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啟超對子女十分疼愛 揭秘梁啟超兒女仕途命運--文化--人民網
人民網>>文化>>媒體聯播

梁啟超對子女十分疼愛 揭秘梁啟超兒女仕途命運

吳荔明

大姨自幼受到良好的家教,公公不僅親自教她寫字讀書,還教她寫詩詞,並且為她寫了好多詩詞。二舅婚后的蜜月和回國的各項事情,公公梁啟超都有非常周密的考慮,並訂出了詳細的計劃。
2013年02月25日09:32    來源:北京青年報    手機看新聞

梁啟超的二女兒梁思庄

紀念任公 梁啟超的二女兒梁思庄

梁思順——詩詞研究家、外交官夫人。

梁思成——我國著名建筑學家、中國院士。

梁思永——我國著名考古學家、中國院士。

梁思忠——西點軍校畢業,炮兵校官。

梁思庄——我國著名圖書館學家。

梁思達——我國著名經濟學家。

梁思懿——曾任中國紅十字會對外聯絡部主任。

梁思寧——早年就讀南開大學,后參加革命。

梁思禮——著名火箭控制系統專家、中國科學院院士。

誕辰一百四十周年

公公對每個子女都十分疼愛,他非常重視對子女的教育,他的教育原則是褒多於貶,以鼓勵為主。而他給的獎品都是他親手寫的字(對聯、詩詞等)。

大姨自幼受到良好的家教,公公不僅親自教她寫字讀書,還教她寫詩詞,並且為她寫了好多詩詞。

二舅婚后的蜜月和回國的各項事情,公公梁啟超都有非常周密的考慮,並訂出了詳細的計劃。

公公總是手把著八舅的手,用毛筆給大姨寫幾個字。

他的父愛很細很密

◎吳荔明

大姨——公公精神上無限的安慰喜悅

大姨梁思順(令嫻)1893年生於廣東新會老家,她是公公梁啟超的長女,是公公的第一個孩子。那時梁啟超才20歲,如在現代他自己還是個孩子,但他已經是一個對女兒充滿父愛的合格的父親了。

李蕙仙婆生下大姨后,又生下長子,但不久就夭亡,這樣一直到8年后才又生下二舅梁思成。8年的獨生女生活,使大姨能得到比別的孩子更多的父愛。當然,在這開朗的家庭裡她一直是很有發言權的。而作為父母的長女、弟妹的長姊,她在各方面都很出色。公公不僅把她看作為女兒,同時也視為最好的朋友,公公給她以特殊的愛。這愛體現在公公給她的幾百封信中。

“大寶貝”這是公公對大姨的愛稱,每封信中的稱呼都是“寶貝思順”或“我的寶貝”,早期的信都是“示嫻兒”或“嫻兒讀”。

1927年,公公去世的前兩年,他的腎病已十分嚴重,經常尿血,在病痛的折磨中他思念海外的兒女,而他更加思念思順。他在一封信中對大姨寫道:

我平常想你還自可,每到病發時便特別想得厲害,覺得像是若順兒在旁邊,我向她撒一撒嬌,苦痛便減少許多。

在晚年時,公公家中經濟困難,大姨寄信給他,願承擔一切家庭費用,他回信說:

你雖是受父母特別的愛,(其實也不算特別,我近來愛弟妹們也不下於愛你。)但你的報答也算很夠了。媽媽幾次的病,都是你一個人服侍,最后半年多衣不解帶地送媽媽壽終正寢。對於我呢,你幾十年來常常給我精神上無限的安慰喜悅,這幾年來把幾個弟弟妹妹交給你,省我多少操勞,最近更把家裡經濟基礎由你們夫婦一手確立,這樣的女孩兒,真是比別人家男孩還得力十倍。你自己所盡的道德責任,也可以令你精神上常常得無限愉快了……

大姨自幼受到良好的家教,公公不僅親自教她寫字讀書,還教她寫詩詞,並且為她寫了好多詩詞。因此她有深厚的古文根底。公公給她的書房起名“藝蘅館”。她抄寫了很多詩詞,編成《藝蘅館詞選》並作了自序。這篇自序和詞選曾被傳頌一時,1981年還由廣東人民出版社重新出版。

梁啟超流亡日本時,大姨曾在日本人下田歌子舉辦的女子師范讀過書。因此她的日語非常好,她不但語言流利,而且能熟練掌握高級日語(宮廷語言)。據她一開口,日本人就知道她的身份一定很高貴,后來這成為她和日本鬼子斗爭的武器。從日本回國后,她曾在一位英國婦女在北京開辦的一所女子學校學英語。

對二舅梁思成寄予厚望

公公對二舅這個長子寄予了厚望。他曾給當時身在國外將要結婚的二舅寫信說,你們若在教堂行禮,思成的名字便用我的全名,用外國習慣叫作“思成梁啟超”,表示你以長子資格繼承我全部的人格和名譽。

二舅1901年出生於日本,出生時,兩腿是畸形撇開,兩腳尖相對。公公請了一位外科醫生給他治療。醫生建議把他雙腳扳正,用繃帶扎緊,然后再放入一個小木盒子裡,一個月后二舅的腿果然治好了。1915年夏,二舅進入北京清華學校讀書。雖然他當時只是一個14歲的少年,但他在父親梁任公的教育下已有較好的國學根基。中國當時所處的喪權辱國的地位,又使他幼小的心靈埋下反帝愛國的種子。所以他很用功,在各方面都有突出的表現。英語、西方科學和歷史等各科成績都取得優異成績﹔在音樂方面他會四種樂器,又是清華學校樂隊的隊長﹔繪畫方面更是出色,是清華年報的美編﹔又酷愛體育,是全校運動會跳高第一名。

1923年5月7日,二舅騎摩托車帶著三舅思永去參加北京學生舉行的“國恥日”紀念活動。正出南長街,被可惡的北洋政府的次長金永炎的汽車撞倒。二舅傷勢很重,昏迷,左腿骨折﹔三舅嘴唇碰裂了一處,流血很多。次日,公公梁啟超給大姨思順的信中細寫了車禍的情況:

出事后約摸二多分鐘,思成漸漸回轉過來了,血色也有了。我去拉他手,他使勁握著我不放,抱著親我的臉,說道:爹爹啊,你的不孝順兒子,爹爹媽媽還沒有完全把這身體交給我,我便把他毀壞了,你別要想我罷。又說千萬不可告訴媽媽。又說姐姐在哪裡,我怎樣能見她?我那時候心真碎了,隻得勉強說,不要緊,不許著急……我心裡想,隻要拾回性命,便殘廢也甘心……

這次車禍影響了二舅一生的健康,他的左腿比右腿短了一點點,落下了殘疾,使他走起路來微跛。更嚴重的是,他的脊椎受到了損傷。

1919年,林徽因初次結識了梁思成。公公梁啟超和林徽因的父親林長民是摯友,林長民曾擔任過段祺瑞政府的司法總長。梁啟超和林長民想成兒女親家,使兩家更加親密。但梁啟超並不想按傳統婚俗行事,他明確地告訴當時才18歲的梁思成和15歲的徽因:盡管兩位父親都贊成這門親事,但最后還是得由他們自己做決定。而這個決定又經過了4年才做出。1927年,梁思成和林徽因分別從美國畢業之后,婚姻大事自然就提上議事日程了。

遠在國內的公公梁啟超決定在國內給他們舉行特別庄重的中國式訂婚儀式。那時他本人剛動手術出院,身體虛弱。公公在給二舅行聘禮之后事,心情很好,去信給二舅說:

你想從抱在懷裡“小不點點”(是經過千災百難的),一個孩子盤到成人,品性學問還算有出息,眼看著就要締結美滿的婚姻,而且不久就要返國,回到我的懷裡,如何不高興呢?……

信中建議他倆在加拿大舉行婚禮,由在當時擔任外交官的二姨夫幫助斟酌。還囑咐婚禮隻要庄嚴不要侈靡,衣服首飾之類隻要相當過得去便行等等。

婚后的蜜月和回國的各項事情,公公梁啟超都有非常周密的考慮,並訂出了詳細的計劃。1927年12月18日給二舅的信中公公寫道:

我替你人打算,到英國后折往瑞典、挪威一行,因北歐極有特色,市政亦極嚴整有新意,必須一往。由是入德國,除幾個古都市外,萊茵河畔著名堡壘最好能觀一二,回頭折入瑞士看些天然之美,再入意大利,多耽擱些日子,把文藝復興時代的美,徹底研究了解。最后便回到法國,在馬賽上船,(到西班牙也好,劉子楷在那裡當公使,招待極方便,中世及近世初期的歐洲文化以西班牙為中心。)中間最好能騰出點時間和金錢到土耳其一行,看看回教的建筑和美術,附帶著看看土耳其革命后政治。(替我)關於這一點,最好能調查得一兩部極簡明的書(英文的)回來講給我聽聽。

此時距離公公病逝隻有一年零三個月。

關心兒女們的學業

三舅梁思永1904年誕生於澳門,他是王桂荃婆的長子,是公公梁啟超的次子,比二舅小4歲。他也隨公公在日本生活了8年。1915年考入清華學校,這裡的學生都是十一二歲的少年,在留美預備學校學習8年后畢業時相當於大學一年級水平,那時都還不到20歲,出國深造正當年。1914年起梁啟超也常在清華講學。那時二舅思成、四舅思忠也在清華學校讀書,他們都在學校住宿。每逢寒暑假,三兄弟就一起回天津度假。

三舅在事業上很執著,在美國哈佛大學研究院攻讀考古學和人類學時,曾經參加印第安人古代遺址的發掘,並對東亞考古作過特別的研究。留學期間他很想了解國內的情況,想回國實習並收集一些中國野外的資料,寫信回國征求他的父親梁啟超的意見。公公梁啟超非常支持他,回信中,回答了有關業務的統計資料,並安排他在清華學校國學研究院擔任助教。三舅在國內工作了一年,整理了清華所藏的著名考古學家李濟之於1926年發掘的山西夏縣西陰村史前遺址出土的部分陶片,並寫成了英文的專刊。作為一個才20多歲的年輕學生,在國內的一年工作中能作出這麼多的成果,研究所的同仁對他很贊賞,認為他的前程無量,並希望他將來畢業后仍到清華工作。

母親思庄小時候長得不漂亮,但大大的眼睛總是笑瞇瞇,有一股靈氣。媽媽在九個兄弟姐妹中排行第五,生在中間的孩子通常最不得寵。但在公公眼裡,在大孩子中她最小,而在小孩子中她又最大,也許就是因為這個位置,反而使她成為家中一個承上啟下、舉足輕重的人物。哥哥姐姐們疼愛她,弟弟妹妹們敬重她。而她是那種特別的好脾氣,柔中帶剛的性格。1924年7月李蕙仙婆去世,這給全家帶來巨大的悲痛。公公在喪妻之后首先想到的是孩子們怎麼辦?那時思庄才16歲。正好大姨丈周希哲被政府派往加拿大任總領事,於是公公就叫大姨把思庄帶往加拿大讀書。那時大姨思順已有了3個孩子,孩子們都很喜歡這位年輕的三姨。到加拿大后,思庄順利地進入中學讀書。

媽媽思庄是在國外5個孩子中最小的一個,梁啟超十分惦念她。1925年他在一封信中說:“寶貝思順,小寶貝庄庄:你們走后,我很寂寞……思順離開我多次了,所以倒不覺怎樣﹔庄庄這幾個月來天天挨著我,一旦遠行,我心裡著實有點難過……”公公不但經常給她寫信,還多次給題寫條幅,專門在條幅上抄寫一些自己作的詩和給媽媽的信,並裱成精巧的小型手卷寄給媽媽。

媽媽由於初到加拿大英文有些困難,一次考試時在班上得了第十六名,這大大傷害了她的自尊心,為此她極不痛快。公公得知后寫信鼓勵她:“庄庄:成績如此,我很滿足了。因為你原是提高一年,和那按級遞升的洋孩子們競爭,能在三十七人中考到第十六,真虧你了。好乖乖不必著急,隻需用相當努力便好了。”媽媽經過努力英文很快就過了關,成績一躍成為班上前幾名,很多加拿大的孩子還要請教她,她終於如公公所預言的那樣,競爭過了那些洋孩子們。

媽媽按公公的意願考入了加拿大著名的麥基爾大學攻讀文學,公公非常高興,並寫信給孩子們囑咐道:“庄庄今年考試,縱使不及格,也不要緊,千萬別著急。因為她本勉強進大學,實際上是提高(特別)了一年,功課趕不上,也是應該的。你們弟兄姐妹個個都能勤學向上,我對於你們功課不責備,卻是因為趕課太過,鬧出病來,倒令我不放心了。”

1930年媽媽獲得了麥基爾大學文學學士學位,次年到美國專攻圖書館學並最終獲得了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圖書館學學士學位,真正實現了公公的意願。

給最小的幾個孩子開小灶

1924年以后,五舅思達、五姨思懿、六姨思寧漸漸長大了。比他們大的哥哥姐姐們都先后出國留學,隻有他們年齡小的孩子在身邊,全家住在天津。但公公從日本回來后一直很忙,初期忙於政治活動,后又遠行歐洲考察,所以在天津的時間不多,對子女直接教誨的時間不多。為了提高充實他們幾人的國學、史學基本知識,公公決定讓他們幾個從1927年下半年起,休學一年補課,特聘請了他在清華大學國學研究院的學生謝國楨先生來作家庭教師,在家裡辦起了補課學習組。當時五舅在天津南開中學上初一,准備入初二。

課室就設在老房子——原來梁啟超所用的樓下的“飲冰室”書齋裡。

據五舅回憶,補課的課程為:

國學方面:從《論語》、《左傳》開始,到《古文觀止》,一些名家的名作和唐詩的一些詩篇由老師選定重點誦讀或背誦。每周或半月寫一篇短文。有時老師出題,有時可以自選題目。作文要用小楷毛筆抄正交卷。

史學方面:每天要臨摹隸書碑帖拓片,寫大楷二三張。另外,史學方面也都有嚴格的規定。

每周半天休假,無所謂考試。作業由老師批閱、審定。在短短一年多的緊張補課學習中,五舅的國學、史學方面的知識有很大的充實和提高,受益匪淺。

在此期間,公公的友人、知名國畫家余樾園先生也在天津居住,常來走動。兩人閑談不久,余先生便開始作畫,一般是畫小幅的,如小條幅、扇面等。這時,公公把五舅等人喊來,看他作畫,並請他給孩子們講些繪畫的基本筆法、法則等,常常把余老的小張作品獎給大家收藏。

公公對每個子女都十分疼愛,他非常重視對子女的教育,他的教育原則是褒多於貶,以鼓勵為主。而他給的獎品都是他親手寫的字(對聯、詩詞等)。公公根據謝國楨老師給3個孩子的評分,給五舅、五姨、六姨每人獎勵一副他的親筆小對聯。五舅還獲得另外兩幅帶有“座右銘”的獎品,一幅是用篆字體寫的“慎獨”兩字的橫幅﹔另一幅是用隸書寫的“居處恭軌事敬與人忠”的九字條幅。這些“座右銘”對五舅以后處世做人都有一定影響。

八舅梁思禮是我最小的舅舅,也是公公子女中至今唯一健在的。他小名老Baby,公公在信中叫他“老白鼻”。公公格外疼愛他,當然也是因為他是“老來子”。愛開玩笑的公公說,八舅思禮和大姨思順是“親家”,將來他們的孩子要結親,難怪在公公給孩子們的信中總說“親家”,我搞不明白問了八舅后才知道。其實大姨比八舅大31歲,他們的孩子年齡就更懸殊了,當然不可能成為真正的“親家”,可見公公有多麼幽默了。1927年,公公給在海外的孩子們去信說:“每天老白鼻總來攪局幾次,是我最好的休息機會。(他又來了,又要寫信給親家了。)……”公公總是手把著八舅的手,用毛筆給大姨寫幾個字,我家還保存著幾張當年他們用毛筆給“親家”寫的歪歪扭扭的字條。

八舅后來成為中國第一代火箭系統控制專家,並和二舅思成、三舅思永一樣都是中國的院士。

(作者吳荔明為梁啟超外孫女、梁思庄的女兒、北大教授,著有《梁啟超和他的兒女們》等書。)

(責任編輯:溫璐、許心怡)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