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专家谈中秋节文化内涵:过好传统节日 涵养文化自信

2018年09月19日10:24  来源:深圳特区报
 
原标题:过好传统节日 涵养文化自信

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即将到来,深圳过去有哪些中秋传统民俗?如今又有何新的时代内涵?记者在9月18日采访了民俗专家,他们表示,中秋节既可以激活历史传统,也能够涵养一个民族的文化自信,要让古老的节日文化内涵融入现代生活,焕发出崭新的生命力,以文化创新形塑文化自信。

中秋节还有这些鲜为人知的习俗

“中秋节是人们的情感和自然现象结合得最紧密的节日,是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深圳市非遗保护协会主席王程太向记者介绍,中秋节因节期在农历八月,所以也称“八月节”,深圳客家人称作“八月半”。中秋节的月亮很亮很圆,所以中秋节象征团圆,也叫“团圆节”。

除了吃月饼、赏月,中秋节还有不少鲜为人知的习俗,比如拜月。王程太说,拜月习俗兴盛于上古之时,源于先民对月亮的自然崇拜。在宋代,少男少女们对月祈福许愿,成为当时京城的流行时尚。“到了八月十五,男孩都会祈愿‘早步蟾宫,高攀仙桂’,女孩对月伫立、默默许愿‘貌似嫦娥、圆如皓月’。”

“中秋佳节,在深圳宝安西片区,那里的人会听木鱼歌,如今尚存为数可观的爱好者。表演者基本上都是盲人,靠唱木鱼歌为生,他们会用二胡、琵琶、古筝等乐器演奏,周围围坐着男女老幼边品尝月饼,边欣赏乐曲。”王程太说。

深圳市本土文化艺术研究会原会长、民俗学者廖虹雷是土生土长的深圳人,他介绍,深圳和全国各地一样在八月十五过中秋,但是,旧时的新安(深圳市的古称)和广东好些地方曾经有过八月十六“追月”的习俗——据说,八月十五晚家人团圆赏月后,余兴未尽,次日再和好友相聚,月下吟诗作赋,欣赏花灯,久而久之,形成追月之说。

此外,深圳讲粤语的村落过中秋有吃田螺的习惯。民间认为,中秋前后田螺腹内无小螺,肉质特别肥美,是食田螺的最佳时节,可以明目。本地客家人中秋又有吃新芋仔传统。

(责编:邹菁、吴亚雄)

推荐阅读

阅来阅好——明星读经典,为你做海报
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谈到自己的读书爱好。我们从习总书记推荐过的书单中挑选了一些脍炙人口的经典名作,邀请王刚、王劲松、佟丽娅等为我们朗读其中的片段。
【详细】
名家诗会|文化名人|男神致敬父亲节|世界遗产大会阅来阅好——明星读经典,为你做海报 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谈到自己的读书爱好。我们从习总书记推荐过的书单中挑选了一些脍炙人口的经典名作,邀请王刚、王劲松、佟丽娅等为我们朗读其中的片段。 【详细】

名家诗会|文化名人|男神致敬父亲节|世界遗产大会

喜迎十九大,听这19位名家的文艺"初心"
广大文艺工作者们不忘初心,思索、探索、行动,开启了从"高原"迈向"高峰"的旅程。五年来,一批文艺名家做客人民网,聊创作心路,话人生感悟。
【详细】
名家诗会|文化名人|男神致敬父亲节|世界遗产大会喜迎十九大,听这19位名家的文艺"初心" 广大文艺工作者们不忘初心,思索、探索、行动,开启了从"高原"迈向"高峰"的旅程。五年来,一批文艺名家做客人民网,聊创作心路,话人生感悟。 【详细】

名家诗会|文化名人|男神致敬父亲节|世界遗产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