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國民劇:86版《西游記》

2017年04月22日08:32  來源:廣州日報
 
原標題:致敬國民劇:86版《西游記》

提到86版《西游記》,絕對是中國最具群眾基礎的一部電視劇,稱得上是“國民劇”,承載了幾代人的童年記憶。這部劇值得言說的話題太多,本期搶頭條向經典致敬。

每個孩子都有過“西游夢”

每一個長在上世紀八十年代的孩子,都曾有過能飛天打妖怪的“西游夢”,不信回家翻翻你的玩具箱,說不定還能找到一個你兒時玩過的、粗糙的孫猴子塑料面具,或一根紅黃相間、用它打過小伙伴的“金箍棒”!

總是被模仿,難以被超越。86版《西游記》之所以深入人心、百看不厭,堪稱“國民電視劇”,在我看來,一在於“男女通殺”、老少咸宜。上至八旬老嫗,下至黃口小兒,坐在一起看《西游記》,毫無違和感,且各取所需,總能找到各自的興趣點和共同的笑點。二在於既有機聯系,又獨立成篇。雖說“取經F4”經歷九九八十一難,難難不相同,但電視劇《西游記》就像“奧特曼”,每一集都是一個完整的“打怪游戲”,無論你看哪一集,都能享受一次愉快的“西游之旅”,不需要追尋前因后果。

每個孩子都有個“西游夢”,其實更多是“大聖夢”,孫悟空疾惡如仇、古道熱腸、鐵肩擔道義,七十二變,招招用來除惡鋤奸,遇鬼殺鬼、遇妖殺妖,從不手軟。可以說,孫悟空的形象不但滿足了孩子們的好奇心與想象力,也承載著中國人的是非觀與英雄觀。

說到表演,假如說《西游記》得100分,我覺得六小齡童的表演可以獨佔60分。活靈活現、惟妙惟肖,他把師傅口中的“潑猴”演到極致,演到前無古人、后乏來者的高度。以至於,猴年春節晚會必請六小齡童演猴子,成為慣例,一年不請就犯眾怒,“美猴王”奪得“王者榮耀”。

86版《西游記》還留了一個“千古之謎”,那就是——沙僧挑的擔子裡究竟裝的是什麼?取經路上,跋山涉水,沙僧擔不離肩,可似乎也沒見他從中取過什麼,那麼,他的擔子裡究竟裝的是什麼?有人還在“知乎”上煞有介事地問,有人認認真真地答。經典就是經典,國民劇就是國民劇,86版《西游記》給我們樹了一個楷模。(連海平)

好故事好台詞成就經典之作

直到今天,如果有電視台在放86版《西游記》,我都會津津有味地看上一集兩集。

這種經典的魅力是怎麼來的呢?當然,老一輩藝術家的匠心是前提,但真正能讓86版《西游記》歷經幾十年仍然被熱捧的,歸根結底其實就是兩個字:好看。

影視劇也好、小說也好,是不是有生命力,當然與服裝、道具、文字水平等有一定關系,但在觀眾和讀者那,最根本的就是故事有沒有講好,情節是不是引人入勝。86版《西游記》與原著相比,改編幅度相當大。一方面,原著中的血腥殘暴的情節沒有了,節奏拖沓的佛法闡釋和詩詞也弱化了不少﹔另一方面,則是增加了很多觀眾喜聞樂見的故事。比如“豬八戒背媳婦”,原著中其實是沒有的﹔而在女兒國一回中,電視劇裡的唐僧差一點動了凡心,也與原著有很大差別。但這些增加的情節,到了今天甚至成為人們認識中《西游記》不可缺少的經典情節。電視劇為什麼要做出這樣的增刪,不是拍一拍腦袋隨便來的,而是為了提升故事性,讓觀眾覺得好看。

86版《西游記》的劇本堪稱強大,台詞功夫更是到位。真正出色的台詞,不是為了顯示作者或者編劇的文字有多麼出色,而是為角色服務,貼合人物的性格身份。幾十年以后,一聽到“吃俺老孫一棒”,那個時而狡猾時而暴躁時而幽默的孫悟空形象,就浮現在腦海之中﹔一說到“不好了,師傅被妖怪抓走了”,必定是沙和尚的台詞。有些台詞的改編,比原著更加精到。比如紅孩兒的台詞“你是猴子請來的救兵嗎”,原著為“你是孫行者請來的救兵嗎”。一詞之差,哪個更容易被觀眾記住、哪個更能烘托紅孩兒不知天高地厚的角色特點,顯而易見。與台詞一樣出色的,還有劇中不少原創插曲。別的不說,光是《女兒情》一曲,在今天還被不斷翻唱,從影視劇插曲、歌手參加比賽,甚至到改編為搖滾版本,都說明了它們的旋律和意境早已深入人心。

大道至簡。講好故事、說好台詞,看起來最簡單,做起來其實最難,編劇的文字功夫、邏輯能力、閱歷、生活氣息等缺一不可。而眼下很多影視劇爛得離譜,就是在劇情和台詞這兩項基本功上不達標。有的電視劇,洋洋洒洒拍了五六十集,其實核心劇情沒多少,觀眾看完了也記不住幾個故事﹔有的台詞干癟,一句話拆成三五句,還要一個設問一個反問來注水,觀眾都恨不得快進著看。比如我曾看過某新銳導演的《小時代》,小時候做“本文反映了作者什麼中心思想”次次滿分的我,愣是總結不出這電影講了個啥故事,看完隻覺得腦子裡嗡嗡一片。

無論時代和受眾怎麼變化,好故事和好台詞始終是一部優秀影視劇的前提。沒有這個“1”,演員、特效上在后面添再多的“0”,也是無用功。(張漲)

老戲骨演活大仙妖怪

導演楊潔的離世,喚起了人們對86版《西游記》這部經典影視作品的記憶。如果要評出幾部中國國民劇,86版《西游記》和《還珠格格》必列其中。

雖然《西游記》中師徒四人的角色深入人心,可要知道當年開拍前,四位主演還都是無名之輩,反倒是劇中的許多大仙和老妖怪,都是大咖級別的老戲骨。比如,北京人藝的老藝術家韓善續一人分飾四角——水賊劉洪、獨角鬼王、唐朝武臣、兩界山老丈。扮演黃風怪的郭家慶,也是人藝老演員,而大名鼎鼎的程之,把一個貪戀唐僧袈裟、最后自己玩火自焚的老住持演得活靈活現。演什麼像什麼,正是這些精彩的配角,才讓86版《西游記》成為經典。

正如程之所言:“我不關注壽命,我隻關注藝術生命。”老戲骨們大多是活到老演到老的戲痴,視藝術為最高追求,哪怕是做綠葉也毫不馬虎,琢磨角色,努力把角色演好。那時《西游記》的片酬,楊潔導演一集90元,主演80元,其他的角色估計更低。可是,對這些老藝術家來說,最重要的不是片酬,而是演一個角色就要演好、演活。

反觀時下的偶像劇,小鮮肉雖然顏值高,拿著上千萬元的片酬,但一個個“面癱”的演技卻實在破壞觀劇的興致。偶像雖紅極一時,但如果不趁著當紅時錘煉自己、打磨演技,肯定無法紅極一世。老戲骨不是一天煉成的,但也不是年紀夠大,接戲夠多就是老戲骨。那些只是跑跑場特寫露個臉,大多用替身完成表演的演員哪怕接戲再多,也很難成為老戲骨。小鮮肉們往往焦慮於青春太短暫,隻能紅極一時,但是多跑場和多露臉解決不了這種焦慮。隻有通過不斷錘煉和打磨演技,在生活中積累沉澱,才能百煉成鋼並被觀眾認可,才能真正延長自己的藝術生命。

《還珠格格》是偶像劇,可是容嬤嬤卻是相當出彩的。在第36屆香港電影金像獎頒獎禮上,從影近30年的老戲骨林家棟首次獲封最佳男演員。可見,是金子總會發光,是老戲骨,就永遠不怕老,不怕晚。

表演說到底,還是一門技術活兒,玉不琢不成器,沒有點吃苦耐勞、精益求精、不斷超越自我的工匠精神,哪怕再有天賦也難成大器。而當下老戲骨的大熱,如《人民的名義》,也正說明表演藝術,演技才是王道。 (譚敏)

論“開腦洞”,我最服《西游記》

《西游記》屬於神魔小說,它是古代長篇浪漫主義小說的高峰,也是魔幻現實主義的先驅者。不過,很多人也會把它和《山海經》等一樣,奉為“古典科幻”作品。

為什麼呢?因為《西游記》裡有不少對未來科技的想象。比如騰雲駕霧、一個筋斗十萬八千裡,這是航空航天技術﹔火眼金睛、順風耳對應遠程探測器﹔可保尸身不壞的“定顏珠”、能起死回生的“九轉還魂丹”、吃了能夠長生不老的唐僧肉,是對醫療技術的想象﹔而地底文明、水底文明、催眠、器官移植、整體縮小、整體變大等也是常見的科幻元素。此外,孫悟空還有一個讓人拍案叫絕的技能,他與妖怪作戰一旦戰事吃緊,便從身上拔一撮猴毛,一吹就有一大群一模一樣的孫悟空出來,這是克隆技術呀!

當然,科幻小說起源於近代西方,是舶來品,《西游記》能否歸為科幻之列,學術圈還存有爭議。不過,不管其是否屬於科幻,它的奇思妙想都足以成為中國文學中的杰作、世界文壇的瑰寶。從石頭裡蹦出來的孫猴子,七十二般變化,大能撐破天、小能放在耳朵裡的如意金箍棒,聞一聞能活三百六十歲、吃一個就活四萬七千年的人參果,層出不窮的妖怪……《西游記》建構出一個龐大的、神奇絢麗的神話世界,其中的人物、故事、場景,乃至所用的法寶、武器,可謂千奇百怪、上天下地、出神入化——一個古代作者,腦洞能開到如此地步,真是讓人不服不行。

看過86版電視劇或原著的人都有這樣的體會,《西游記》好玩、有趣,它不僅是一代代人童年趣味的一部分,給人留下美好的回憶,還在不斷激發后來者的創作靈感,甚至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很多人的一生。比如對西游題材情有獨鐘的周星馳多次表示:“《西游記》最吸引我的地方在於它很有想象力”﹔鄭淵潔在採訪中也反復推薦:“閱讀《西游記》,對留住孩子們的想象力有著神奇的作用。”

愛因斯坦說,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很多行業、工作離不開想象力,文學作品尤其如此。有人說,誕生過《西游記》的中國一定可以誕生偉大的科幻文學。2015年,作家劉慈欣憑借《三體》獲得科幻文壇最高榮譽“雨果獎”。從“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裡也”到“如意金箍棒,一萬三千五百斤”,在中國的土地上,想象力一直縱橫馳騁,相信未來也一定會飛得更高更遠。(夏振彬)

(責編:鄒菁、蔣波)

推薦閱讀

第十次文代會和第九次作代會開幕
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出席大會並發表重要講話。他強調,文運同國運相牽,文脈同國脈相連。廣大文藝工作者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堅持百花齊放、百家爭鳴,【詳細】
影視|演出|藝術第十次文代會和第九次作代會開幕 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出席大會並發表重要講話。他強調,文運同國運相牽,文脈同國脈相連。廣大文藝工作者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堅持百花齊放、百家爭鳴,【詳細】

影視|演出|藝術

習近平總書記文藝座談會講話兩周年
兩年來,文藝戰線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乘勢前進、變化喜人,涌現出一批優秀文藝作品。我們收集刊登習近平講述過的他熟讀文學經典、心系文藝工作的一些故事,以饗讀者。從中能感受到重要的思想力量,體會到那份深深的文學情緣。
【詳細】
名家詩會|文化名人|男神致敬父親節|世界遺產大會習近平總書記文藝座談會講話兩周年 兩年來,文藝戰線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乘勢前進、變化喜人,涌現出一批優秀文藝作品。我們收集刊登習近平講述過的他熟讀文學經典、心系文藝工作的一些故事,以饗讀者。從中能感受到重要的思想力量,體會到那份深深的文學情緣。 【詳細】

名家詩會|文化名人|男神致敬父親節|世界遺產大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