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5月3日的52城收視率顯示,在非黃金檔《擇天記》以1.022%的成績,甚至領先於黃金檔的《外科風雲》和《思美人》。
然而在大眾看來,這個冠軍的含金量並不高:原著是連載了近三年的大IP小說,兩位主演的微博粉絲都是千萬級的。而目前,這部劇的豆瓣評分停留在4.6,自帶流量的優勢也在漸漸反噬:原著粉對改編的零容忍,粉絲對偶像人設的零容忍,以及一些劇情連接不暢的硬傷——這幾乎把所有的矛頭都指向了編劇。
相比原作者貓膩,編劇之一金媛媛的知曉度肯定要低不少,但這位耿直的姑娘,幾天前竟然在微博上給網友對劇情太快的吐槽點了個贊。錢報記者就從這個“贊”字入手,採訪了她。
一部大IP小說是怎麼“變現”成影視劇的
記者專訪《擇天記》編劇之一金媛媛,她說——
古力娜扎挨了不少罵
這個鍋,還得編劇背
劇情為什麼不連貫
刪光了一個小伙伴的戲
劇情為什麼不連貫?金媛媛指出根本原因:刪掉了一個角色。
《擇天記》的主線,是陳長生帶著小團隊一路升級打怪,幾乎全程都是集體作戰。其中有一位折袖,當時是由韓國人出演的,但制片方最后考量再三,還是決定把整個人物刪掉。
“折袖的戲很多,和七間還有一條挺完整的感情線,一拿掉,就會導致劇情不連貫。我們也挺遺憾的,但全都拍完了,沒法修補了。”
這也能解釋為什麼多處演員的口型和台詞對不上,從拍攝到配音,台詞會經歷許多不可抗的變動。
金媛媛作為創作者遺憾的地方,也恰好都是觀眾不滿意之處。
“對徐有容這個角色,網友的評論很兩極。其實在創作時,我們盡量保持了她在小說中的人設——冷淡、被動,這樣的性格,和萬事都要試一下的落落會有反差,僅看文字還好,一旦表演出來,沖擊力就會很大。”
徐有容的扮演者——古力娜扎也挨了不少罵,金媛媛覺得,這個鍋,還得編劇來背:“原著人設就是這樣。我們也想,如果再來一次,可以改得有人情味一些,和長生的感情線再豐滿一點就好了。”
其他IP改編的仙俠玄幻劇多少都有點拖沓的通病,但《擇天記》反而被一些原著粉嫌棄進展太快,壓縮了打戲。
說到這兒,金媛媛又有點哭笑不得,“全劇一共有600多場打斗戲,每一場的輸贏都對劇情有影響,全拍成大場面的話,時間根本不夠。武指也很絕望啊!”
為了不負鹿?的顏值
特意加了不少小粉紅
除金媛媛外,《擇天記》還有3位編劇:楚惜刀、楊叛、楊陌,但隻有她是有編劇經驗的。
金媛媛是天津人,浙大畢業,並非戲劇文工團學專業出身,因為興趣,做了幾年影視策劃,參與過《新醉打金枝》、《九品芝麻官》、《楊門虎將》、《地下鐵》等電視劇的制作,后來又轉去電視台做節目策劃。第一次編劇,是好友、香港編劇郭寶賢提議的:“我接了《千山暮雪》的活,快來一起寫。”
之后,她又參與了《最美的時光》、《金玉良緣》的編劇,獨立后,在橫店注冊了一個編劇工作室。有一天,另一位好友、網絡作家楚惜刀打來電話:“我接了《擇天記》,一個人搞不定,要不一起吧?”
金媛媛說,一年裡團隊總共做了四五稿的大調整。“雖然《擇天記》的故事和背景都是假的,但人物情感真實,如果把這個做足,就會有代入感。這是改編最重要的。”
在正式寫分集劇本之前,團隊要開幾天的會,討論大綱、分集內容,主要集中在到底要保留多少原著,大方向如何把握上,過程中編劇“也會分角色演一下,我們都很喜歡演”。
比如,按版權方設的門檻來改編,徐有容出場太晚,幾乎要到劇終才和陳長生相認。但對電視劇來說是不現實的,而且小說可以一直保持一種人物狀態不推進,而電視劇需要每一集人物都有變化和沖突。
“我們也想要滿足書粉,但又覺得,書粉只是觀眾群的一小部分。唔……這裡分歧很大。”
在劇本交出后,最后的成果,對編劇來說也有許多的意想不到。編劇有個微信群,每天盯著劇情實時討論,“哦,這段怎麼會改成這樣了呢?”
金媛媛以前的作品都是言情類型的,而《擇天記》裡主要還是修仙、升級、打怪。這裡編劇們也藏了點私心,“既然有鹿?,應該放一些小粉紅的戲,美顏鮮肉應該充分展示啊!我覺得鹿?很會選劇本,陳長生挺符合他的,清純、呆萌,老實說,不需要太多演技。他演得也挺出乎我意料的,比其他一些小鮮肉演得要好。”
改編還要解決的一個問題是:原著還在連載,改編要據此來決定人物走向。比如原著裡后面還會出現的角色,就不能現在就把他寫死。
“死是一種情緒表達的極致。可這是系列劇,主角的結局再虐,也都還活著,死的都是小嘍?。說實話我喜歡《權力的游戲》這樣的,可惜沒得發揮(笑)。”
50萬字的小說
改編成30集的體量最合適
既然改編有這麼多條條杠杠,為什麼不找原著作者貓膩出出主意?
金媛媛表示,劇本創作階段貓膩並沒有過多干預,頂多麻煩他取個名字,比如“教宗”的名字“寅行道”就是喊他臨時取的。
“他寫這個小說費盡心力,改編就是拿他的娃開刀。”說到這裡,金媛媛有些心酸,“從IP的關注度來說,我確實佔了《擇天記》的便宜。但放在整個開發鏈裡,編劇,就是個背鍋王。”
金媛媛目前的編劇作品,都有原著“托底”。
“一般來說,一本50萬字的小說,如果有三分之一能用到劇本裡已經很好了,25到30集的體量是最合適的。但演員是按部簽的,場景、道具也肯定是多拍多用合算。《擇天記》算是原著內容用得多的,有些小說是真沒事兒啊。”
那為什麼不試試自己原創?
“我當然想,但對於我這種小編劇來說,糊口更重要。”
金媛媛的編劇工作室,現在同時在趕兩個改編項目,本年度還有106集沒有寫完,“感覺身體被掏空了”。
而每次當她說想試試原創劇本時,關系好一點的責編也會直接回絕:“你沒有IP的數據,概念拿出來很容易被偷,算了吧。”
目前的市場環境,對沒有IP知名度的原創編劇不太好,這讓他們多多少少有點沮喪。(湯霽英)