759年)。根据《新唐书·杜甫传》的记载,当年7月,杜甫因“关辅饥,辙弃官去,客秦州”。在弃官以前,杜甫担任华州司功参军,而这个职务,是他从左拾遗的官职上被贬过去的。乾元二年夏天,华州久旱无雨,民生艰难,加之贬官一年多里的见闻与体验,杜甫对仕宦生活由厌倦逐渐转为绝望。

由秦入蜀投奔亲友找依靠

李霞锋说,杜甫是主动弃官进入秦州的,而到秦州有现实上的考量。秦州的生活很清苦,迫于全家生计,杜甫又到了同谷县,可是到同谷县后,现实生活与预想大相径庭,无人资助。为了一家人的温饱,杜甫决定入蜀。

杜甫选择入蜀有几个方面的考虑因素,第一,成都当时未受战乱影响,大环境很安定;第二,成都有亲友,可接济下家人生活。从同谷县到成都,杜甫走的是陆路,蜀道,从剑门关南下到德阳的鹿头山,再到成都。

以诗纪行朋友援助建立草堂

一路上,杜甫都不忘写诗,而《成都府》就是他初见成都城所写。“曾城填华屋,季冬树木苍。喧然名都会,吹箫间笙簧。”可以说是杜甫对成都的第一印象。当时,杜甫一家借住在浣花溪边的草堂寺,等到第二年一开春,杜甫才选了地方建了茅屋,供家人居住。

修茅屋所需的资金,是王十五司马送的,在《王十五司马弟出郭相访遗营草堂赀》中有“忧我营茅栋,携钱过野桥”。而修茅屋后,院子里种的花花草草,也是问朋友要的,问萧实要了100根桃树苗,《肖八明府实处觅桃栽》中有“奉乞桃栽一百根,春前为送浣花村”,问韦续要了竹子,问韦班索讨大邑瓷器,问何邕要桤树苗,还到了果园坊要了不少果树苗子。

生活闲适与邻居农夫相处融洽

《杜甫研究学刊》的编辑刘晓凤说,杜甫在成都的生活大体上是比较闲适,虽然生活不宽裕,杜甫却觉得这里反而是很好养病的一个地方。写下的诗歌有很多描写周围风景的。比如“圆荷浮小叶,细麦落轻花。在《有客》里,杜甫写到“患气经时久,临江卜宅新。喧卑方避俗,疏快颇宜人。有客过茅宇,呼儿正葛巾。自锄稀菜甲,小摘为情亲。”尽管生活不能和做官时相比,但是自有一种闲适在诗里流露。

在成都寓居的三年零九个月里,杜甫一方面与旧友高适、严武有不少往来,与周围邻居也往来颇多。当时浣花溪在成都西郊,邻人多是淳朴的农民,常邀请杜甫一家上门做客,也常常送给这位诗人一些自家的出产。比如春社日近了,请杜甫喝春酒(见《遭田父泥饮美严中丞》),樱桃红时,还有农人送过来一筠笼樱桃,“数回细写愁仍破,万颗匀圆讶许同”(《野人送朱樱》)。

短暂入仕对官场心生厌倦

杜甫到成都时,他的旧友严武被贬为东川节度使,不久,又被起用,拜成都尹兼御史大夫,充剑南节度使,到成都来走马上任。严武不仅常常看望杜甫,还劝杜甫继续做官,尽管杜甫在《奉酬严公寄题野亭之作》中表露自己无意为官,可是严武并未放弃,向朝廷举荐杜甫为节度使署中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并赐绯鱼袋。唐代宗广德二年(764)六月,杜甫进了严武的幕府。不过等到第二年六月,杜甫就放弃了。

这之前,公元762年,代宗即位,召严武入京,杜甫送到绵州,并在绵州稍作逗留。随后,徐知道起兵作乱,杜甫回不到成都,只能流连川东,与家人两地分别。等他再回寓所,已经和家人分别了将近3年。

旧友离去失去依靠离蜀

杜甫这次回成都后,高适已经卸任返京,辞掉幕府的官职后,杜甫有时乘船去武侯祠、刘备庙去游览凭吊,有时就在浣花溪边洗药、钓鱼。

这年四月,严武去世,杜甫不愿再在成都住下去,于是携家人乘船东去,离开四川。

向以鲜介绍,杜甫在成都的诗歌生动描写了当时自己的生活,比如当时的成都“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比如“南市津口有船卖”。还写了《槐叶冷淘》,详细记述了这种吃食的做法,因为“冷淘”有人说就是凉粉。

许小卿华西都市报记者王茜王浩野

(责编:易潇、许心怡)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