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展商表演“可樂分身” 陶禹舟攝
活人在舞台上穿越箱子,喝咖啡順便變出個蛋糕,魔術師與鳥侃侃而談……過去的三天裡,北京市昌平區被濃濃的魔術氛圍籠罩,首屆中國北京國際魔術大會正在此間舉行,來自22個國家和地區的50余位頂尖魔術大師匯聚一堂,為觀眾們奉上了一場場精彩萬分的魔術表演,令人驚嘆。記者在採訪中還發現,中國魔術行業出現了新動向:不僅原創道具層出不窮,逐步與國際接軌,大會舉辦地昌平還將打造“魔術之都”,推動中國魔術市場化和產業化。
原創道具 吸引眼球
作為本屆魔術大會的一大亮點,“魔術道具展”吸引了20余家魔術道具廠商及經銷商前來參展。展覽規模雖不大,展品卻琳琅滿目、種類齊全。既有傳統的魔術紙牌、魔術硬幣、魔術拐杖,也有一些平時不常見到的魔術道具,比如能讓紙幣懸空漂浮的圓珠筆,僅靠雙手揉搓就能下起紛紛雪花的“吹雪”。而這些道具通過展商的巧手表演出一個個出神入化的魔術,不時引起現場觀眾的驚嘆聲。
江蘇道具商李祖生的拿手絕活“可樂分身”人氣最高。隻見他拿了一個空匣子,把一瓶可樂放入其中,隨后插進一塊鋼板,將可樂瓶攔腰分成兩截,但鋼板抽出后,瓶身卻依舊完好無損。李祖生透露,“可樂分身”是他原創的近景魔術道具,靈感來自舞台魔術“人體分身”,“但那個道具太大,一般婚禮、聚會上表演不方便,所以我就研制了‘可樂分身’。”
另一家展商的原創道具“小呂台燈”也吸引了許多目光。展台前,魔術師給一盞紅色的台燈套上一個空心圓筒,片刻過后,他竟從中取出了三盞一模一樣的台燈。但奇跡不止於此,隨后他又拿了一朵“燈芯玫瑰”,手指一點,玫瑰花亮了﹔再用玫瑰花輕輕一掃,三盞台燈也依次亮了。
來自浙江的楊可偉是最早做“燈芯玫瑰”的道具商,“國外魔術師表演用的‘燈芯玫瑰’基本都是我們做的。”但這次他帶來的“燈芯玫瑰”卻與以往的不太一樣,“以前用遙控器控制玫瑰花裡的燈,現在訣竅則在花枝上。”
亞洲魔術聯盟秘書長譚永銓認為,本屆大會對原創魔術道具的認可,表明中國魔術行業已經開始擺脫以往的低端模仿,正在逐步與國際魔術行業及市場接軌,讓人驚喜。
魔術產業 將成規模
與國外相比,中國魔術行業尚處在初級階段,雖然一些優秀魔術師在世界上屢獲大獎,但魔術演出市場並不成熟,相關產業也未形成。昌平區文化委負責人表示,此次魔術大會,昌平將借機吸引全世界的魔術師及魔術企業匯聚於此,推動魔術產業化,建設“魔術之都”,“魔術大會雖然為期三天,但是魔術產業將從此落戶昌平。”
除了兩年一屆的“魔術大會”,昌平還將創辦“魔術駐場演出”,作為長期經營項目,並開拓全國魔術演藝市場,在各地巡回演出,推動魔術藝術市場化、產業化﹔未來2-3年建成集魔術演藝中心、道具生產基地、體驗中心、魔術博物館等魔術產業基地為一體的北京魔術城﹔同時還將運用現代信息科技手段,編輯、制作魔術圖書、動漫、影像等衍生產品,形成魔術產業鏈。
對於魔術人才的培養,也在此次大會中得到體現。在“國際魔術大師進校園”活動中,世界魔術聯盟主席多美尼克等國際著名魔術家來到昌平城關小學,欣賞魔術興趣班學生表演的魔術,並傳授他們“新招”。多米尼克表示:“在學校裡從小培養魔術愛好者十分重要,這讓魔術后繼有人。”而未來,昌平還將創辦多所魔術學校,舉辦各種形式的魔術培訓班,培養更多的專業與業余魔術表演人才。
駐京見習記者 陶禹舟 (本報北京今日電)
(來源:新民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