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山玉鷹
元 海東青捕鵝墜
《山海經》記載的蠱雕
鷹是鳥中之王,空中霸主。鷹的文化、藝術、精神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已積澱了幾千年,並形成了富有特色的中國鷹文化。鷹的形象既是北方多個民族的圖騰和族徽,又是戰神的象征和英雄的標志。歷代文人墨客還寄情於鷹,借鷹抒懷,以鷹言志,賦予了鷹豐富而深刻的思想文化內涵。在民間文化中,鷹也是大眾喜聞樂見的吉祥物,有“鎮宅神鷹”之美譽。
中國傳統吉祥物·鷹
鷹,是鳥中之王,空中霸主。在中國古代,它是北方各民族所崇拜的圖騰﹔在中華大地,鷹是戰神的象征,英雄的標志。
按現代動物學的分類,鷹是隼形目鷹科中的一個類群,是食肉的猛禽,包括蒼鷹和雀鷹。廣義的鷹還包括其他鳥類,如鳶、鷂等,在我國最常見的鷹有蒼鷹、雀鷹和鬆鷹。但在古代文獻中,常將隼科中較大的鳥類和鴟?科鳥類(如貓頭鷹)也稱為鷹。
《山海經》對鷹的描述
古代奇書《山海經》中記載,有種鳥叫鷹賈,另一種鳥叫■■。《水經注》中引《庄子》中的記載,有一種鳥叫雅賈。鷹賈、■■大概就是這種叫雅賈的鳥,是鷹屬。《山海經》還記載了大鶚、?鳥和蠱雕,稱大鶚“其狀如雕而黑文白首,赤喙而虎爪,其音如晨鵠”。?鳥“其狀如鴟,赤足而直喙,黃文而白首,其音如鵠”﹔稱蠱雕“其狀如雕而有角,其音如嬰兒之音”,是食人的猛禽。鶚即魚鷹,?鳥外形似鴟?,即像鷂鷹。這幾種猛禽古人都稱之為鷹或雕。
鷹這種猛禽,早在原始狩獵時代就受到人類的崇拜,它那高超的飛翔技術、凶猛異常的擒拿扑擊本領以及傲然挺立的威武雄姿,使人們覺得十分神奇。雖然鷹對人類生存並不構成威脅,但在殘酷的自然環境面前,狩獵先民幻想有鷹一樣的本領,那是極其自然的。為了更容易捕獲到獵物,狩獵先民馴養鷹作為自己的助手,鷹鷂更成為他們不可缺少的依靠,乃至成為他們的氏族圖騰和吉祥物。我國北方各民族如滿族、赫哲族、鄂溫克族、哈薩克族都有神鷹崇拜。特別是東北地區,凡信奉薩滿族的民族,幾乎都有自己的鷹神話傳說以及對鷹的各種禁忌和禮儀。
考古資料表明,6000年前東北地區的紅山先民就是崇拜鷹的民族。在紅山玉器中,出現了大量玉鷹、玉?和玉鳥,而且玉鷹的數量遠遠超過玉?和玉鳥。紅山玉鷹有的寫實,有的簡約,還有一些超出現代人想象的鷹的變體,透射出一種遠古文化獨有的神秘感。在紅山文化遺址中,還發現過鷹首人身的雕像和人頭頂巨鷹的雕像。在牛河梁紅山女神廟所供奉的泥塑動物中,也曾發現過一種大型猛獸的殘件。種種跡象表明,鷹在紅山先民的心目中是神聖的,毫無疑問就是他們所崇拜的圖騰。
紅山玉鷹有大有小,小的佔多數,大的高達十幾厘米。所有玉鷹背部都有兩個相通的鼻狀穿孔,可以像徽章一樣縫綴在衣帽上,佩戴起來很方便,由此也可以証明玉鷹是紅山先民的圖騰和族徽。
鷹神崇拜對我國北方民族的影響極其深遠。鷹作為一種圖騰標志,曾經出現在秦漢時代匈奴王的金冠上。而遼金元時代的“春水玉”更是這種鷹文化的延續。契丹、女真和蒙古這三個與紅山文化處於同一地域的少數民族,其王公貴族始終保留著一種鷹獵的傳統。每逢春天一到,他們就騎著駿馬,手臂上扛著一種比鴿子稍大,名為“海東青”的獵鷹去水邊捕獵天鵝,元代的“春水玉”作品“海東青捕鵝”墜,正是以此為題材,表現出一種以小勝大的尚武精神。而清太祖努爾哈赤也把鷹作為民族的圖騰。直到今天,生活在北方草原上蒙古族牧民仍將鷹仍視為一種神物。
黃帝軍隊以鷹為旗幟
不同地區的文化自然有其差異性。我國的北方民族視鷹為神物,以鷹為族徽和圖騰。在中原地區,鷹則是戰無不勝的標志。而且,隨著歷史的發展,人們在鷹身上注入了越來越多的文化內涵和吉祥寓意,形成我國獨具特色的鷹文化。
《列子·黃帝篇》中記載:“黃帝與炎帝戰於阪泉之野,帥熊、羆、狼、豹、虎為前驅,雕、?、鷹、鳶為旗幟。”傳說黃帝在涿鹿之野戰勝蚩尤后,作《桐鼓曲》以示慶祝,其中一章名為“雕鶚爭”,是中國最早把鷹作為戰斗勝利的象征。《詩經·大雅·大明》這樣描述武王伐紂的牧野之戰:“牧野洋洋,檀車煌煌,駟■彭彭。維師尚父,時維鷹揚。涼彼武王,肆伐大商,會朝清明!”意思是:廣闊牧野作戰場,檀木兵車亮堂堂,四馬威武又雄壯。三軍統帥師尚父,好像雄鷹在飛揚。協助武王帶軍隊,指揮三軍擊殷商,一朝開創新氣象!詩中以“鷹揚”象征軍容的威猛和戰爭的勝利。
杜甫詩句借鷹抒懷
在古代文人筆下,鷹是人格和理想的象征。屈原用“蒼鳥群飛”比喻自己的遠大志向和博大胸襟。南北朝的劉勰用“肌豐而力沉”的山雉和“翰飛戾天”的雄鷹相比,贊美鷹的“骨勁氣猛”。詩聖杜甫在《畫鷹》詩中,用“何當擊凡鳥,毛血洒平蕪”兩句詩來抒發自己疾惡如仇的激情和凌雲的壯志。他的詠鷹名句還有:“二鷹猛腦絛徐墜,目如愁胡視天地。杉雞竹兔不自惜,溪虎野羊俱辟易”。“殊姿各獨立,清絕心有向。疾禁千裡馬,氣敵萬人將。”等。
古代藝術品中鷹的藝術形象豐富多彩,各具特色。新石器時期仰韶文化的“鳶形陶鼎”是迄今發現最早的陶器鷹紋飾,隨后商周時期出現了“鷹形尊”,秦漢時期出現玉雕鷹圖形,畫像磚和畫像石對鷹的形象也有生動的描繪。鷹的繪畫在晉代已經出現,唐宋以后歷代傳世畫鷹作品大多出自宮廷畫師之手。名家有五代的郭乾暉、郭乾佑兄弟,宋徽宗趙佶,明代畫家林良等。近現代畫鷹名家有徐悲鴻、李苦禪、潘天壽等。
鎮宅神鷹 宜放高處
自然界中的鷹,具有孤傲獨立的氣質,庄嚴、強悍、勇猛的性格和敏捷、矯健、優雅的神採。鷹有非常大而成鉤形的喙,以便將肉從獵物身上撕下來。它那強壯的腿和非常有力的爪,甚至可以將幾十斤重的獵物抓起來飛行。鷹還有極為銳利的視力,可以從很遠的地方看見獵物,這些都是鷹之所以成為空中霸主的顯著特征。
在我國傳統吉祥文化中,鷹不僅是北方民族的圖騰和勇猛、勝利的象征,也是英雄的象征和家宅的守護神。唐以后龍的形象也從獸爪變成鷹爪。
人們將鷹與英雄聯系起來,不僅是鷹為鳥中之王,還因“鷹”與“英”諧音。什麼叫“英”?什麼叫“雄”?魏劉邵在《人物志》中說:“夫草之精秀者為英,獸之特群者為雄,故人之文武茂異,取名於此。是故聰明秀出謂之英,膽力過人謂之雄。”鷹天生聰明勇猛,以鷹象征英雄可謂十分恰當。在傳統吉祥圖中,以此為題材的有“英雄獨立”圖,圖中畫一雄鷹立於礁石之上,寓意英雄獨步天下,馳騁江山。“英雄獨立”圖的另一表現形式為雄鷹站在鬆枝上,此圖運用諧音手法構成,即“鷹”與“英”諧音,“鬆”與“雄”諧音。
人們用鷹比喻英雄,自然也在鷹身上寄托了美好的願望,希望借助鷹的力量來保佑家宅平安,因此又繪出了“鎮宅神鷹”圖,常貼在高處,以彰顯鷹的神威。
鷹是世界性的吉祥物,帝王鷹從法老時期就是王室象征,羅馬帝國軍隊的標志採用鷹的形象,當前仍然有許多國家的國旗或國徽中應用了鷹的圖案。埃及的國旗和國徽是薩拉丁之鷹的形象。墨西哥的國旗和國徽中有一隻落在仙人掌上的食蛇鷹,是從古代阿茲特克印第安人的傳說演變的。據說當年阿茲特克人遷徙,根據神示要在有一隻鷹抓住蛇落在仙人掌上的地方落腳,他們最終發現了這個地方就是墨西哥城。
阿爾巴尼亞的國旗和國徽是一隻雙頭鷹圖案,是從東羅馬帝國流傳下來的。當年君士坦丁大帝修建君士坦丁堡時,就是為了要同時照顧到羅馬帝國的歐洲和亞洲兩部分,使其扼守要沖,因此選用雙頭鷹作標志。阿爾巴尼亞由於其國旗圖案被稱為“山鷹之國”。 文/圖 鐘葵
(來源:廣州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