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江花山岩画开启后申遗时代

2016年07月15日16:05  来源:中青在线
 
原标题:左江花山岩画开启后申遗时代

左江花山岩画开启后申遗时代

当地时间7月15日下午,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举办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0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申遗成功,成为我国第35项世界文化遗产,也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的第一项世界文化遗产。

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位于中国的西南边陲,与越南接壤,壮族人口占总人口的88.3%。左江穿境而过,在公元前5世纪至公元2世纪,壮族先民骆越人在左江及其支流明江两岸200多公里的悬崖峭壁上,绘制了巨大的赭红色岩画。2000多年来,岩画上的祭祀场景颜色如故,江边的壮族儿女仍然渔猎农耕,但新的历史将要开始。

世界上单幅面积最大的涂绘类岩画

“花山”在状语中称为“岜莱”,意思是有画的山。在崇左,凡是被称为“花山”的,崖壁上都绘有岩画。新的世界文化遗产包含宁明、龙州、江州、扶绥三县一区的38个岩画点、109处岩画、4050个图像。其中,以宁明县花山岩画单位面积最大、画面最集中、内容最丰富。

宁明县文物管理所所长朱秋平告诉记者,宁明县花山岩画整个崖壁面向江边倾斜,相对水面高度270米,岩画最高处距江面90余米,最低处也有10米,总面积8000多平方米,是世界上单幅面积最大的涂绘类岩画。

宁明县花山岩画现存图像1951个,主要有人物、器物、动物三种类型,其中以人物最多,最大的单个图像高达3.58米。画面大多为众多侧身人像围绕着一个形象高大、装束特殊的正身蹲式人像,是当时骆越人举行原始宗教祭祀集体歌舞的场面。而画面上的铜鼓,至今仍是当地人节庆日使用的打击乐器。

记者发现,岩画多分布在江河的拐弯处、面向来水的高大峭壁上,对岸往往有开阔的台地。岩画-山体-河流-台地形成一个相对封闭神秘的区域,让古骆越人心生敬畏,也让现代人叹为观止。

广西壮族自治区申遗办专家办公室副主任蓝日勇说:“骆越人利用大的崖面作画布,崖前是河流,河流把流域内岩画串联起来,对面的台地可以举行祭祀活动,也是观景地。这是一种综合考虑,现在仍保持着这样的生态。”

悬崖之上,如何作画?目前专家分析可能有三种方法,一是自下而上攀援,二是直接搭架,三是自上而下悬吊。岩画为何历经千年不褪色?蓝日勇告诉记者,绘制岩画用的颜料是赤铁矿,也叫铁红;颜料中使用粘合剂,经检测是草酸,与岩石化学反应后,在岩画上就形成了一层草酸钙的保护膜,硬度比岩石本身还高,“用小刀都刮不掉”。

“既然是老祖宗给我们留下的东西,我们支持”

1998年,宁明县花山岩画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今年68岁的王玉光记得,当年那块全国文保单位的碑还是他扛上来的。从1987~2008年,王玉光在宁明县花山岩画一直守到了退休。“以前这里有一栋老楼,宁明花山保护站,我有时候一天要来四五趟,有时候晚上都要爬起来——怕有人破坏岩画啊!”王玉光说,“当地老百姓传统上对岩画心有敬畏,但外面的人来玩,可能会爬上去。”

随着科技进步,现在已不再需要纯人力巡查,崇左市监测中心和宁明监测站已经建成,其他监测站也在建设中。在岩画点安装摄像头后,监测站的工作人员把数据上传到各自的监测平台,管理员对数据进行处理后,再上报到监测中心,形成对岩画24小时的保护。

由于长期对外交通不便,人为开发活动较少,左江花山岩画基本处在自然的状态。和其他世界文化遗产有所不同,其遇到的人为破坏较少,主要是自然原因。

广西壮族自治区文物局局长顾航告诉记者,从2009年3月开始, 陆续完成了三期宁明县花山岩画岩体修复保护工程,对多处危岩体进行加固,“按照文物保护的要求,搭脚手架都不能碰到岩体,不能对岩体本身产生影响”。

而对周边环境的整治,还需要得到当地老百姓的理解。顾航说:“为了保护河流,在左江花山岩画流域不准网箱养鱼。我得到过一个数字,当时有1000多万斤鱼要低价卖掉,没想到老百姓非常理解。他们说,‘既然是老祖宗给我们留下的东西,我们支持’。我也问过,不能养鱼了,你们怎么办?他们说,要不我找别的工作,要不去别的地方养。”

顾航坦言,申遗之后的工作将比申遗之前更加繁重,涉及文物保护和旅游开发如何融合的问题:要保护好整个区域的环境,包括水土、森林;新农村建设要和花山岩画文化景观的风貌保持一致;传统村落要修旧如旧,避免千村一面……

如果把传统丢了,花山岩画就少了根和魂

濑江屯隶属宁明县城中镇耀达村,距离花山岩画只有5公里,村民们至今保持着以种植甘蔗、水稻等作物为主要经济来源的农耕生活。在申遗过程中,濑江屯被规划为民族民俗示范村。但村中以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居多,年轻人都出去打工了。

68岁的陆焕明当过6年耀达村村长,“从记事就知道有岩画”的他,相信岩画能给村里带来生机。“这几年游客多了,春节时候,渡口排队到晚上八九点钟。但人家看一下岩画就走了。怎么把客人留住呢?我们将会有敲铜鼓、弹天琴、唱山歌的非遗展示,会有农家乐……”

记者走访时看到,在村口的显要位置,现在竖着一块木提示板,写着《城中镇耀达村村民保护花山岩画约定》,十条约定包括“爱护花山,敬若神明”“不砍山上草木,不采岩画山体上岩石”等。进到村中,制糖作坊、酿酒作坊、村史馆等等刚刚修缮完毕——村民们已经做好了迎客的准备。

“国际专家来考察时,经常问同一个问题,除了实体的景观,现在的文化传统是否还保留?怎么传承?”顾航说,“如果把传统都丢了,花山岩画就少了根和魂。非物质文化遗产要发展,传承人要培养,关键在于,要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过上好日子。如果人都活下去,谈什么非遗。”

宁明县山歌协会主席、第七届“广西歌王”甘绍耿也出生于耀达村,他告诉记者,壮族人现在唱的迎客山歌,很多内容仍与花山岩画有关。他即兴唱了一首:“花山山高立壁岩,骆越岩画吾祖先,几千年来不褪色,历尽沧桑似先颜,明江暗竹长清澈,木棉花开红满天,花山骆越祖文化,美名远扬四方传。”

甘绍耿说:“现在我们做非遗培训,推广山歌进校园,搭建平台创造展示机会。申遗成功后,我们准备做文化旅游、观光农业。因为旅游业和文化产业的吸引,村里已经有年轻人也渐渐回来了。”

意大利史前艺术史研究专家埃玛努尔·阿纳蒂评价左江花山岩画,“广西花山崖壁画,数百米长的画幅,说明几千年前他们已经有了自己的圣殿”。

现在,和2000多年前一样,每逢传统节日,人们仍然在江边开阔的台地上,面朝对岸的岩画,祭祀水神。我们不知道绘制完最后一幅花山岩画的骆越人为什么消失在历史中,但我们知道,骆越人的后裔将在花山岩画下开始新的生活。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蒋肖斌

(责编:欧兴荣、陈苑)

推荐阅读

中央美术学院:培养有人文情怀的能工巧匠
初夏的凉风习习,从2016年五月歌会合唱比赛现场传来师生们一曲曲或悠扬或激昂的歌声,回顾着峥嵘岁月,畅想着美好未来。校园内郁郁葱葱,老校长徐悲鸿亲手栽种下的...
【详细】
影视|演出|艺术中央美术学院:培养有人文情怀的能工巧匠 初夏的凉风习习,从2016年五月歌会合唱比赛现场传来师生们一曲曲或悠扬或激昂的歌声,回顾着峥嵘岁月,畅想着美好未来。校园内郁郁葱葱,老校长徐悲鸿亲手栽种下的... 【详细】

影视|演出|艺术

父亲节,听男神致父爱
今年父亲节,人民网文化频道力邀多位文艺“男神”倾情献“声”,送上一声声祝福,带来一首首诗篇。在平平仄仄的岁月里,找寻峰回路转的光阴故事。
【详细】
名家诗会|文化名人父亲节,听男神致父爱 今年父亲节,人民网文化频道力邀多位文艺“男神”倾情献“声”,送上一声声祝福,带来一首首诗篇。在平平仄仄的岁月里,找寻峰回路转的光阴故事。 【详细】

名家诗会|文化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