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天津10月13日電 (記者 劉家宇)“慶王府油畫修復研討會”13日在天津舉行,中國美術、文化遺產、油畫修復領域的專家齊聚一堂,共同慶祝天津慶王府8幅特殊油畫修復完成。
此次修復的8幅油畫採用西方油畫技巧描繪了中國壯麗的山水,原鑲嵌於天津慶王府主樓承蔭廳和契蘭廳的木門上。慶親王嫡孫女金婉茹4歲遷至王府,至21歲出嫁,據她回憶,承蔭廳曾用於祖父載振會客,契蘭廳則作為餐廳日常使用,8幅油畫伴她度過15年時光。
金婉茹稱,修復后的油畫還原了作品的原貌,令她感觸頗深,並現場作詩:慶邸重游感觸深、兒時舊夢了無痕,改革開放天津地闊,愛我中華天地新。
“中國古代油畫修復技術尚處初級階段,天津慶王府八幅作品的修復,為我國歷史風貌建筑保護工作打開了新的窗口。”承擔此次油畫修復工作的北京維基國際藝術品修復中心創辦人邰武旗說。
據邰武旗介紹,8幅油畫的修復工作歷時1年時間,分結構修復、清洗、補缺三個階段完成。工作人員為每幅作品制作了不同的修復方案,針對油畫表面涂料老化變色、顏色缺失、發霉泛白、基底龜裂等問題,採取潤飾補色、氣熏除皺、絕氧殺菌等一系列先進技術使油畫重現昔日光彩。
天津慶王府始建於1922年,佔地面積4327平方米,原為清末太監大總管小德張親自設計、督建的私宅,后被清室第四代慶親王載振,購得並舉家居住於此,因此得名“慶王府”。
天津市歷史風貌建筑保護專家咨詢委員會主任路紅表示,自2005年《天津市歷史風貌建筑保護條例》頒布施行,天津市政府已挂牌命名並保護了包括慶王府在內877幢,共126萬平方米的歷史風貌建筑。
“慶王府中有很多具有歷史意義的藝術品和裝飾品,包括這次修復的8幅油畫,都是極為珍貴的文化資源。”路紅坦言,當時正處在上世紀二、三十年代,油畫剛剛從西方來到中國,在親王居住地裝飾油畫,顯示了主人對西方藝術文化的接納,而油畫融入的中國山水畫元素又體現了中西方文化的碰撞和融合。因此,這些配飾的保留,對建筑價值的彰顯意義重大,也是中西合璧的最佳物証。(完)
(來源:中國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