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部中國影片獲獎 楊冪的休斯敦電影節影后含金量幾何?

2017年05月04日08:20  來源:北京青年報
 
原標題:楊冪的休斯敦電影節影后含金量幾何?

第50屆休斯敦國際電影節頒獎典禮當地時間4月29日舉行,中國電影《逆時營救》摘取了雷米大獎——休斯敦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獎,該片女主演楊冪拿下了休斯敦國際電影節最佳女演員獎。遺憾的是,喜訊尚未被消化,獎項的含金量就開始被質疑。

休斯敦國際電影節什麼來頭?

休斯敦國際電影節由休斯敦國際電影協會創辦於1968年,比世界獨立電影界最負盛名的聖丹斯電影節早了近20年,堪稱世界上歷史最悠久的獨立電影節。它與舊金山電影節、紐約電影節並稱北美地區三大評選性質的電影節,一向以扶持獨立電影、設置大批獲獎單元為特色——共設有10個單元的評選,下設200多個分項。

斯皮爾伯格、喬治·盧卡斯、李安等大導演剛出道時都曾參加休斯敦電影節並獲獎。盡管電影節沒有大牌明星與耀眼的閃光燈,但最后的頒獎結果總是皆大歡喜,因為在每年數千部報名影片中,有15%至20%的影片會獲獎,也就是說獲獎的有幾百部。電影節主席、知名制片人兼導演亨特·托德表示,休斯敦國際電影節的顯著特點,正是依靠較高的得獎率和為獨立電影提供展映平台來體現組委會對獨立電影的鼓勵與扶持。該電影節在某種意義上講類似於電影愛好者之間的自娛自樂。

國際上除了公認的幾大A類電影節外,還設有B、C、D類,但是休斯敦國際電影節並不屬於這四類。可以說,雖然比聖丹斯電影節早誕生近20年,但是無論是影響力還是權威性,均遠不如后者。

如何評定一個電影節的含金量?

在接受北京青年報記者採訪時,中國電影藝術研究中心博士后王笑楠介紹,評價電影節獎項含金量一般可以通過電影節影響力、媒體關注度、國際評委會主席及成員的知名度來判斷,“A類電影節的認証標准之一就是需要設置國際評委會。如果是競賽類電影節,就看它的國際評委會主席及成員﹔專門類的(比如紀錄片)就看是否有為專業領域業界認可的專家參加評選。”

事實上,15個國際A類電影節中並沒有美國電影節,北美洲唯一一個A類電影節在加拿大的蒙特利爾國際電影節。王笑楠分析,相比於歐洲電影節注重專業性與藝術性,北美更多把電影節當做影迷的狂歡節以及市場發行的宣傳場所,“美國電影節沒有在歐洲那種精英氣質,而是大眾狂歡和產業盛會。”王笑楠說。

魅力休斯敦網記者柯燕全程參與了休斯敦電影節的報道。在回答北青報記者“當地如何看這個獎的含金量”問題時,柯燕表示,肯定不是野雞獎,但這個獎的含金量確實不高,專業性不強,在電影行業中幾乎沒有什麼影響力。每年會頒發600多個獎項,基本是以鼓勵為主。

為何獲獎的中國作品越來越多?

據了解,除報名影片外,本屆電影節共有來自全球3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88部故事片和100多部短片參加展映,來自中國的影片有33部,其中的12部獲獎。電影節共10天時間,平均下來,每天要放映3部中國影片。

魅力休斯敦網記者柯燕介紹,如果說以前的休斯敦電影節,中國電影只是其中一部分的話,那今年,中國影片成為了其中最突出的部分。今年的88部電影展映,中國影片就佔了近一半,中國方面陸續來了約200人。如果一個人偶然走入頒獎現場,可能會有些疑惑,以為參加的是在中國舉辦的國際電影節。因為現場的留影牆三分之二有中國字樣的背景、簽到和負責秩序的工作人員絕大多數都是華人志願者、現場活躍的媒體至少一半是華人媒體、頒獎典禮現場也有不少華人嘉賓。

為何休斯敦電影節上中國的影片這麼多呢?有說法稱,因為中國公司承辦了休斯敦國際電影節。

北青報記者查閱休斯敦國際電影節官網上“官方贊助商”一項發現,官網顯示的20個贊助商中沒有出現中國公司。而頒獎典禮后楊冪接受媒體拍照時的電影節背景板上則出現了天慶集團、大唐輝煌、中南紅文化集團等多家中國企業的標志。早在2016年12月就有報道稱,中信信托旗下中信聚信(北京)資本管理有限公司與美國休斯敦國際電影節的運營方夢河傳媒有限公司達成戰略合作協議,致力於以電影節運營、中美文化交流、資本運作為方向開展相關合作。

網民為何要和楊冪們過不去?

縱觀這幾年的休斯敦國際電影節的獲獎作品,委實不能怪網友要質疑其含金量——2016年,獲得最佳外語片獎的是中國電影《一個人的課堂》,孫海英憑借《一個人的課堂》獲得最佳男演員﹔《九層妖塔》、《延坪海戰》獲評委會特別獎﹔陸川獲“全景中國”最佳導演獎。2015年,中國影片《走路上學》獲評審團特別雷米獎﹔中國的《止殺令》獲最佳外語片雷米獎。據北青報記者的統計,10年來,這個電影節半數以上的獎項被中國作品拿走了。而且,除了電影,電視節目都能“獲獎”,例如《江城月·中華情》(2005年中央電視台中秋中英文雙語晚會)曾獲得電影電視節最高獎(白金獎),《2006年中秋晚會》曾獲得評審團電視導演獎。

當然,說起來楊冪被質疑也是頗有些不公,畢竟這麼多年,獲獎的中國影片都不少。包括這一屆,參加展映的33部中國影片中,12部獲獎——有陳劍飛的《五女鬧京城》、紀錄片《我在故宮修文物》及《猶太人在上海》,還有閆妮等主演的《美容針》等。

那為何非要和楊冪們“過不去”?一個原因是楊冪的名字太“吸睛”,黑楊冪就能獲得高關注度﹔另一個主要原因是近年來觀眾對“毯星”十分反感,年輕演員不追求演技,一味追求曝光度的急功近利幾乎已引眾怒。因此,這種含金量頗低的獎項,易被人們認為是“曲線炒作”。

確實如此,隨著中國電影的“不差錢”,中國影片與演員在各類國際電影節上的“存在感”越來越強,除了商業元素的影響,在國際影展中“鍍金”的宣傳賣點也是原因之一。第七屆北京國際電影節北京展映單元策展人沙丹就表示,國內電影積極參與各類國際電影節評獎,一旦有所斬獲可以成為后續在國內上映時的宣傳賣點,“馮小剛執導的電影《我不是潘金蓮》在聖塞巴斯蒂安和多倫多國際電影節受到好評,獲獎為后續的國內上映時的宣傳做好鋪墊”﹔此外,影片通過在國際電影節獲獎還能更好地吸引社會投資,幫助導演進行下一部創作。

(肖揚 實習記者 曾師斯)

(責編:湯詩瑤、陳苑)

推薦閱讀

第十次文代會和第九次作代會開幕
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出席大會並發表重要講話。他強調,文運同國運相牽,文脈同國脈相連。廣大文藝工作者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堅持百花齊放、百家爭鳴,【詳細】
影視|演出|藝術第十次文代會和第九次作代會開幕 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出席大會並發表重要講話。他強調,文運同國運相牽,文脈同國脈相連。廣大文藝工作者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堅持百花齊放、百家爭鳴,【詳細】

影視|演出|藝術

習近平總書記文藝座談會講話兩周年
兩年來,文藝戰線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乘勢前進、變化喜人,涌現出一批優秀文藝作品。我們收集刊登習近平講述過的他熟讀文學經典、心系文藝工作的一些故事,以饗讀者。從中能感受到重要的思想力量,體會到那份深深的文學情緣。
【詳細】
名家詩會|文化名人|男神致敬父親節|世界遺產大會習近平總書記文藝座談會講話兩周年 兩年來,文藝戰線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乘勢前進、變化喜人,涌現出一批優秀文藝作品。我們收集刊登習近平講述過的他熟讀文學經典、心系文藝工作的一些故事,以饗讀者。從中能感受到重要的思想力量,體會到那份深深的文學情緣。 【詳細】

名家詩會|文化名人|男神致敬父親節|世界遺產大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