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大型古裝歷史正劇《大秦帝國》之《縱橫》正在中央電視台綜合頻道黃金時間熱播,其扣人心弦的故事、氣勢恢宏的制作、貼近史實的劇情讓觀眾領略到2000多年前戰國的風雲變幻,金戈鐵馬。在后宮劇、穿越劇、玄幻劇等過度消費歷史的娛樂氛圍中,《縱橫》以正面的歷史觀、正大的歷史氣象和厚重的藝術氣質開拓了歷史題材電視劇創作的新境界。“大秦帝國”儼然已成一個話題,其內涵已經遠遠超過它作為電視劇本身的范疇,該劇傳遞的正能量,引起各方面的廣泛關注。我們在此刊發專家評論,深入探討,以勵發揚。
考究細節與宏大敘事相匹配——
開創歷史正劇新模式
文藝評論家 李 准
2009年《大秦帝國》之《裂變》在陝西衛視、東南衛視、河南衛視、河北衛視四家衛視首播,引起廣泛關注,在收視率和口碑上都有不俗的表現。目前,該系列劇的第二部《縱橫》在央視綜合頻道黃金檔熱播,第三部《崛起》已經完成了拍攝制作,第四部和第五部的劇本目前也在創作醞釀中。一部劇能接連拍成一個有五部系列劇的大作品,這在重大歷史題材影視劇創作,乃至中國整個電視劇創作史中都將創造一個新的紀錄。作為一部歷史題材的大型系列電視劇,《大秦帝國》不以某一個歷史人物或時代斷面為節點,而是以一個完整的輝煌時代為題材,借助200多集的篇幅來呈現大秦帝國的興盛衰亡的歷程,喚起了我們內心深處多方面的聯想,引發了對那段恢弘歷史的省思。
用歷史的眼光反思當下,追索大秦帝國崛起的現實意義。歷史總是觀照現實的,就歷史和現實的內在聯系而言,這也是一個具有現實意義的精神主題。
《大秦帝國》系列電視劇以戰國七雄角逐稱雄為歷史背景。在風起雲涌的戰國時代,社會秩序和諸侯格局都發生變化。諸侯之間強者生存,競爭主要集中在實力和人才這兩個方面。如果說《大秦帝國》之《裂變》闡述了強國就要圖變這個不二法則,那麼,第二部《縱橫》則講述了隻有靠實力和人才的全面發展才能在更大的格局中佔據有利位置。秦國本是一個邊陲小國,從崛起到大一統,在於它高明的攬才觀念。唯才是舉,把天下之英才作為自己之英才,打破了貴族的眼界局限,也打破了地域局限,這就是秦國制勝,最終實現統一的根本原因。事實上,中華五千年的文明史也反復証明了唯有思變才能發展這個主題。
開創歷史劇獨特的敘述范式,創新處理史實情節和藝術虛構的關系。歷史題材正劇尤其是重大歷史題材,如何處理史實情節和藝術虛構的關系,這既是一個難題也可能成為一個亮點。“不能剝奪藝術家徘徊於虛構與真實之間的權利”,黑格爾在他的《美學》中提出關於歷史題材創作的這一人們熟知的命題。但是,在藝術創作中到底徘徊的余地有多大,虛構的限度是什麼,要看編創的水平。
《大秦帝國》系列電視劇開創了一種新的歷史正劇的表述模式,選擇在歷史變革和紛爭中居於關鍵地位的一個君主和一個重臣作為作品創作的主線人物,以兩者的經歷和相互關系作為中心,由此寫出一段波瀾壯闊的歷史。
在《大秦帝國》系列電視劇中,每一部都有君臣兩方主要人物:秦孝公和商鞅、秦惠文王和張儀、秦昭襄王和范雎、白起……他們無論君臣,本身的經歷就具有傳奇色彩,君臣勵精圖治、攜手歷堅破難的創作思路給電視劇提供了非常正的基調,以賢君、能臣為中心敘事,他們的相互關系就容易把最重要的歷史人物都帶出來,真實歷史人物和虛構人物都服務於這個主線,這就巧妙地處理了很多重大歷史事件,在細節創作上就可以放開手腳,以考究的細節處理與宏大敘事相匹配。這種對史實情節和藝術虛構的處理形式,為重大歷史題材影視劇樹立美學品格和史詩品格提供了開創性的經驗。
創作有厚重感的獨特性作品,鑄造地域文化開創性品牌。西安是十三朝古都,在歷史文化方面有得天獨厚的底蘊。《大秦帝國》系列劇涉及的不僅是單一的秦文化,更是以弘揚整個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全局眼光去客觀詮釋其他六國乃至周邊族群的文化。整個創作團隊在真實再現地域傳統文化亮點的同時,以創作有厚重感的獨特性作品來鑄造地域文化開創性品牌。這既利於現代傳媒發揮地域歷史文化資源的優勢,提高地域文化在競爭中的軟實力,也為中國文化的復興注入了獨特的思想支撐和精神動力。
不受商業模式影響——
尊重歷史 順應潮流
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電視劇管理司司長 李京盛
相對於唐宋元明清,甚至三國和西漢,春秋戰國時期距今已經相當遙遠,相關史料和遺跡都很少,《大秦帝國》這部系列電視劇能夠在歷史題材創作上堅持嚴肅認真的創作精神,這對我們當前的影視劇創作,乃至整個文化產業的發展都提供了具有啟發意義的成功經驗。
《大秦帝國》是一部古裝歷史正劇,劇中無論是人物、事件,還是服裝、禮儀都參照史料,最大限度地接近真實。作品所表達的深刻的歷史文化內涵,讓我們對歷史產生了一種由衷的敬意。該劇對我們祖先歷史上的豐功偉績的呈現,讓我們以更直觀的方式走進歷史、了解歷史並反觀現在,傳遞了正能量。此外,這部電視劇中有對歷史發展規律的深刻揭示,有巨大的歷史沖突構成的戲劇沖突,還有一大批順應歷史發展規律、推動歷史進程的感人故事。
歷史劇拍攝成本比較高,而歷史正劇的要求更為苛刻,所以現在電視劇的拍攝主流是都市情感劇和現代苦情劇,這些劇投資少,回報快,是歷史正劇所不能比的。《大秦帝國》之《縱橫》在中央電視台熱播,並受到觀眾的喜愛,標志著具有史詩性的歷史正劇重新回到熒屏。
《大秦帝國》系列電視劇共分五部,通過全部200多集的篇幅,用影像形式來展現大秦帝國的崛起歷程,而不是像其他的歷史劇,僅僅將目光局限到一個歷史人物或一個時代斷面,這樣大的工程需要創作團隊的堅持,經得起誘惑,不能受商業劇的模式影響。為了制作《大秦帝國》系列電視劇,出品方能專門成立一個公司,始終隻做這一部系列電視劇,為此傾盡心血,攻堅克難,這在中國現階段的電視劇生產規模上是沒有的。這樣的創作態度,這樣的創作韌勁和創新精神,讓人油然而生敬佩之情。一個尊重歷史、尊重觀眾,堅守藝術理想與責任的創作團隊,才能創作出經得起歷史和實踐檢驗的作品。一個珍視自身歷史資源和史學傳統的民族,才是一個具有成長希望的民族,才能不斷提升文明素養。
不宣揚腐朽,不展示血腥——
體現深刻的現實觀照
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視協主席 趙化勇
近一段時間來,不同的創作隊伍,不同的電視機構創作了一大批各種類型的歷史劇,但是戲說的多,穿越的多,后宮的多。像《大秦帝國》之《縱橫》這樣的歷史正劇,並不多見,主創團隊能夠摒棄喧囂,在歷史正劇創作上投入巨大的精力,這種知難而上的精神和負責任的態度值得敬佩。
《大秦帝國》之《縱橫》以正劇的形式,還原了歷史的本來面目。社會上有兩種不同的歷史觀,一種是英雄創造歷史,一種是人民創造歷史。在當代中國,人民創造歷史是主導觀點。但是翻看史籍,所記載下來的基本上是領袖的歷史、偉人的歷史和英雄的歷史。在那些特殊的歷史背景下,能流傳下來的肯定是偉人、領袖、英雄的歷史。歷史題材劇是要展現偉人、英雄、領袖,還是人民?《大秦帝國》之《縱橫》兼而有之,符合歷史發展大的潮流,體現了對歷史的尊重。
《大秦帝國》之《縱橫》還體現了對現實的負責。攝制團隊花費了巨大的心血,創造了一部宏大的系列歷史劇,用影像的形式史詩般地展示2000多年前的戰國風雲,呈現秦國從一個積弱積貧的小國走向橫掃六合、實現統一的歷史,其目的,是為了讓不同的觀眾有不同的收獲。當今中國和平崛起,國際局勢復雜多變,在錯綜復雜的世界環境當中,如何順應時代發展和歷史前進要求,讓中國能夠盡快地發展起來、富裕起來、強大起來?不同的觀眾都能從《大秦帝國》之《縱橫》中獲得不同的感悟與收獲,體現了作品深刻的現實觀照。
《大秦帝國》之《縱橫》嚴謹的藝術創作態度給人留下深刻印象。作品盡量靠近歷史,遵循影像藝術的規律,依據歷史生發的脈絡,做到了歷史真實與藝術真實的統一。劇中的穿衣著裝、言談舉止、儀態禮儀都充分尊重歷史記載,也代表了藝術創作的潮流,這是對歷史的尊重,也是對藝術的尊重。
一部歷史正劇隻有對歷史、現實和藝術充分負責,才談得上對觀眾負責。這部電視劇立足於對觀眾負責的真誠,不嘩眾取寵,不宣揚腐朽沒落的思想,也不過多展示血腥的屠殺,將文戲和武戲處理得恰到好處,其正面的價值觀和出色的觀賞性,一定會受到廣大觀眾的熱情歡迎,並產生積極的社會影響。
氣勢恢宏,制作精良——
開啟歷史劇第三階段
中國傳媒大學教授 王偉國
從央視拍攝四大名著《三國演義》到“努爾哈赤”、“漢武帝”,我國的歷史題材電視劇已經走過了兩個階段。以歷史劇《大秦帝國》系列為代表,可以說中國電視歷史劇第三階段已經開始了。該劇氣勢恢弘,制作精良,具有歷史思考和現實啟發,跟過去相比有所發展,有所突破,有所前進。
我國浩如煙海的歷史資料和歷史題材文學作品為電視劇創作提供了非常良好的基礎,為中國電視劇的發展帶來了非常豐厚的資源支撐,歷史題材電視劇已經是中國電視劇的重要構成。
歷史真實和藝術真實結合到位。歷史是第一時空,影像是第二時空。2000多年前的歷史,離我們十分久遠。但這部作品可貴之處是具有史詩品格,把鏡頭聚焦於民族歷史發展長河中,重現了秦國的風採和時代的精神,讓我們在屏幕上看到秦國的社會、政治和軍事,文化內涵非常豐富。更加可貴的是,在消費歷史成為一種潮流的情況下,《縱橫》主創具有正確的歷史觀和美學觀,這也是這部作品能夠成功的原因之一。
成功塑造了重要的歷史人物形象。史詩性劇作的品格之一,就是要塑造重要的歷史人物形象。《縱橫》比較成功地塑造了秦惠文王、張儀、羋八子等典型的藝術形象,特別是表現了秦惠文王作為帝王的雄才大略和作為常人的愛恨情仇。在劇中,除了表現秦惠文王的歷史視野和雄心霸氣以外,還細膩地表現了他的個人情感和家庭生活。正像美學家巴拉斯所說的,隻有人的生活形象才能使我們看到真正史詩性作品的創新,而且這一形象越具個人特性,給人印象越強烈,整個作品就越獨特。
獨特造型美再現了戰國風採。該劇服裝、道具、化妝等十分講究,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劇組為了最大限度還原大秦帝國的歷史時空,營造真實的歷史氛圍,聘請專家設計兵器,從形到質多方面再現秦帝國冷兵器的鋒利。從王宮裡面的器皿,到人物服飾,再到戰國時期的禮儀都特別講究,有一定的歷史感和時代感。
另外,規模宏大的戰爭場面,步兵、騎兵、車兵三種不同的兵種參與其中,在綠草地、黃土地的背景中,呈現出戰國時代獨有的氣象。為了營造更為逼真的歷史氛圍,光的運用上非常講究,內景全部是燭光,這樣無論秦宮還是韓宮,都很明亮,同時光線也構成對人物情感的揭示,細膩,准確,有感染力。創作者們嚴肅的美學追求,非常值得稱贊。
《 人民日報 》( 2013年09月24日 14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