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的龍袍有很多種。首先是禮服,也叫“袞服”,是在諸如登基、大壽、冬至等這些最重大的場合穿的﹔次一等就是“吉服”,是在吉慶的日子穿的﹔再有就是“行服”,最后就是“燕服”。所謂燕服,就是平時不見人的時候穿的,這種便服跟我們百姓穿的衣服就比較接近了。其實龍袍就等於皇帝的工作服,它不僅僅是一個象征,更重要的是對皇帝行為的一種約束,在什麼樣的場合就穿什麼樣的衣服。
右圖是一塊明代龍袍的衣料,還沒有經過剪裁。可以看得很清楚,中間是人的頸部,也就是頭部,這個地方是要裁掉的。明代龍袍上的龍都碩大無比,不像清代。清代龍袍形成定式以后,一件龍袍上有九條龍。而這塊料子上后面隻有兩條,前面是一條大龍。這塊明代晚期的料子,能夠保存到今天非常不容易。中間留了一條線沒有織上,應該從這個地方剪開。這個布料是直接織錦的,從它的背面可以看到,即在織造這塊布的時候,直接就把圖案織在上頭了。也就是說,龍袍上的圖案實際上是先織上去,然后再剪裁的。
皇帝是九五至尊,皇帝龍袍上的龍也相應有一些不一樣的特征。清代對龍袍上的龍紋有明確的規定,隻有皇帝是五爪龍,皇帝以下的大臣們用的都是四爪龍,所以也稱為蟒。但千萬不要以為只是從長相就可以區分出來,因為它有時候是仿年代的,這在瓷器上尤甚,這時候並不能說明它的等級高低。所以,並不是說哪個盤子上畫著五爪龍,它就一定是皇帝用的。清代的時候,國家處在鼎盛時期的時候,對百姓的限制是比較少的,隻對龍袍上有這麼一點兒限制。對皇帝來說,第一是顏色用明黃色,皇太子用杏黃色,皇子用金黃色,皇后以下逐漸下降,但是其他方面的管制並不那麼嚴。
觀復學堂
1.我們平時常說“綾羅綢緞”,那麼這四種織物中,哪種織物的織法與其他三種不同?
A.綾B。羅C。綢D。緞
馬未都評:綾羅綢緞這四種織物,它們的區別在於織法不同。羅、綢、緞這三種織物的織法是一致的,都是橫豎織法,隻有綾是斜織的。它為什麼要叫綾呢?我們老說菱形,它實際上最早是跟冰凌有關,綾就是斜著織的。所以,由於它織造方法的特殊,成本就非常高。明代以后,基本上就不怎麼生產綾了。明代有很多著名的書法家,會直接把字寫在綾本上。但是,綾有一個缺點,就是一旦綾本形成,把字寫好了,在使勁拽這塊布料的時候,可能會發生變形。所以,由於成本高和易變形,到了清代以后,綾就逐漸消亡了。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