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是我國24節氣中的一個節氣。清明一到,氣溫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但是在清明節前后天氣變化最為反復無常,正是“百草發芽,百病發作”的季節,更需要注意養生保健。那麼中老年人清明前后如何保健養生呢?
多病之春
《歲時百問》記載,“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淨。故謂之清明。”中醫專家曾上劼提醒,清明節氣的氣候變化反復無常,中老年群體容易受涼感冒,麻疹、水痘等呼吸道傳染病易復發。在“風”和“濕” 共同作用下,風濕、肩周炎等病痛也易引發。此節氣也是關節炎、哮喘等多種慢性疾病易復發之時,因而有慢性病的中老年人要忌食用海魚、海蝦等“發物”。
此外,清明節是重要的祭祀節日,人們的情緒波動較大,容易使人情緒低落、抑郁,誘發精神疾病。所以春季又是多種精神疾病的高發期。特別注意的是,患有高血壓、冠心病的老人更應控制情緒,以防舊病復發。
養生事項
“清明前后養生,需在吃穿住行各方面加以調整,讓身體順應適時。”曾上劼表示,在飲食方面,應防止過敏,要注意“發物”。其中熱性體質人不宜多吃筍和雞﹔應多食一些時令蔬菜,以滋陰潤燥、舒肝養血,有高血壓、頭暈、糖尿病、貧血的市民可多吃一些菠菜﹔消化不良,需要健脾補肺的老人,不妨吃一些山藥,對身體有好處。
清明外出,要注意防止濕寒侵邪。在著衣方面,不宜將冬裝全部褪去,著裝寬鬆、保暖、輕便。防止受寒,外出隨身攜帶雨具。
在起居上面,與冬日有差異,要早睡早起,老年人必須保証6-8小時熟睡時間,晚上10點半之前最好能上床休息。此外,要注意室內通風換氣,建議時間是上午10時和下午3時。若要戶外露營,必須選擇專業戶外服裝。同時,搭帳篷建議用沖氣墊、防潮墊,以防感冒。
清明時節祭拜先祖,很多人的心情不免沉重,因此有高血壓病史的中老年人,應事先調整好自己的心態,並在日常的飲食起居中做好調整,應當盡量減輕和消除異常情緒反應,保持情緒穩定。
外出禁忌
清明對於廣大市民而言,不僅是踏青的好日子,還是祭祀掃墓的時期,因此廣大老年朋友在外出時一定要做好攻略。
1、關注天氣。春天氣候多變,乍暖還寒,不但要帶足衣服,還需隨身攜帶雨具,以防天氣突變,誘發感冒。
2、著裝舒適。計劃出游的老年市民,一定要穿著寬鬆、舒適的服飾。容易出汗的市民建議攜帶小毛巾用來擦汗,以免“風邪入體”。同時,可准備戴防風鏡和墨鏡。穿鞋應注意透氣性、保暖性和吸濕性。
3、忌過度疲勞。如果要春游踏青,建議以近郊為好,行程不超過兩天,以免舟車勞頓、身心疲憊,既不利於健康,也減少了興趣。
4、防過敏。過敏性人群外出加強個人防護措施,避免長時間暴露在陽光下,應盡量躲避花粉,防止吸入致敏花粉。建議出門前先服用抗敏藥物,並攜帶口罩備用。
5、防蚊虫叮咬。外出時要注意防蚊虫叮咬,可涂抹一些預防蚊虫叮咬的藥液。
本報記者 鄧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