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劇表演藝術家徐玉蘭辭世 落花人去衣留香

2017年04月20日08:47  來源:光明日報
 
原標題:落花人去衣留香

  徐玉蘭 資料圖片

  她是玉蘭傲立枝頭,96歲的人生見証了越劇曲折而又輝煌的一段歷程﹔她是美玉通透無瑕,因為鐘愛走上學藝道路,唱了一輩子越劇,戀了一輩子舞台﹔她是越劇堅定的改革派,她讓人們知道原來越劇並不只是軟綿綿,她讓《紅樓夢》裡的“寶哥哥”活在了一代代觀眾的眼前。

  4月19日17點18分,越劇表演藝術家、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越劇“徐派”藝術創始人徐玉蘭於上海華東醫院去世。70年前赫赫有名的“越劇十姐妹”從此又少一人。

  1921年,徐玉蘭出生在浙江新登。從小愛戲的她是看著當地各路班子唱戲長大的。12歲那年,出身優渥的徐玉蘭說服家中長輩讓自己學戲,為了鐘愛的越劇沒少吃苦。“我唱戲不為錢,不為名,就是想唱戲。”她曾回憶:“早年演戲在廟裡,演完小姐妹各自抱了一捆草,簡單一鋪就睡在廟裡。在爛泥地,也要演出。”可就是早年的摸爬滾打,讓她練就一身真本事。

  14歲到了上海,一邊自己演戲,一邊看人家的戲。徐玉蘭很快在上海這個大碼頭成名,從老生唱到小生,唱紅了半邊天,也一步步開創了兼收並蓄、舒朗高亢的越劇徐派藝術。

  說起徐玉蘭,繞不過那出著名的越劇《紅樓夢》。20世紀50年代末,上海越劇院越劇二團接到創排大戲《紅樓夢》的通知。雖然她此前也演過《寶玉夜探》等一些賈寶玉的戲,但都是年紀尚輕時的創作,也並未系統地讀過《紅樓夢》。時任上海市文廣局局長徐平羽提出:主演賈寶玉和林黛玉的徐玉蘭、王文娟要讀10遍《紅樓夢》,演王熙鳳、薛寶釵等角色的演員要讀3遍,群眾演員要讀1遍。

  就這樣反復琢磨,徐玉蘭創造的賈寶玉形象一點點鮮活起來。徐玉蘭常說,表演要跟隨人物性格和劇情走向而變化,她最看重的不是唱腔身段,而是塑造人物的能力。她還總說,“搞藝術的必須要想得多!”“沒有感情,沒有自己,怎麼會演得好呢?”

  都知道徐玉蘭的“雙哭”是一絕。一哭是《紅樓夢·寶玉哭靈》,另一出則是《北地王·哭祖廟》。作為小生行當的教材劇目,同是撕心裂肺的哭,又都用的“弦下調”,卻大不一樣。《寶玉哭靈》的唱腔更為婉轉,而《哭祖廟》的板式更為多變,採用導板、快板、跺板等,音調也高亢激越,感情悲憤壯烈,一改越劇悲戚柔情的風格,激越鏗鏘。

  徐玉蘭認為,對於戲曲來說,傳統很重要,沒有傳統就沒有根基。“但在傳統中融入新的素材內容更加重要。這也是越劇能夠發展到今天擁有諸多流派、曲腔豐富的重要原因。”

  這幾年,徐玉蘭的身體狀況一直不太好,但她始終牽挂著觀眾,牽挂著越劇的發展。2013年6月,匯聚九代演員的大型史詩越劇《舞台姐妹情》在逸夫舞台上演,盛況空前,92歲高齡的徐玉蘭一聽是要為越劇站台,義不容辭趕來壓軸亮嗓,令滿場戲迷和眾多弟子感動不已。

  她曾說:“人的一生,如果能讓愛好和事業相結合,那是最幸福的事情,從這個意義上說,我可以算是一個幸福的人。”

  (記者 顏維琦)

(責編:湯詩瑤、陳苑)

推薦閱讀

第十次文代會和第九次作代會開幕
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出席大會並發表重要講話。他強調,文運同國運相牽,文脈同國脈相連。廣大文藝工作者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堅持百花齊放、百家爭鳴,【詳細】
影視|演出|藝術第十次文代會和第九次作代會開幕 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出席大會並發表重要講話。他強調,文運同國運相牽,文脈同國脈相連。廣大文藝工作者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堅持百花齊放、百家爭鳴,【詳細】

影視|演出|藝術

習近平總書記文藝座談會講話兩周年
兩年來,文藝戰線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乘勢前進、變化喜人,涌現出一批優秀文藝作品。我們收集刊登習近平講述過的他熟讀文學經典、心系文藝工作的一些故事,以饗讀者。從中能感受到重要的思想力量,體會到那份深深的文學情緣。
【詳細】
名家詩會|文化名人|男神致敬父親節|世界遺產大會習近平總書記文藝座談會講話兩周年 兩年來,文藝戰線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乘勢前進、變化喜人,涌現出一批優秀文藝作品。我們收集刊登習近平講述過的他熟讀文學經典、心系文藝工作的一些故事,以饗讀者。從中能感受到重要的思想力量,體會到那份深深的文學情緣。 【詳細】

名家詩會|文化名人|男神致敬父親節|世界遺產大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