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山發現唐幽州節度使劉濟墓 為研究隋唐提供標本--文化--人民網
人民網>>文化>>滾動新聞推薦(時效性強新聞)

房山發現唐幽州節度使劉濟墓 為研究隋唐提供標本

2013年01月10日15:15    來源:北京青年報    手機看新聞

  “劉濟(757-810),幽州(今北京)人,唐德宗、順宗、憲宗時,任幽州盧龍節度使。劉濟墓在墓葬形制上,承襲中原地區唐墓特征,經過嚴密規劃,按唐陵依山為陵的制度,將墓地選在三面環山的風水寶地,墓室用青磚砌筑。”

  本報訊 記者昨日從市文物局獲悉,去年北京房山發現的疑似“金代王陵”,經過進一步考古發掘后,已確認為唐幽州節度使劉濟墓。在北京地區如此大規模的唐代墓葬發現極少,其為研究北京地區的隋唐文化,提供了珍貴的科學標本。

  “大型彩繪浮雕十二生肖描金墓志”國內罕見

  劉濟墓位於北京市房山區長溝鎮墳庄村西北,距北京市區約56公裡。墓葬建造規模較大,其中側室、耳室及壁龕的數量多達6個。甬道、耳室、側室、前室及后室內存放的不同質地、不同種類的隨葬品主要分為石、陶、瓷、銅、鐵、彩繪、壁畫等幾類。

  目前出土的器物主要有:唐幽州節度使劉濟墓志、大型彩繪浮雕十二生肖描金墓志、須彌座彩繪石質棺床、彩繪石質文官俑及武官俑、石質構件、金屬飾件、瓷器殘片、陶器殘片等。其中,大型彩繪浮雕十二生肖描金墓志異常珍貴,在目前發現的唐代墓志中,全國無有與之匹敵者,實屬罕見。據悉,劉濟墓志為正方形,石質,有蓋,平放於墓葬前甬道北側。志蓋上有“唐故幽州盧龍節度觀察御使中書令贈太師劉公墓志之銘”的陰刻篆書,並刻有十二生肖和牡丹花圖案。

  彩繪浮雕十二生肖墓志為正方形,石質,有蓋,平放於墓葬前甬道南側。邊長163厘米,邊厚8.5厘米,頂厚約15厘米。志蓋上有“唐故薊國太夫人贈燕國太夫人清河御夫人祔志銘”的陰刻描金篆書,並刻有浮雕彩繪十二生肖圖案,間以浮雕彩繪牡丹花圖案。墓志浮雕在形體處理上,先仔細雕刻出物象,然后根據結構賦彩。人物色澤飽和,濃淡得體。

  墓葬部分區域曾被盜掘

  墓葬坐北朝南,全長34米,由墓道、封門、前甬道、耳室、壁龕、墓門、主室、側室、后甬道、后室等組成。從考古發掘的情況來看,墓葬部分區域如耳室、壁龕等處曾被盜掘。

  墓道位於整座墓葬最南端,東、西壁面繪有精美壁畫,但因墓道遭受破壞,壁畫損毀嚴重。封門位於墓道北側,大部分已被拆毀。前甬道起自墓道北側,向北至主室南壁,是連接墓道與前室之通道,也是墓葬中心建筑的起始。珍貴文物“大型彩繪浮雕十二生肖描金墓志”及“唐幽州節度使劉濟墓志”就是在這裡出土的。耳室位於前甬道東、西壁南側,共有2個,因遭受破壞,壁畫損毀嚴重。耳室曾被盜掘,室內原有木箱、食盒等隨葬品,僅殘存銅飾件、動物骨骼、木板灰等遺物。壁龕位於前甬道東、西壁北側,共有2個。東西壁龕清理前被盜掘,其內充滿擾土,原龕中存放的文物類型、質地、布局、組合無法得知。

  為研究隋唐文化提供了珍貴標本

  劉濟(757-810),幽州(今北京)人,唐德宗、順宗、憲宗時,任幽州盧龍節度使。劉濟墓在墓葬形制上,承襲中原地區唐墓特征,經過嚴密規劃,按唐陵依山為陵的制度,將墓地選在三面環山的風水寶地,墓室用青磚砌筑。唐代的墓葬形制應該有嚴格的定制,但由於唐代社會動蕩及經濟原因,該墓葬形制出現了很多僭越的情況。劉濟墓背山面水,背靠上方山,瀕臨拒馬河,鑿山為穴。墓葬規模較大、形制特殊,在北京地區如此大規模的唐代墓葬發現極少,為研究北京地區的隋唐文化,提供了珍貴的科學標本。

(來源:北京青年報)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