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泱的部分著作。
書房主人(攝影 葉偉報)
孫泱,一級作家、詩人,著名影視策劃人、制片人。畢業於解放軍藝術學院,早年從事小說與詩歌創作,著有長篇小說《藍釵》、詩集《心城之晝》等作品。1990年代起從事電影、電視劇的編寫、制作和投資,代表作品包括電影《葵花劫》,電視劇《娘》、《天堂秀》、《火藍刀鋒》等。
“在影視這個行業,不光編劇要讀書,導演和演員也必須讀書。必須要有文學功底,否則很難有所作為。”
走進孫泱的書房,很難想到主人是個影視制片人。一張大書桌的角上,堆放著最新的《人民文學》、《世界文學》、《小說選刊》等十多種文學雜志,佔去桌面三分之一的面積,讓這裡看上去更像一個小說家的書房。其實孫泱也寫過不少小說,只是近年來投身影視業,讀的比寫的多。用他自己的話說,是“舍棄了一些文學愛好,換來對人生、社會更深層次的體驗”。
憶軍旅:打電筒鑽被窩的兵娃子
1971年,湖南某軍營裡來了一個14歲的新兵。讓連隊指導員驚訝的是,每天晚上九點部隊熄燈后,這個叫做孫泱的小兵都會打著手電筒在被窩裡看一兩個小時的書。到了夏天,小兵每晚看書的陣地轉移到了蚊帳裡,為了不讓手電筒的光線照到戰友,他隻能在蚊帳裡裹一條毛巾,悶在毛巾裡看書。
“我本來不是讀書人,不像現在的年輕人,能從小學讀到中學,再到大學、研究生。”1971年,孫泱讀初二,在學校出演《沙家?》時被軍隊宣傳隊相中,便召他入伍。當時正值“文化大革命”,家裡的書大多在抄家中遺失了,父親把僅存的一套中國古典四大名著裝進他的行軍包,並囑咐他:“去宣傳隊好好干,同時別忘了讀書。”
自從軍的那一刻起,讀書與創作便在孫泱的文藝生涯中結下了不解之緣。來到宣傳隊后,因為他好讀書,很快被安排到宣傳隊創作室工作,成為創作室裡最年輕的通訊員。“每次到部隊去,我們宣傳隊的女同志為戰士洗衣服,男同志為戰士理發,我就去採訪連隊裡的好人好事,而且要在吃飯前把採訪到的故事編成節目。”
在部隊的日子裡,孫泱沒有忘記父親的囑托,堅持在被窩和蚊帳裡讀完了四大名著。“我最喜歡《水滸傳》,喜歡裡面的哥們義氣,有男人味兒﹔我對《西游記》沒有太大興趣,我覺得我不是那種喜歡天馬行空、無拘無束的人﹔至於《三國演義》裡面的陰謀和陽謀,那時我還很難讀懂﹔《紅樓夢》也讀不大懂,那時我自己還情竇未開呢。”
談詩歌:啟蒙老師教會我忘情投入
讀完四大名著,又在宣傳隊搞了一段時間創作后,部隊裡的小型文藝節目已經不能滿足孫泱對創作的渴望。他想要讀更多,也想要寫更多。1973年,他在當時的《湘江文藝》上發表了自己的第一首詩歌,得到了《湘江文藝》編輯部詩歌組組長、詩人於沙的關注。
“於沙是我的詩歌啟蒙老師。他去開講座,總是教年輕人什麼是詩,怎麼寫詩。他對詩歌的專注告訴了我什麼叫做忘情投入。記得有一次我在他家裡聽他講詩,師母出門前囑咐他把剁椒魚蒸上,半小時后關火。師母回家后,發現我倆談得興趣盎然,全然沒有發現蜂窩煤還在燒。當時滿屋子是蒸汽,再一看,魚卻沒熟,原來是忘記給蒸鍋蓋蓋子了。遺憾的是,他去世時我不在他身邊,隻能在微博上表達緬懷。”
除了得到於沙的指導,孫泱還得到圖書館管理員的幫助,在圖書館裡閱讀了不少當時還未對公眾開放的新詩,其中包括郭小川、艾青等人的作品。在這些經歷的影響下,他在很長一段時間裡都是一位詩人,還出版了詩集。
“直到1979年對越自衛反擊戰后,我感到要表現這麼大的戰事,除了詩歌以外,報告文學和小說表現力會更強。到了1990年代,我想要再做得更務實,便走上了影視制作的道路。”
談影視:劇本創作要有文學底蘊
作為小說愛好者,孫泱是個聽故事的人﹔作為影視從業者,他又是個講故事的人。在他看來,雖然編劇的作用至關重要,但講故事的人不僅是編劇一人,讀書也不是編劇一個人的活兒。從導演到演員,都應該多讀書。
他特別提到,影視作品雖然以影像的方式呈現,制作過程卻離不開讀書。在採訪中,他談及自己作為編劇與導演黃健中合作制作電視劇《天堂秀》的經歷。由於這部電視劇講的是蘇繡的故事,劇組曾前往蘇州採風。“我們第一次去蘇州的時候,黃健中從蘇州背了十多本書回去,內容包括蘇繡、吳門畫派和蘇州園林,還有蘇州的水,這些都需要通過閱讀來進行研究。”
直到今天,孫泱都堅持閱讀最新的文學期刊。他堅信一個基本規律:一部成功的影視作品無論中外、無論雅俗,都需要以文學底蘊作為依托。“影視公司的策劃部門經常在文學出版物裡尋找電影和電視劇的胚胎,這方面的例子數不勝數,從六六的作品到《白鹿原》都是這種情況。”
“我認為一部好的文學作品不一定能改成影視作品,但大部分好的影視作品都有文學原著。即使沒有文學原著,創作者也需要有厚重的文學底蘊。比如江其濤的作品《人間正道是滄桑》,這部劇沒有小說原著,但江其濤有許多小說都曾被改編成影視作品,包括《雷場相思樹》和《馬蹄聲碎》。《人間正道是滄桑》對於黨史的研究是非常講求文學功底的,它是一個作家從自己的歷史觀、戰爭觀出發,來看待民族歷史、中共黨史和歷史人物,這就會與眾不同。”
私閱讀
兩本書教你寫劇本
作為一位影視制作業的老手,孫泱向讀者推薦了兩本有關影視創作的書籍。這兩本書的內容和語言相對通俗,一方面可以為讀者增加影視方面的知識﹔另一方面可以為那些想要嘗試劇本創作的影視愛好者提供一些基本的創作技巧。
《你的劇本遜斃了:100個化腐朽為神奇的對策》
(美)威廉·M·埃克斯 著 周舟 譯
用孫泱的話說,這是一本關於犯規的書。或許劇本創作在不少人看來是一種依靠想象力行事、無拘無束的藝術創作,不過對於專業創作者來說,為了讓故事的發展抓住觀眾,依然有許多“規矩”需要遵循,避免寫出“遜斃了”的劇本。
“對於那些想從事劇本創作的影視愛好者,這本書是必讀書目,它告訴你一些寫劇本時千萬不能做的事情。比如書裡有一節叫‘你沒對每個場景大喊’,這節告訴你為了增強劇本裡的戲劇沖突,如何在每個場景裡設置人物矛盾和吵架。書中的道理看似簡單,但如果創作者能把它們都融入劇本,就不愁寫不出好看的戲。”
《電影的力量》
(美)霍華德·蘇伯 著 周舟 譯
相比前一本,這本書的理論性稍強,有教科書的性質,適合具有一定實踐經驗的讀者閱讀,也可以先讀前一本,再讀這一本。
“這本書雖然有理論性,但也很實用。它把電影的各項元素切割得比較細,比如如何表現意外和恐懼,如何為人物設置前史。拿前史來說,它包括一個人物出場之前干過什麼,出生在哪裡,是否坐過牢,或者當過兵,等等。對於這些細節,有些是觀眾必須知道的,還有些是創作者自己必須知道的。如果處理不好,戲就出不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