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渝簽售新作《南方有令秧》
笛安:希望能讓讀者相信
明朝發生過這種事情
身為80后作家,笛安身上或多或少被打上了“青春文學作家”的烙印。而她最新的長篇小說是歷史題材的《南方有令秧》,就講述一個明朝節婦的故事:少女令秧嫁入徽州大戶人家作填房夫人,沒過多久比她大幾輪的丈夫便意外去世,族中長老逼令秧為家族贏得貞節牌坊,失意文人謝舜輝則開始幫她去經營,將她塑造成了節婦榜樣……
昨日,笛安來到重慶西西弗書店萬象城店簽售這部新作。活動開始前,笛安接受了媒體採訪,聊這個故事的創作過程,也說起了自己對青春文學的看法。此外,笛安也透露《南方有令秧》將進行影視改編。
從細節上還原明代生活
笛安表示,小說主角令秧只是把貞節牌坊當做一個事業去經營,並不是信仰這個道德觀念。“你從《三言二拍》或者《金瓶梅》就可以看出,明代看上去好像是把婦女的貞節觀念強調到極致,其實民間根本不是那樣的,只是令秧嫁的那個大戶詩書人家不一樣。”笛安說,雖然她並沒有在歷史中找到令秧的原型,但她希望讀者看完以后,能哪怕在一個瞬間相信明朝就是發生過這樣的事情。
也正是為了更真實地寫好明朝生活的細節,笛安買了很多當時服裝、家具、建筑的圖冊,還在網上買了近40篇有關徽州風土人情、地方戲曲等的論文。“我當時找到一本書,相當於明代一個時尚雜志的專欄作者寫的,那本書就告訴人們比如說家裡客廳裡擺什麼花是對的。在小說裡,令秧說杜鵑可以放在房間裡,但映山紅最好不要,有點俗。這就是我從那本書裡看到的,還蠻生動的。”
令秧是一次愉快的寫作經歷
在笛安看來,總體而言《南方有令秧》的寫作經歷並不痛苦。她說,寫作經歷有兩種,一種就是從頭苦到尾,最后熬出來了跟作品也有了一種戰斗友誼﹔另一種就是感覺背后有力量在推動,把作品推往一個正確的方向,而這種狀態是可遇不可求的。“令秧就是一次愉快的寫作經歷,所以我對它有一種偏愛。”
作為作家李銳和蔣韻的女兒,笛安說,她的父母也是她的讀者,有意見都會說,“但我肯定不會接受。”笛安告訴記者,她的父親認為令秧在小說結尾的愛情是不應該有的,但她母親就覺得還行,認為女主角不能不談戀愛。“我隻能說這是男人和女人之間的差別,不是小說技巧層面上的討論,一般女人看小說的時候都會有這樣的要求吧。”
本欄稿件由重慶晚報記者 周裕昶 攝影報道
“青春文學”源於讀者的需要
說起“青春文學”,笛安表示,必定是因為有讀者才有“青春文學”這樣的類型。“雖然我個人並不覺得青春文學能算得上一個獨立的類型文學去被討論,但是有一個現實,現在年輕的讀者在需要閱讀的時候,肯定會先去選擇一個跟他們的生活接近和相關的東西。當然誰都知道《紅高粱》好,但是年輕的讀者會覺得有點難讀,這個是沒有辦法的,人總要逐步去接近經典,你也得給他們時間。”至於自己被打上“青春文學作家”的標簽,笛安表示她不介意:“嚴肅文學與否,青春文學與否,我一直在用非常認真嚴肅的態度在創作,這個比什麼都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