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文化>>滾動新聞推薦

《追緝國家寶藏》:FBI探員臥底生涯回憶錄

2013年09月22日15:49    來源:新民晚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追緝國家寶藏》:FBI探員臥底生涯回憶錄

  《追緝國家寶藏》是一名美國聯邦調查局探員臥底生涯的回憶錄,在上海三聯書店出版的此書中,FBI費城分局的羅伯特·K·惠特曼追溯了他偵破美國藝術犯罪案件的職業經歷。臥底探員的“無間道”生涯,因為該書合作者約翰·席福曼的出色文筆而鮮活生猛。

  開卷伊始,《追緝國家寶藏》展示在人們面前的場景,如同好萊塢大片一樣吸引人們眼球:豪車勞斯萊斯、邁阿密海灘、游艇、比基尼泳衣的棕發美女,只是那些棕發美女暗藏著武器。這是經過FBI探員羅伯特·K·惠特曼九個月的臥底,一批價值數億美元的世界藝術名畫被盜案件,即將偵破的前夕時分……然而,這一幕完全是生活中的真實場面。

  說《追緝國家寶藏》的內容和該書作者職業生涯猶如“羊群裡的駱駝”,並不夸張。美國聯邦調查局有一萬三千名探員,在偵破藝術犯罪案件上投入的人員僅有不到十名。直到2005年,聯邦調查局才成立藝術犯罪組,並指派羅伯特·K·惠特曼出任高級調查員——他在這方面功績卓越,追回了價值近十億美金的藝術品和古董。因為美國的大多數執法機構包括聯邦調查局,喜歡去追捕銀行劫匪、毒販、詐騙犯等,而輕視藝術犯罪案件﹔同時,竊取藝術品和古董的犯罪行為由於被認為沒有受害者,也可以被部分公眾容忍。所以,即使博物館裡的藝術品和文物被竊,居然直到1995年才成為聯邦罪行而進行追究,在這之前,這類失竊只是如同普通財物失竊案,美國聯邦調查局通常並不過問。羅伯特·K·惠特曼卻認為:藝術品和古董都是人類歷史和文化的珍貴記錄,偵破藝術犯罪案件中,追回被竊的珍品本身,遠勝抓捕那幾個罪犯。藝術犯罪案件的偵破過程,同樣驚心動魄。該書作者隻身長期臥底辦案,裝扮成藝術品地下商,周旋於竊賊、騙子、交易商,甚至毒梟、黑手黨徒之間。他很少隨身攜帶武器,是一位靠智商而不是憑槍法、擊技取勝的執法者。

  FBI探員以藝術品地下商的身份臥底取証,必須具備相應的鑒賞藝術品和古董的歷史文化水准,才能不露破綻。羅伯特·K·惠特曼為之專門去美國著名的藝術教育機構和美術館求教,使自己在“無間道”生涯中從容應對。因此,《追緝國家寶藏》的文字,在真實記錄正義執法者與罪犯智力較量的同時,又介紹了眾多涉及歷史、文化的藝術鑒賞知識。如此的破案記錄和藝術鑒賞知識的組合方式,使人們讀來趣味盎然。書中,FBI探員臥底辦案的心理和生理壓力之沉重感、智斗歹徒那挑戰的刺激感、成功扮演某個社會角色的沉浸感、精心設套引誘罪犯請君入瓮的成就感、破案后懷念當時某一緊張關鍵時分的興奮感、投注了極多精力后案件告破后的釋然以及立即隨之而來的失落感,作者以身臨其境的真實體味,一一道來。甚至作者還透露出自己設局誘導欺騙某個對手后產生的內疚感,當然那對手也只是一個本性不壞僅因情勢所迫做出蠢事而犯罪者。由此《追緝國家寶藏》跳脫了善與惡的斷然劃分,使回憶錄的紀實筆觸和文學的人性流露,產生了微妙的撞擊。可這正是臥底探員生活中的真情實感。除了必須保密的美國聯邦調查局的辦案偵破手段,《追緝國家寶藏》如實敘述1988至2008年間FBI藝術犯罪案件的來龍去脈。它不是小說,然而其在展示當今西方藝術品犯罪的隱秘世界方面,其精彩程度不遜以懸念誘惑讀者的偵探小說。(陳增爵)

(來源:新民晚報)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