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文化>>媒體聯播

傳統中秋民俗遭淡化 現代人多以睡覺、旅游過節

上官雲

2013年09月22日13:42    來源:中國新聞網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傳統中秋民俗遭淡化 現代人多以睡覺、旅游過節

  9月18日,哈爾濱遠大購物廣場上,商家懸挂起大紅燈籠迎接中秋節。中新社發 胡迪 攝

  近日,隨著國慶中秋雙節臨近,世界物質文化遺產福建土樓迎來大批游客,提早出行、錯峰出游成為許多游客的選擇。中新社發 王東明 攝

  中新網9月19日電(上官雲)今日是中國傳統節日中秋節。在現代社會,這個節日卻逐漸遠離傳統文化的內涵。幾千年前的民俗傳承至今,似乎隻剩下月餅。在城市化和商業化的背景下,傳統的家庭結構和過節方式被打破。對此,有專家呼吁,應賦予傳統節日現代內涵,在繼承傳統文化的基礎上,讓傳統節日的過法與時俱進。

  現代人過中秋:“睡覺”、“旅游”居多

  “中秋”一詞最早見於《周禮》,至唐代成為全國性節日。當時的中秋夜,人們要舉行迎寒和祭月活動,設香案擺祭品,西瓜與月餅必不可少,全家圍坐一起共享天倫之樂。至近代則有燃燈以助月色的風俗,湖廣一代喜用瓦片疊塔,於塔上燃燈,江南流行制作燈船。南方部分地區有中秋吃芋頭、飲桂花酒的習俗。

  而今的“中秋”已經大大變樣。首先就飲食來講,月餅幾乎成為節日的唯一主角,花樣多價格高,物質豐富,卻削弱了中秋節的文化韻味。

  此前曾有數據顯示,現代人過節以休息、出游居多。2013年中秋前夕,中新網記者以“中秋怎麼過”為題隨機採訪數位市民。其中多數表示將“睡”過中秋,“平時工作太忙,放假三天就想好好休息。”

  出游成為度過中秋假期的另一大選擇。市民羅先生表示,中秋放假期間天氣適宜,他准備帶全家去南方旅游,“平時工作太忙,會趁這個時間出去游玩” 。當被問到是否回老家探望父母時,他遲疑了一下未作回答。

  最后一位接受採訪的女士表示,她在某私企工作,今年沒時間回家過中秋,放假期間要加班。

  此外,在以上接受採訪的所有人中,當被問及是不是了解傳統中秋文化時,幾乎均給出否定回答。

  生活節奏加快或為淡忘中秋重要原因

  究竟是什麼原因讓現代人的中秋節逐漸“迷失”呢?上海市商業經濟研究中心副主任齊曉齋分析說,現代生活已滿是商業氣息,商家們常常隻將傳統節日的外在形式簡單剝離,著眼點放在“吃”和“送”上,結果將中秋節簡化成為送月餅、吃月餅,傳統節日背后蘊涵的文化、親情被漸漸淡忘。

  優秀傳統節日文化能否傳承,或許與社會環境以及對節日內涵的重視程度有關。山東大學哲學與社會發展學院王忠武說,80后、90后大多從小接受現代新型文化思想的熏染,對傳統文化、團圓文化沒有深刻的記憶與傳承。“在這種歷史性失憶的影響下,中秋節被當成用來休整娛樂的假期,所以,年輕人習慣以短途旅游或者朋友聚會的方式慶祝中秋。”

  其他專家也對此觀點表示認同。有專家稱,現代社會生活節奏加快,整個社會充滿了浮躁的氣息,對中秋節文化的認識缺乏有效的引導,以致逐漸偏離了原本的文化內涵。近幾年來,社會輿論偏重推銷節日的休閑效應、經濟效應,卻忽視了對幾千年傳統中秋文化的繼承,從而造成了節日文化資源的浪費。最終的結果,或許就是“有節日無文化”

  專家建議:傳承“中秋”文化要與時俱進

  2006年,我國將中秋節等七大傳統節日納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可見,中秋節本質上是文化節。面對中秋傳統文化離我們越來越遠的現狀,民俗專家認為,應重視中秋文化的傳承,同時為“中秋”的節日內涵增加現代氣息。

  據新華網報道,上海市民俗文化學會會長、華東師范大學教授仲富蘭指出,中秋節的文化底蘊需要富有創意的宣傳和推廣,突出節日自身所包含的“團圓、豐收”等含義,講究節日習俗的融合與創新。比如江南有“走月亮”的習俗,即中秋佳節邊賞月邊游玩,寓意驅除疾病、追隨吉祥,現在不妨加入游園燈會的元素,既浪漫又現代。

  相關政府部門也可在傳承中秋文化中發揮作用。有專家表示,對傳統的回歸不是簡單的“回到過去”,相關政府部門可加以引導,讓民間重拾賞月、耍龍燈等傳統習俗,鼓勵人們參與其中,筑牢傳統節日的群眾基礎。

  中秋節的文化傳統和過節習俗,並非一日形成,也並非全國統一,而是有繼承有發展。因此,既尊重傳統,又不墨守成規,或許才是現代人面對傳統和傳統節日應有的心態。

(責編:王鶴瑾、許心怡)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